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医症状的辨证意义及辨识方法

      2011(4):1-3.

      摘要 (1077) HTML (0) PDF 538.01 K (135) 收藏

      摘要:提出症状是中医辨证的根本元素,同时指出症状既能反映病证本质,又具有多重含义,甚至出现为虚假;既能完整组成证候,又能出现症状缺失。并认为从扩充症状认识,区别症状真假、重视阴性症状等方面加强辨证思维,是重要的症状辨识方法。

    • 肾阳虚证骨关节炎温针疗效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

      2011(4):4-6.

      摘要 (1331) HTML (0) PDF 489.26 K (204)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治疗肾阳虚证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为其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肾阳虚证评定量表,选取典型肾阳虚证患者10名给予温针治疗两周,然后以其中疗效最好的4例治疗前后作基因芯片杂交测试,采用SAM基因芯片数据分析软件,筛选显著表达基因作进一步的基因功能分析。结果:4例患者皆为典型肾阳虚证,经温针治疗后效果明显。通过SAM软件筛选到32个显著表达基因,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提示炎症反应、信号转导类基因显著表达;分子通路主要集中于免疫及信号转导通路。讨论:温针治疗肾阳虚证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的分子机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炎症反应、免疫功能、信号系统等多方面的修复作用。

    • 中医原创思维“意象”的心理实质探究

      2011(4):7-10.

      摘要 (1322) HTML (0) PDF 350.81 K (180) 收藏

      摘要:中医意象思维是最具特色与优势的中医原创思维,深入挖掘“意象”的心理实质有助于促进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中医原创思维,“意象”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宇宙大生命观为认知主体,既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更是一种独特而深奥的思维策略。以心理学方法论去阐发“意象”,结果表明,“意象”是一种内源性的、客观主观化的思维路径,是一种人文取向的认知心理方式。

    • 丹参、红花分提和合提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比较

      2011(4):11-13.

      摘要 (1279) HTML (0) PDF 252.34 K (173) 收藏

      摘要:目的:以指纹图谱方式,研究丹参和红花合提和分提提取液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常规制备方法得丹参和红花合提和分提的提取液,采用HPLC考察检测波长、色谱柱、流动相的组成等色谱条件,并采用最佳色谱条件对丹参、红花分提与合提所得提取液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提取液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不同提取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不存在差异。结论:丹参、红花分提与合提所得提取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不存在差异。

    • 灯盏花素缓释包衣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2011(4):14-18.

      摘要 (1305) HTML (0) PDF 705.33 K (23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灯盏花素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情况进行研究。方法:以圆整度、收率、外观硬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出灯盏花素载药丸芯适宜的充填剂辅料为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以L9(34)正交表筛选出最佳载药丸芯制备工艺,并在流化床内采用缓释包衣液对其进行包衣,制备灯盏花素缓释微丸。结果: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3C3,即30%的微晶纤维素、3min的滚圆时间、800rpm的滚圆机转速频率,采用以乙基纤维素(EC)为阻滞剂的缓释包衣液对微丸进行缓释膜控包衣,成功地制备了灯盏花素缓释微丸。结论:本工艺科学合理,制剂稳定,灯盏花素缓释微丸体外释药缓慢、持续、平稳。

    • 哈尼族医药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2011(4):19-21.

      摘要 (1265) HTML (0) PDF 284.31 K (167) 收藏

      摘要:分析了我国哈尼族医药研究的现状,发现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方法单一。哈尼族丰富的医学思想和医疗经验仍深藏民间,散在于哈尼族传统文化之中,有待于系统挖掘、整理。提出了从哈尼族医药发展的民族性、区域性、历史性等多元视角,引进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哈尼族医药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深入研究的思路。

    •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2011(4):22-24.

