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
作者单位:

(1.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2. 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285.5;R245

基金项目:

收稿日期: 2018 - 08- 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4425)
第一作者简介: 石永光(1984-),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行为学影响,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电针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采用热凝闭法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24 h内进行,采取“醒脑开窍”法,电针组取穴水沟、百会和双侧内关、三阴交,电针30 min/次,1次/d,每7 d为1疗程(连续针刺6 d,后休息1 d),共14 d。余各组抓取、固定方法参数等同电针组,但不针刺。各组的大鼠在7 d、14 d随机各取10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Barnes记忆分析及滚筒掉落时间观察记忆及运动功能。结果电针后,Barnes记忆持续时间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01),进入隐藏区的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01),滚筒掉落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的方法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运动功能等行为学。Barnes记忆分析系统及滚筒掉落时间可客观地反映大鼠记忆及运动功能的变化,对于电针对大鼠行为学实验研究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