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茂感寒论及后世医家的继承与发挥
作者:
作者单位:

(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非遗办,云南 昆明 650106)

作者简介:

杨祝庆(1966-),男,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档案文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E-mail:yangzhuqing66@163.com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项目(财教〔2024〕58号,云财教〔2024〕95号,昆财教〔2024〕91号)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摘要:

    兰茂《医门揽要》开创性地提出“感寒症”的理论,对后世云南医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感寒论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奠基、渐成体系和进一步发展3个阶段。以兰茂和管浚为先导,至彭子益、戴显臣、吴佩衡、姚贞白、牛少宾和李继昌趋于分化,在内科、妇科、儿科里自成体系和学派,到杨国祥、吴宗柏、张震等医家得到进一步提高。相继出现温中散寒、和中宣肺、回阳救逆、暖肝散寒、培中泻木、温中补虚、益气养阴等独具特色的治法和学术流派。这些学术思想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提高了立方用药的适应性,在我国中医药中独树一帜。兰茂感寒论及后世医家的传承,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9-09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4-21
  • 出版日期: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