      摘要 (1356) HTML (0) PDF 511.53 K (176)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8只,体重25~30Kg,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各6只,对照组、治疗组通过结扎股静脉造成兔膝骨关节炎早期模型,分笼饲养; 8周后,正常组和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4周,治疗组以疏肝祛瘀方(“膝舒汤”)汤药灌胃4周,然后同时处死各组兔子,取材,观察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层软骨细胞排列及细胞形态、细胞核、细胞质等情况并进行软骨各层厚度测定。结果:正常组与对照组之间,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软骨各层厚度比较P<001,说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治疗组之间软骨各层厚度比较P>005,说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疏肝祛瘀方汤药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的厚度改变影响明显,能改善软骨基质,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使损伤的软骨面得以修复。

    • 正交实验结合指纹图谱筛选白鲜皮提取工艺

      2011(4):25-28.

      摘要 (1323) HTML (0) PDF 285.03 K (263)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白鲜皮中化学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UV法,以多成分相对含量为评判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回流次数等因素对白鲜皮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加乙醇12倍量,体积分数75 %,提取1次,每次15 h。结论:该研究方法综合中药化学整体特征,为提取工艺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 张良英教授应用消瘤Ⅰ号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

      2011(4):29-30.

      摘要 (1260) HTML (0) PDF 246.29 K (181) 收藏

      摘要: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多发疾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总结张良英教授治疗此病的经验,对子宫肌瘤形成的原因,认为气滞血瘀是主要病机,治疗以化瘀消癥祛邪为首要,配合理气健脾补正为辅,攻补兼施取得良好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2011(4):31-34.

      摘要 (1164) HTML (0) PDF 372.84 K (142)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收集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药治疗D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评价纳入试验的质量,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9篇RCT和1篇CCT,全部论文被评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进一步减少DN的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白蛋白排泄量、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清肌酐,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和总有效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但由于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研究存在方法学上的缺陷,加之评价的主要是DN相关的实验室指标,而非终点指标,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DN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 基于文献研究的慢性荨麻疹证治规律分析

      2011(4):35-36.

      摘要 (1292) HTML (0) PDF 201.24 K (172) 收藏

      摘要:查阅1980—2010年治疗慢性荨麻疹400篇中医文献,选择63篇运用辨证论治的文章进行整理、分析,探讨慢性荨麻疹的证型分布特点、处方用药规律。结果: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证型主要为风寒证、风热证、气血两虚证;治法以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益气养血、祛风止痒为主;常用方剂为桂枝汤、消风散、玉屏风散、当归饮子加减;使用频数较高的药物有防风、当归、生地、白芍、荆芥、生甘草等。

    • 抗骨松汤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ALP及IL-6的影响

      2011(4):37-38.

      摘要 (1238) HTML (0) PDF 267.58 K (186)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抗骨松汤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及对ALP、IL-6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给予抗骨松汤联合钙尔奇D,对照组30例给予钙尔奇D,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白介素-6(IL-6)、新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60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ALP、IL-6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白介素-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新骨折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无新骨折发生,对照组有1例桡骨骨折发生。结论:抗骨松汤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可靠。

    • 三种栽培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

      2011(4):39-44.

      摘要 (1362) HTML (0) PDF 1.09 M (171)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3种栽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曼地亚红豆杉)的生药鉴别方法,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检索、组织横切、粉末显微观察及薄层层析方法对其进行生药初步研究。结果:其叶横切面特征三者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排列均不一样,叶中脉形状不同,所含草酸钙砂晶及色素物多少有差异。枝横切面特征中韧皮部细胞形状和排列松紧不一,木射线细胞中内含物仅云南红豆杉有。粉末特征中三者所含石细胞、草酸钙砂晶、树脂道的多少、大小和形状均有差异。薄层色谱图中,斑点颜色和位置有不同之处,可作为鉴别依据。结论:通过对3种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表明,3种栽培红豆杉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中均有一定的差异,将为这3种红豆杉药材的鉴别及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 杜晓山名老中医针刺治疗呃逆临床经验

      2011(4):45-46.

