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作者: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204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256.4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内基金(2011—A院3)
作者简介: 李惠敏(1969-),女,四川新津人,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肝病的诊治。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78例分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44例、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2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正虚邪恋、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5种证型,并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找出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44例,其中正虚邪恋占51例,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纤维化程度(S)主要为S1;肝气郁结型31例,以G1~G2,S1-S2居多;肝郁脾虚25例,主要见G2,S2;肝肾阴虚25例,主要为G2-3,S2-S3;气滞血瘀12例;以G3,S3-S4多见。②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其中正虚邪恋占39例,G1和S1-S2占明显优势;肝气郁结型34例,G1~G2、S1-S2为主;肝郁脾虚28例,G2、S1-S2;肝肾阴虚18例,主要为G2-3,S2-S3;气滞血瘀14例,G2-3、S3-S4为主。③HBeAg阳性的患者HBV-DNA数值较高,处于HBV-DNA高水平复制,而HBeAg阳性多为低水平复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HBV-DNA无相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性。④肝组织免疫组化HBsAg检出率87.8%,HBcAg检出率66.9%,HBsAg与HBV-DNA无相关性,HBV-DNA与HBcAg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 ①HBV携带者中医5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正虚邪恋到气滞血瘀,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逐渐加重,由气及血,至肝、脾、肾功能失调,符合气血脏腑传变规律;②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HBV-DNA数值无相关性,验证了乙肝的发病机理并非乙肝病毒的直接损伤,而是免疫损伤的病理机制;③肝组织免疫组化HBsAg与HBV-DNA无相关性,但HBV-DNA数值越高,HBcAg阳性率也越高,呈正相关,是由于HBV-DNA、及HBcAg均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