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梁嵘 , 高思妍 , 王召平△ , 苌丽静 , 阿南悦子 , 杨新宇 , 王盛花 , 亢汝梅
2010(6):1-5.
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象特征,同时采用色度学的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色色度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1)的方法,对244例子宫肌瘤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舌诊和数字舌图拍摄,比较两组的舌色、舌形、苔色、舌苔厚度构成以及舌色的色度值。结果:医生肉眼判断的结果为:子宫肌瘤组与非子宫肌瘤组的舌色、苔色与苔厚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子宫肌瘤组的正常舌形出现率显著降低,差异的产生与子宫肌瘤组中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有关。在LCH颜色空间中,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橙色,非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主色。齿痕舌与瘀点舌的舌色饱和度降低。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运用色度学的分析方法可提高舌色诊断的精确度。
2010(6):6-9.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DN)的诊治方法及总体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我科近5年152例住院及门诊DN患者的诊治过程,归纳其证型分布和治疗方案特点,研究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不足之处。结果:(1)DN患者UAER组以气阴两虚证为主,临床蛋白尿期以脾肾气/阳虚证为主,而ESRD组而证型较为分散,而血瘀证分布于各型各期且最多,约占6051%.(2)经采用西医规范治疗,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及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1月时,HBAlc、CRP、TG及部分sCr、cCr均得到改善;治疗2月时mALB、Alb明显下降。结论:(1)血瘀证是DN疾病中最常见的证型。(2)短期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并整体改善患者病情。(3)尿mAL、BAlb在治疗2月时明显下降。
2010(6):10-13.
摘要:目的:探讨黄褐斑中医各证型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对307例黄褐斑病人进行调查;对各中医证型间心理因素分值进行差异性比较,用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黄褐斑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证多见,并且其抑郁、焦虑水平明显高于脾虚湿阻和肾阴不足两型。②黄褐斑中医各证型与本研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存在相关性。肝气郁结证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性相关,脾虚湿阻证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肾阴不足证与抑郁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结论:黄褐斑各中医证型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证实了情志失调是黄褐斑的主要病变机制。
2010(6):14-17.
摘要: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治疗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分为2组,A组口服含灯盏细辛的A药片,B组口服安慰剂B药片,随访观察4个月。结果:A组治疗2月及4月后视野计分点平均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视力进步率(3846%)明显高于B组(2353%);A、B两组治疗前、后2月及4月的眼压、血压、心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服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在治疗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其视神经保护机制还有待我们长期的临床观察和进一步的基础研究。
2010(6):18-20.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注对单次脊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单次脊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A)和对照组(B),每组45例。A组麻醉前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mL+参附注射液50mL,B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ml。观察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阿托品的使用例数。结果:A组给局麻药后5min,15min SBP,DBP明显高于B组(P<005),注药后15min HR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注应用于单次脊麻手术患者,可降低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有保护作用。
2010(6):21-23.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3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在18~24岁之间,大多数为在校大、中学生,嘱其于月经前2d口服活血化瘀类中药颗粒剂,每日一剂,连服4d。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3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3%;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血浆粘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最大变形能力增强(P<001);纤维蛋白原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与血液的高“浓、粘、凝、集”状态有关,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子宫微循环的作用。
2010(6):24-27.
摘要:明清时期是中医望诊特别是中医色诊理论的成熟期,色诊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非常重要的充实和完善。同时也有大批的诊法以及色诊的专著问世,极大的丰富了中医色诊理论。分著作对明清时期中医色诊理论的源流,历代医家对色诊理论的充实和发挥等方面对色诊理论进行梳理。
2010(6):28-30.
摘要: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充分论述了人体气机圆运动的方式、方法,并特别强调先天心肾相交、阳秘乃固为圆运动之根本条件及核心动力与后天脾胃升降为圆运动之枢机的辨证关系,以此指导临证遣方用药,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010(6):31-34.
摘要:目的:制备黄藤素微丸,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黄藤素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优化微丸的包衣工艺,增强制剂稳定性。结果: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3C3,即蒸馏水用量215g/1 000粒、滚圆速度32Hz、微晶纤维素用量33%,成功地制备了黄藤素微丸;包衣最佳工艺条件如下:采用爱勒易包衣粉、包衣液浓度14%、包衣增重4%,黄藤素微丸经薄膜包衣后,增强了微丸的抗湿性。结论:本工艺科学合理,制剂稳定。
2010(6):35-38.
