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魏晋痈疽和明代梅毒发生与流行的社会因素研究

      2012(1):1-4.

      摘要 (1313) HTML (0) PDF 743.25 K (177)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痈疽在中国魏晋时期、梅毒在明代中后期广泛流行的社会因素。方法:通过引用中医文献、史学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论证,从内史与外史结合的角度,探讨痈疽在魏晋时期、梅毒在明代中后期广泛流行的表现特点及其社会因素。结论:魏晋战乱造成的战伤感染,环境污染及服食丹石风气是痈疽发生与流行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明代中后期梅毒的广泛流行与对外商贸开放、纵欲风气有关,而晚明时期社会淫欲世风才是梅毒大肆泛滥的根本因素。

    • 3种疾病肾阳虚证“同证异治”的信号通路调控研究

      2012(1):5-9.

      摘要 (1283) HTML (0) PDF 837.22 K (151)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患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阳痿病中筛选出的典型肾阳虚证的转录组学特征,揭示肾阳虚证“同证异治”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分别对9例不同疾病的肾阳虚证,进行Agilent人4*44k表达谱芯片实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结果:找出3种不同疾病肾阳虚证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332条,其中有注释的基因为181条。3种不同疾病肾阳虚证共同的信号通路有37个。并从3组疾病各自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mTOR、notch、Wnt等3条信号通路与肾阳虚证共有的信号通路一致,只是在通路的调控上有基因表达差异。结论:3种疾病相关的特有差异表达基因中的3条信号通路差异调控,可能决定了肾阳虚证“同证异治”的转录组学基础。

    • 《医学正旨择要》中风情志致病机理及证治规律的分析研究

      2012(1):10-12.

      摘要 (1295) HTML (0) PDF 451.99 K (195)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医学正旨择要·十二中风篇》,探讨所载中风病与情志相关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关系,总结出中风病与情志相关的7个证型。该研究对中医诊治因情志因素引起的中风病具有一定可资借鉴的意义。

    • 柴藿颗粒制粒工艺的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

      2012(1):13-15.

      摘要 (1247) HTML (0) PDF 394.10 K (148) 收藏

      摘要:目的:优选柴藿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方法:按L9(34)进行考察的最佳成型工艺,即药粉与辅料比,糖粉与糊精比,润湿剂(乙醇)浓度3个因素,以成品率及流动性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成型工艺参数。结果:以药粉:辅料为1∶15,糊精:糖粉1∶5,乙醇浓度为70%为水提浸膏粉颗粒成型最佳条件。结论: 柴藿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筛选,方法简便,稳定可控,为中试工艺的生产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 《严氏济生方》附子方药配伍规律探究

      2012(1):16-19.

      摘要 (1323) HTML (0) PDF 552.05 K (203)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严氏济生方》附子方药配伍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附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济生方》中82张附子方,对其药物配伍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附子方中温里药使用频率最高;补气药、解表药、补阳药、理气药、收涩药、补血药是附子常配伍的药物。结论:《济生方》附子方药配伍规律体现重视温补阳气以固根本的思想,通过合宜的配伍,增强药力,使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既取速效,更求稳妥。

    • 傣族、汉族群众抑郁状况比较研究及原因分析

      2012(1):20-22.

      摘要 (1405) HTML (0) PDF 431.92 K (173)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傣族、汉族群众抑郁状况并对其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192名汉族及179名傣族群众的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傣族被试的抑郁得分明显低于汉族被试(t=434 P<005)。②在抑郁程度上,傣族无抑郁被试(6816%)明显多于汉族(3281%);傣族有轻度抑郁的被试(2235%)少于汉族(3229%);傣族有中度抑郁的被试(893%)少于汉族(3021%);傣族患严重抑郁症的被试(056%)少于汉族(469%)。③傣族信教者的抑郁得分非常显著的低于汉族不信教者(t=1347,P<000)。④傣族信教者的抑郁得分非常显著地低于傣族不信教者(t=1106 P<001)。结论:傣族群众抑郁水平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汉族群众,傣族信教者抑郁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傣族不信教者及汉族不信教者。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宗教信仰对傣族群众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作用。

    •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收集整理研究概述

      2012(1):23-26.

      摘要 (2256) HTML (0) PDF 598.95 K (137) 收藏

      摘要:从文献的发掘整理、基础理论、诊法治法、单验方、云南民族药等方面阐述了云南民族医药的文献收集整理研究现状。提出了从文献角度找出民族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价值依据及民族医药的临床用药规律。云南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 目前云南民族医药的文献研究工作大多停留在收集整理阶段,缺乏系统研究和科学的分析评价。

    • 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芪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2012(1):27-29.

      摘要 (1388) HTML (0) PDF 334.78 K (198) 收藏

      摘要:目的:优选黄芪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黄芪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总提物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影响提取指标的4个因素,即溶媒用量(A),乙醇浓度(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结果:用乙醇提取黄芪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A2B2C1D2,即用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60min。结论:此法稳定可行,可为黄芪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依据。

    • 白及多糖对胃溃疡大鼠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2(1):30-32.

