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1(6):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补肾调冲方对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术后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10年1月在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123例,术后服用中药补肾调冲方,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发育与排卵情况,观察妊娠率。结果:中药补肾调冲方组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无一例发生粘连,月经的期、量、色、质基本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增生与排卵基本同步,123例患者中121例术后4~8月妊娠,平均5.5±2.3月妊娠,已有108例足月妊娠分娩,13例妊娠后又发生流产,2例未妊娠,妊娠率达98.4%。提示:中药补肾调冲方改善宫腔镜术后宫壁组织疤痕粘连,提高子宫的容受性,同时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排卵,极大的提高怀孕几率。
2011(6):0-0.
摘要:目的:观察白及多糖的抗溃疡作用。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乙酸烧灼法、乙醇损伤法制备大鼠消化性溃疡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西咪替丁组及白及多糖高、中、低3个剂量组。阳性组大鼠灌胃给予西咪替丁01g/kg,白及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白及多糖400、200、及100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按Guth标准记分判定溃疡指数并计算溃疡抑制率。结果:白及多糖对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溃疡大鼠的溃疡愈合,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2011(6):1-3.
摘要: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曾师从刘完素的二传弟子罗知悌,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为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者,滋阴派创始人。丹溪成名后,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风行全国,历有三百年而不衰,形成了丹溪学说和丹溪学派,其学说思想卓然可观,对明代医家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探讨丹溪学派的形成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中医流派对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1(6):4-6.
摘要:千百年来,傣族民众以其特有的应对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理调适,从而维护着本民族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拟通过对傣族南传佛教的分析研究,寻找其具有心理调节功能的合理内涵,并加以现代诠释,探讨其相关性,为补充和完善云南少数民族心理学的学术内涵、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心理调节方法的兼容与互补奠定基础。
2011(6):7-10.
摘要:目的:建立胡黄连SRAP的反应体系,并筛选出适合胡黄连的引物组合,为胡黄连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5因素(dNTP、Mg2+、Taq酶、引物、DNA)4水平正交试验一步法建立SRAP-PCR 的反应体系,采用梯度温度法筛选PCR反应程序的最佳退火温度,对已发表的SRAP引物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胡黄连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 10×buffer 2μL,dNTP 150μmol·L-1, Mg2+ 3mmol·L-1,Taq酶2U,引物为05μmol·L-1,DNA为20ng, DMSO 1μL;最适的退火温度是300℃~332 ℃;最适的引物组合为Me1Em1, Me1Em2, Me1Em3, Me3Em3, Me1Em4, Me2Em4, Me3Em4, Me4Em4, Me1Em5, Me3Em5, Me4Em5, Me3Em6, Me4Em6。结论:该体系是适合胡黄连SRAP-PCR反应的最适宜体系,为今后胡黄连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6):11-14.
摘要:目的:研究阳春砂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在开花散粉后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提高阳春砂仁坐果率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景洪市基诺族乡、景哈哈尼族乡和药植所云南分所园内选取10~30个花序,观察其的开花动态,并用悬滴法检测花粉活力(每次用3朵花),用MTT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用标记的10~30个花序的柱头)。结果:阳春砂一个花序自第一朵开放到最后一朵开完需要3~9d。单花花期一般为1d;花粉在上午11∶00以前均保持较高地萌发率,到中午11∶00以后花粉活力下降,18∶00仍有萌发能力;不同地区柱头可授性差异明显,花序上部小花柱头可授性比下部小花的高,不同花期柱头可授性变化不大。结论:景哈乡阳春砂柱头可授性比基诺乡的高,云南分所园内橡胶树下为最低。
2011(6):15-17.
摘要:目的:研究云南金莲花的引种栽培。方法:云南金莲花从丽江引种到昆明进行种植栽培,采用苗期管理和冬季管理等栽培方法,观察和探索适应条件。结果:云南金莲花能开花和结果,在昆明进行引种栽培是可行的。
2011(6):18-20.
摘要:三七原人参三醇型总皂苷用琼斯试剂氧化,“一锅法”得到一个三降达玛烷三萜。
2011(6):21-23.
摘要:目的:研究香椿子(Toona sinensis var. schensiana)的化学成分, 寻找具有杀虫及药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对香椿子95%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 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椿子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 分别为:3,5-二羟基苯乙醚(I), 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II), (2E,6E,10E)-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2,6,10-triene-1,14,15-triol(Ⅲ),eudesm-4(15)-ene-1β,6α-diol(Ⅳ),ficusesquilignans A(Ⅴ),ficusesquilignans B(Ⅵ)。结论:化合物Ⅲ,Ⅳ,Ⅴ,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1(6):24-27.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长喙乌头中草乌甲素含量的方法,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长喙乌头药材中草乌甲素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r=09998,草乌甲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RSD=15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
2011(6):28-30.