摘要: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性味上,多选用甘寒、酸甘及咸寒之药,体现了甘寒养阴、酸甘化阴及咸寒滋阴的组方法则。并体现三焦分证用药特点:上焦主选甘、苦、寒之药,以清热生津药配伍甘凉生津之味;中焦主选甘、苦、寒之药,重救胃阴;下焦主选甘、咸、酸、苦、寒、平之药,以滋补肝肾之阴,并顾及肺胃之阴。
2010(6):39-42.
摘要:“雅解”(解药)是傣医基础理论的特色之一,本文从“雅解学说”基础构建的实践与理论基础,阐述了其形成过程,对其内涵进行了挖掘和疏理,并就解药及解法、雅解学说与现代健康医疗模式的联系等进行了探讨。
2010(6):43-46.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中药注射剂微量蛋白质检测方法。方法:将样品点在PVDF膜上,用甲醇脱去杂色,经025%考马斯亮蓝染色液染色,脱色液甲醇-水-冰醋酸(45∶45∶1)脱去背景色,通过斑点颜色深浅判断蛋白质限量。结果:当上样量为1μL时,可以检测出浓度为12μg/mL(12 ng)的蛋白质,灵敏度高于药典磺基水杨酸法。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灵敏度高于现行《中国药典》磺基水杨酸比浊法,可以用于中药注射剂蛋白质限量的控制。
2010(6):47-50.
摘要:目的:选用黄芪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简称配伍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索该治则治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理。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组、川芎嗪组、配伍组、甲氨喋呤(MTX)及雷公藤多苷(TPT)组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益气、活血及配伍后对AA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对滑膜细胞凋亡及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阐释其作用机制。结果:配伍组能显著提高滑膜细胞的凋亡率,与MTX、TPT组效果相当;能显著抑制注射足跖肿胀程度,并降低大鼠血清中IL-1、TNF-α、IL-6的水平,上调IL-4的浓度,抑制免疫性炎症,优于MTX、TPT。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促进A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治疗RA的作用,体现了中医治则治法指导下中药复方配伍的优势。
2010(6):51-54.
摘要:目的:建立蓝花参提取物中多炔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党参炔苷为指标成分,对蓝花参提取物中多炔类化合物采用乙醇回流提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结果:多炔类化合物在4~28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达到要求。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
李聪 , 高晶 , 刘红斌 , 杨坤芬 , 曾勇 , 孙敏 , 刘昌孝 , 王京昆△
2010(6):55-57.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微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规律,并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大鼠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对大鼠口服灯盏花素微丸胶囊和灯盏花素片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灯盏花素微丸胶囊和灯盏花素片的主要药代参数:Tpeak分别为(550±105)h和(417±041)h;t1/2ke分别为(297±017)h和(204±074)h;Cmax分别为(150±052)μg/mL和(048±018)μg/m:;AUC0~t分别为(609±080)μg*h/mL和(200±040) μg*h/mL。灯盏花素微丸胶囊和灯盏花素片的Tpeak和t1/2ke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灯盏花素微丸胶囊相对于灯盏花素片的生物利用度为30392%。结论 灯盏花素微丸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灯盏花素片。
2010(6):61-63.
摘要:肖瑞崇教授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病理上常影响到肝胆脾胃肾,治疗上要有重心、并兼顾全局,根据整体观念和未病先防、未病先治原则,创立形如排兵布阵的围治法,以多角度、包围式策略治疗主要病机,并对所犯欲犯之脏腑未病先防、未病先治,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其思维和方法可资临床借鉴。
2010(6):66-68.
摘要:目前中医临床教学由于受现代医学环境的影响和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制约,忽视了中医药临床教学的特点和中医药临床技能的传承规律,使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把握的不够全面和准确。本项研究遵循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及中医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创立了多维贯通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几年的临床教学评价实践,提升了临床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010(6):69-70.
摘要:以医学院校计算机虚拟实验室建设为例,阐述医学院校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的必然性,并探讨在Vmware环境下,计算机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方法和相关计算机虚拟实验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相关问题。
2010(6):71-72.
摘要:由核桃仁提炼的核桃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核桃仁大部分的功效成分。核桃油中除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外,还含有神经酸、鳕油酸、EPA、DHA、角鲨烯、褪黑素、黄酮、胡萝卜素等微量功效成分。微量功效成分是核桃油营养保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核桃油的微量功效成分,为核桃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