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基于《灵枢·本神》探讨从“心-脾-肾”轴认识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赵捷1, 2,赵明1, 2,裴 卉2,李 浩2,3 (1.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3.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属于中医“善忘”“痴呆”“呆病”等范畴,以神志异常为主要症状表现。《灵枢·本神》篇中对“神”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将其分属五脏,因“心、脾、肾”三脏的功能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故构成主宰神志活动的“心-脾-肾”轴。基于“心-脾-肾”轴理论,AD的发生发展可责之于三脏各自功能的失调及其相互影响。因此以“心-脾-肾”轴理论为基础,通过古方分析探究AD治疗思路,以期通过调节“心-脾-肾”轴功能恢复神机。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灵枢;“心-脾-肾”轴 中图分类号:R259;R2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723(2023)03-0001-0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3.00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2022YFC35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03616);中国中医 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CI2021A01403) 作者简介: 赵捷(199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 904905976@qq.com * 通信作者: 裴卉(1977-),女,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老年心脑血管疾病,E-mail: phxydoctor@126.com 参考文献: [1] ALZHEIMER‘S ASSOCIATION REPORT. 2022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J]. Alzheimers Dement,2022,18(4):700-789. [2] 田金洲,解恒革,王鲁宁,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指南(2020年版)[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3):269. [3] 吴怀宽,臧柯君,苏永鑫,等. 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J]. 实用老年医学,2018,32(5):417-419. [4] 叶玉如. 老年痴呆症——现代脑科学和医学研究面临的严峻挑战[J]. 生命科学,2014,26(1):1. [5] 贾伟华,马颖,陈若陵,等. 中国部分城乡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 47(8):944-947. [6] 范昕,刘锦森.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2011,22(4):344-346. [7] JIA L,DU Y,CHU L,et al. Prevalence,risk factors,and management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dul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 Lancet Public Health,2020,5(12):e661-e671. [8] 王英全,梁景宏,贾瑞霞,等. 2020-205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病情况预测研究[J].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2019,2(1):289-298. [9] 来兰梅,凌翠霞,张向飞,等.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27-29. [10] 黄鑫,高旭东,梁剑平,等. 阿尔兹海默病致病机制及环境对其发病影响[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2):51-56,82. [11] LI S,WU Z,LE 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dementia[J]. Alzheimers Dement,2021,17(6):1066-1071. [12] 贾孟辉,贺晓慧,田建英. 从阳虚论治老年痴呆症[J]. 新中医,2005,37(11):82-83. [13] 王宇锋. 颜乾麟运用清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经验[J]. 江苏中医药,2004,25(3):10-11. [14] 谷凌云,王蕴伶,查青山. 从阴阳失调辨治失眠[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20-22,27. [15] 郭佼,孙旭,念家云,等. 性味归经及引经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环球中医药,2017,10(1):106-108. [16] 吴霜霜,朱红,陈杏丽. 基于现代中医文献数据库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用药规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 31(6):568-572. [17] 张静雅,曹煌,许浚,等. 中药苦味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16,47(2):187-193. [18] 刘钊. 瓜蒂散在精神病中之应用[C]//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1. [19] 金光亮.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释义[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2):39-41. [20] 何聪,唐义爽,王晓素,等. 基于四气五味理论探析通法在胃脘痛证治中的运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1):56-58. (收稿日期: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