      摘要 (1147) HTML (0) PDF 188.79 K (164) 收藏

      摘要:

    • 耳压疗法在石淋疼痛中的应用及辨证施护

      2011(4):47-48.

      摘要 (1303) HTML (0) PDF 246.76 K (186) 收藏

      摘要:目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统属中医“石淋”范畴。中医多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治疗方法,西医则以取除结石,饮食防治,病因治疗,药物治疗为原则。通过对石淋的辨证,将耳压疗法根据分型应用其中,并配合分型施护,达到减轻缓解病人的疼痛,及疼痛复发的作用。方法:60例石淋疼痛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石淋疼痛的辨证,给予耳压疗法及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及护理。按疼痛分级观察指标,对疼痛减轻缓解和复发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耳压疗法配合正确的辨证施护,可有效减轻缓解病人的疼痛,防止疼痛复发,对缓解负性情绪有明显作用。此方法简单易学,用物价廉,病人易学易接受,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温胆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经验

      2011(4):49-50.

      摘要 (1239) HTML (0) PDF 192.22 K (196) 收藏

      摘要:介绍唐镇江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唐教授治疗颈性眩晕多从中医“眩晕病”辨证施治,认为该病病位较深,多以颈椎骨与关节慢性劳损为主要病因,临床上以眩晕因劳累加重,转颈加剧,神疲少寐,痞闷欲呕等为表现,此为中医气虚痰湿内阻之象,治疗宜用益气燥湿祛痰之法,以温胆汤为基本方,加入苏条参、泽泻、蜈蚣等,共凑益气、理气,和胃、化痰湿之功。

    • 自拟降糖通脉汤治疗糖尿病足早期30例

      2011(4):51-52.

      摘要 (1201) HTML (0) PDF 194.49 K (170) 收藏

      摘要:自拟降糖通脉汤治疗糖尿病足早期属气阴两虚患者30例,方以黄芪、葛根为君药,并结合西药降糖降脂等综合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部病变,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谈下法在《温疫论》中的应用

      2011(4):53-54.

      摘要 (1204) HTML (0) PDF 171.56 K (214) 收藏

      摘要:通过对《温疫论》中下法运用的分析,总结出下法的适应症及下后诸证的治疗思路。对临床下法的应用,当取之“证”与“体”,把握适度的原则是关键。在临床中一定要仔细辨证,以保证临床攻下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

      2011(4):55-57.

      摘要 (1162) HTML (0) PDF 231.78 K (271) 收藏

      摘要:通过整理和分析118部从先秦至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以古代医家论治癃闭的理论、方药、医案为主要依据,从中医文献中筛选对癃闭的有关论述,以此来探讨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为中医治疗癃闭提供新的思路。

    •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2011(4):58-59.

      摘要 (1276) HTML (0) PDF 230.19 K (389) 收藏

      摘要: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的理解,提炼出“浮沉比较法”脉诊这一概念;分析《素问》、《金匮要略》中的相关原文,证明“浮沉比较法”在典籍中广泛应用;并结合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来丰富和发展“浮沉比较法”脉诊理论。

    • 为针灸专业学生开设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的构想

      2011(4):60-62.

      摘要 (1225) HTML (0) PDF 270.05 K (161) 收藏

      摘要:通过所开展的科研课题,为高等中医院校针灸专业学生开设中西医综合性实验提供一项可行的课程。从课程的内容按排、教学方法、手段、实验目的等方面进行设计,以点带面,探索针灸专业构建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新路子。

    • 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1(4):63-65.

      摘要 (1185) HTML (0) PDF 256.24 K (175) 收藏

      摘要:我院医学生物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经过近3年来的深入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上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形成了适应我院医学生物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我院06级、07级、08级的大一中医类专业学生开展了开放性实验教学,结果表明:同学们对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也能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天然活性成分獐芽菜苦苷的研究进展

      2011(4):66-70.

      摘要 (1946) HTML (0) PDF 441.13 K (169) 收藏

      摘要: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