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初步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2.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256.5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摘要: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及病理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IgA肾病患者136例,根据辨证结果分为肺肾气虚型17例,脾肾气虚型30例,气阴两虚型49例,肝肾阴虚证17例,脾肾阳虚型23例。比较不同分型的尿Alb、TRF、IgG、α1-MG、β2-MG及血Cr,及病理分级。结果气阴两虚患者尿Alb、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MG及血Cr均明显高于脾肾气虚或肺肾气虚患者(P<0.05);肝肾阴虚患者明显高于气阴两虚患者(P<0.05);脾肾阳虚患者高于肝肾阴虚患者(P<0.05)。IgA肾病Lee病理Ⅲ级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及血Cr明显高于I~Ⅱ级患者,而Ⅳ~Ⅴ患者则明显高于Ⅲ级患者(P<0.05)。脾肾气虚、肺肾气虚均以I级最多见,肝肾阴虚以Ⅳ级居多,脾肾阳虚以Ⅳ级、Ⅴ级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及血Cr及病理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检测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血Cr及病理诊断有利于提高中医微观辨证的准确性,避免了部分患者出现“无证可辨”的尴尬结果,这为进一步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