      摘要 (1225) HTML (0) PDF 462.92 K (165)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及多糖的抗溃疡作用。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乙酸烧灼法、乙醇损伤法制备大鼠消化性溃疡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西咪替丁组及白及多糖高、中、低3个剂量组。阳性组大鼠灌胃给予西咪替丁01g/kg,白及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白及多糖400,200及100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按Guth标准记分判定溃疡指数并计算溃疡抑制率。结果:白及多糖对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溃疡大鼠的溃疡愈合,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 管遵惠老师子午流注学术特点介绍

      2012(1):33-35.

      摘要 (1303) HTML (0) PDF 367.32 K (173) 收藏

      摘要:管遵惠教授在继承家学和前人经验基础上,致力于针法灸法研究,开拓创新,通过对历代不同学术流派的整理研究,补充和完善了子午流注开穴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管氏针灸流派,丰富和发展了子午流注理论。本文着重介绍了管遵惠教授子午流注的学术特点。

    • 陈乔林教授慢性肺栓塞治验

      2012(1):36-37.

      摘要 (1145) HTML (0) PDF 302.45 K (164) 收藏

      摘要:慢性肺栓塞是比较缠绵难愈的疾病,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陈乔林教授运用中医辨证辨病,配合西医药的方法治疗慢性肺栓塞疗效较好,其治验体会为:注重补肺气以运肺,善用黄芪;运用虫类药通肺络;适当宽胸宣痹、养阴润肺;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

    • 自拟公英利癃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51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2(1):38-40.

      摘要 (1252) HTML (0) PDF 370.60 K (158)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公英利癃汤治疗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方法: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秦国政教授应用自拟方公英利癃汤治疗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51例,治疗前后均行IPSS症状评分调查及最大尿流率检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IPSS、最大尿流率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公英利癃汤治疗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最大尿流率。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型与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2012(1):41-45.

      摘要 (1216) HTML (0) PDF 552.42 K (168)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型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562例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主要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心阴虚证、心阳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阴虚证、肝气郁结证的患者,均在就诊次日上午7~10点抽取空腹血6mL进行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562例调查对象总睾酮含量以肾阳虚证最低,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游离睾酮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心阳虚证、肝阴虚证、心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其中肾阳虚、肾阴虚证、心阳虚证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雌二醇含量以肾阴虚证最高,其次是肝阴虚证,以肾阳虚证及心阳虚证含量较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以肝气郁结证含量最高,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LH、FSH值各组均数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各辨证分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个别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中医证型的客观化及提高中医辨证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水平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

    • 子宫纵隔性不孕症中西医治疗123例临床分析

      2012(1):46-47.

      摘要 (1173) HTML (0) PDF 426.48 K (143)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补肾调冲方对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术后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10年1月在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123例,术后服用中药补肾调冲方,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发育与排卵情况,观察妊娠率。结果:中药补肾调冲方组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无1例发生粘连,月经的期、量、色、质基本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增生与排卵基本同步,123例患者中121例术后4~8月妊娠,平均55±23月妊娠,已有108例足月妊娠分娩,13例妊娠后又发生流产,2例未妊娠,妊娠率达984%.提示:中药补肾调冲方改善宫腔镜术后宫壁组织疤痕粘连,提高子宫的容受性,同时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排卵,极大地提高怀孕几率。

    • 我校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2012(1):48-50.

      摘要 (1546) HTML (0) PDF 427.91 K (137) 收藏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指导工作以及就业去向等问题的现状,为我校的中医美容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建议。

    • PBL结合模拟操作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的应用初探

      2012(1):51-52.

      摘要 (1118) HTML (0) PDF 341.09 K (192)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PBL结合模拟操作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PBL结合模拟操作教学法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结论:PBL结合模拟操作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中药学专业《微生物学》创新教材使用的思考及建议

      2012(1):53-54.

      摘要 (1079) HTML (0) PDF 307.38 K (159) 收藏

      摘要:微生物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等药学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合的教材,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以致用。

    • 蜚蠊的古今应用

      2012(1):55-59.

      摘要 (1646) HTML (0) PDF 741.65 K (187) 收藏

      摘要:蜚蠊俗称“蟑螂”,药用历史久远。近年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开展研究,为使其广泛应用于防病治病提供现代科学依据。蜚蠊人工饲养便捷,药源丰富,潜力巨大。

    • 妇女更年期症状程度与社会心理文化关系研究

      2012(1):60-63.

      摘要 (1201) HTML (0) PDF 607.05 K (159)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妇女更年期症状程度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探讨进一步的研究策略。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有关妇女更年期症状的书籍、论文、杂志和期刋等,加以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妇女更年期症状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良社会文化背景对更年期妇女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加深更年期的症状,使她们的生命质量下降。结论:研究妇女更年期症状程度与社会心理文化背景的关系,能更好掌握二者之间的实际情况, 让更年期妇女在面对生理变化的同时,也了解社会文化如何影响她们的心理,从而帮助她们解决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 阴道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2012(1):64-67.

      摘要 (1481) HTML (0) PDF 638.30 K (196) 收藏

      摘要:阴道干燥综合征是妇女在卵巢早衰(POF)及围绝经期、绝经期时,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 使阴道壁平滑,黏膜变薄,阴道酸度减弱,阴唇的皮下脂肪减少,阴道粘膜变苍白、光滑、阴道逐渐缩小,表现为外阴、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反复发生阴道炎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就其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作一综述。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010年载文及引文分析

      2012(1):68-70.

      摘要 (1284) HTML (0) PDF 428.05 K (146) 收藏

      摘要: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010年的载文和引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