摘要:目的:探讨桂枝及其类方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可行性。方法: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出发,以《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对风湿痹病理法方药的论述,得出桂枝及其类方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为营卫不和,风、寒、湿、热邪痹阻,对此形成的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等,均可以桂枝及其类方化裁治疗。结论:桂枝及其类方可运用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2011(6):31-34.
摘要: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吴荣祖教授在临床中非常重视阳气的生理功能及易损性,重视肝之温升调达,认为心肾是人体生命轴,轴心在心阳和肾阳。阴平阳秘、上清下温是人体最佳状态。重视治未病,提出“圣度”是人体健康最佳状态或健康最佳内环境。
2011(6):35-37.
摘要:目的:观察止崩Ⅰ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止血疗效及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90例脾肾两虚型崩漏患者分为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3个年龄组,每组30例,均内服止崩Ⅰ号,经统计学处理后总结止崩Ⅰ号的止血疗效及对3个年龄组止血疗效进行比较。结果:9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6%.其中,青春期崩漏患者有效率为967%;生育期崩漏患者有效率为967%;围绝经期崩漏患者有效率为933%,3个年龄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止崩Ⅰ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止血疗效显著,且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止血疗效相仿,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2011(6):38-40.
摘要:总结周端教授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经验。周端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时常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宣痹化痰为基本法则。认为在临证加减时应辨证与辨病结合,总以辨证为主,可以合理恰当地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中西医相结合,并举验案一则。
2011(6):41-4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与其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70例患者的病史、一般情况、症状、理化检查等进行调查,按中医证候归类统计。结果:共调查样本170例,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与传统的消渴病辨证不同,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瘀血证为主。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为制定出因质制宜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
2011(6):44-46.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沙参玉屏汤对气阴两虚型复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患儿进行三个单元为一个疗程的治疗,自身对照观察一个疗程前后3个月的病情变化。结果: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P<005),患儿的IgG、IgM得到提升(P<001),IgA提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07%。结论:沙参玉屏汤防治气阴两虚型复感儿疗效肯定。
2011(6):47-50.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三期保守治疗预后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为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内、外治法及基础治疗的疗效,将150例患者根据转归分为愈显组59例、好转组71例、未愈组20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三期患者全血低切黏可以作为预后情况判定的客观依据。
2011(6):51-52.
摘要:目的: 在统一辨证标准下,分析胃癌中医辨证的准确度。方法: 参照同一标准,术前一天3名主治医师同时分别对184例胃癌患者进行辨证,互不干扰,至少2名主治医师共同结论为最终证型,运用卡方检验分析3名主治医师辨证准确度。结果: 184例患者3名主治医师辨证结论相同的45例(2446%),2名相同的108例(5870%),完全不同的31例(1685%)。3名主治医师辨证结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2。三者准确率分别为6033%,6576%,6413%,无统计学差异,P=05397。结论: 在统一辨证标准情况下,胃癌中医辨证仍存在主观差异。
2011(6):53-54.
摘要:目的:观察一奇散加减与单用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管神经性头痛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一奇散方加减)87例和对照组(单用西药)4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61%)显著高于对照组(50%)。提示:本方通过从风、痰、瘀综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功效。
2011(6):55-56.
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27例患者进行情志调护、牵引护理、并发症的预防、饮食调护、给药护理、康复指导。结果:27例患者疗效满意,无因护理不当而产生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减轻病痛,缩短病程,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2011(6):57-59.
摘要:在深入开展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改革的兴趣,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深入研究影响案例教学的诸多因素,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为进一步开展好案例教学改革,实施高校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011(6):60-61.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TCSOL)是针对目前海外汉语教育高层次师资不足而设立的应用型学位,旨在尽快为日益增长的海外汉语教育市场输送汉语教师。探讨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医药院校在将中医药和汉语两者结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上具有综合类院校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我们应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在中医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上获得突破创新。
2011(6):62-66.
摘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文章对五音治疗疾病的源流、机理、临床应用进行了文献综述,并认为运用中医五音理论来指导疾病治疗和养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绿色、安全、有效的途径。
2011(6):67-70.
摘要: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经死亡仍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是流产的一种特殊形式[1]。稽留流产病因复杂,而确切的病因并不清楚,而它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其相关因素及对策的研究不仅在对提倡孕前检查,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减少稽留流产的发生对复发及育龄妇女的身心痛苦,在当今众多的治疗方法中选择见效快、创伤少、花费低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减轻有效的指导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