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肾阳虚证细化分型证治研究

      2012(4):1-3.

      摘要 (1061) HTML (0) PDF 449.92 K (196) 收藏

      摘要:提出肾阳虚属于基础证候,辨证笼统,是“异病同证”的产物。受不同疾病的影响,病机发展趋势改变,具体病变部位、主症变异,形成在笼统肾阳虚证下的细小亚证,必须细化分型,同证异治,才能使辨证和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意义。将肾阳虚证分为16个亚型,对肾阳虚证“同证异治”进行细化分型论治的初步尝试。

    • 中医学“重阳”思想探析

      2012(4):4-7.

      摘要 (1072) HTML (0) PDF 567.67 K (186) 收藏

      摘要:重阳就是重视阳气,或者是强调阳气的主导作用。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经典及著名医家论述等方面探讨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示我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应时刻注重人体阳气的盛衰并予以调治。

    • 辨证四则刍议

      2012(4):8-10.

      摘要 (1139) HTML (0) PDF 391.78 K (149) 收藏

      摘要:历代医家对“正邪、润燥、通滞、清浊”四者皆有论述,并予以重视,笔者通过临证体会,深感此四者对临床辨证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故将其统而论述,联系成篇,取名“辨证四则”。此四则中,以“正邪”为总则,“润、清、通”为人体健康的表现,为正为常,也为治法; “燥、滞、浊”为人体病变的表现,为邪为变,也为病因。“正邪”辨病证之进退预后; “润燥”辨津液之盛衰亏盈; “通滞”辨气机之畅达滞塞; “清浊”辨气机之升降混沌。此“辨证四则”,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病因病理,从而指导临床立方用药。

    • 浅论《滇南本草》养生思想的特点

      2012(4):11-13.

      摘要 (1105) HTML (0) PDF 427.10 K (147) 收藏

      摘要:《滇南本草》是一部很有特色和价值的地方性本草学专著,为明代滇省著名的医药学家兰茂先生所著。笔者通过对兰茂先生在该书中养生用药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总结出兰茂先生养生思想的特点。

    • 《中国药典》藏药成方制剂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2012(4):14-17.

      摘要 (1229) HTML (0) PDF 551.29 K (159)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整理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藏药成方制剂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现状,为藏药成方制剂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收集1980年至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收录的20种藏成方制剂的不良反应临床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收集到20种藏成方制剂的不良反应相关文献51篇。结论:藏成方制剂可能引起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有时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临床使用过程中引起重视。

    • 宁亚功教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验总结

      2012(4):18-21.

      摘要 (1100) HTML (0) PDF 510.45 K (132) 收藏

      摘要:宁亚功教授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治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该病病机当责肾虚血瘀,本虚标实; 治疗上以补肾活血为主,标本兼顾; 同时配合外治法及西医治疗,在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中西医结合理念,临床疗效显著。

    • 益气活血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I3K/Akt通路的影响

      2012(4):22-24.

      摘要 (1097) HTML (0) PDF 403.51 K (22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PI3K/AKT通路的动态表达及益气活血方药对其影响。方法:以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3、7、14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PI3K/AKT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模型组PI3K/AKT表达增加。活血组在脑缺血再灌注14d,能够明显增加PI3K/AKT的表达(P<0.001)。益气活血组在脑缺血再灌注3d,7d、14d,能够明显增加PI3K/AKT的表达(P<0.01或P<0.001)。组间比较显示,益气活血组在脑缺血再灌注14d显著优于益气组和活血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能上调细胞存活信号通路PI3K/AKT通路的表达,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 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损伤心肌和血液粘度的作用研究

      2012(4):25-28.

      摘要 (1103) HTML (0) PDF 505.17 K (173)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和血液粘度影响。方法:冰水游泳14d加末日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20U/kg造成大鼠寒凝胸痹模型。注射垂体后叶素30min内描记Ⅱ导联心电图变化; 24h后,颈总动脉采血,检测血中CK、LDH水平和血液粘稠度,并取下心脏,观察心室形态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预先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组及乌头赤石脂丸中、高剂量组能减缓Ⅱ导联J点上抬(P<0.05),降低血清CK、LDH含量和血液粘稠度(P<0.05),减轻心室肌组织受损程度。结论:乌头赤石脂丸能减轻寒凝胸痹大鼠的缺血心肌损伤,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并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这可能是其保护作用的机制。

    • 云南白药酊口服加外用的抗炎作用研究

      2012(4):29-33.

      摘要 (1155) HTML (0) PDF 476.10 K (171)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云南白药酊口服加外用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以及尿酸钠致关节痛大鼠模型探讨云南白药酊的抗炎作用。结果:云南白药酊口服加外用能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致炎足的原发肿胀以及对侧足的继发肿胀,降低前足红肿计分; 云南白药酊口服或口服加外用给药能明显抑制尿酸钠致大鼠关节炎肿胀,并明显降低该模型大鼠步态计分。结论:云南白药酊对佐剂性关节炎以及尿酸钠所致关节炎症均有拮抗作用,口服加外用显示较好的协同作用。

    • 大叶山楝的化学成分研究

      2012(4):34-36.

      摘要 (1293) HTML (0) PDF 281.85 K (155) 收藏

      摘要:目的:对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的枝叶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大叶山楝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反复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叶山楝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aromadendrane-4β,10β-diol(I), spathulenol(Ⅱ), eudesm-4(15)-ene-1β,6α-diol(Ⅲ), 3α-cimnamoyloxykaur-16-en-19-oic acid(Ⅳ), phillygenin(V), 3-methoxybenzoic-4-hydroxy acid(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三七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气相分析

      2012(4):37-39.

      摘要 (1004) HTML (0) PDF 369.22 K (162)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不同产地的三七样品,比较产地与植株不同部位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中农药残留量测定,采用GC-FPD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检测云南文山与红河泸西、弥勒产的三七样品,结果表明:样品中检测出二嗪农、对硫磷、马拉硫磷3种农药残留。在泸西和弥勒的茎叶中检测出二嗪农,残留量为0.13mg/kg; 在文山大根中检测出马拉硫磷,残留量为0.03mg/kg; 在文山和泸西的三七中均有检出对硫磷,且泸西茎叶的残留量高达0.58mg/kg。结论:三七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多种类同时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稳定,不仅适宜中药材农药残留的分析,也可用于农作物及其产品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

    • 滇重楼和南重楼的显微结构研究

      2012(4):40-43.

      摘要 (1096) HTML (0) PDF 1.17 M (152)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重楼属植物滇重楼和南重楼两个种进行显微结构鉴别研究。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结果:滇重楼和南重楼这两个种的根、根茎、茎、叶显微结构相似。结论:重楼属内相近种间显微特征相似不易用于种间鉴别,重楼属内相近种间植物需要借助于植物性状和其他手段相结合鉴别。

    • 原料药丹酚酸B粉末及其水溶液稳定性研究

      2012(4):44-46.

      摘要 (1122) HTML (0) PDF 395.22 K (174)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原料药丹酚酸B粉末及其水溶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粉末在强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及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方程,用不同浓度的浓H2SO4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结果:10天内丹酚酸B粉末在强光照、高温条件下外观、含量基本无变化,常温条件下粉末易吸湿,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0%,水溶液降解Arrenius方程为IgK=-3.4529/T+7.6408(r=0.9816), K25℃=1.132×104h-1,t0.9=38.80d。结论:原料药丹酚酸B粉末稳定性良好,水溶液稳定性较差。

    • 濒危药用植物短柄乌头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2012(4):47-50.

      摘要 (1092) HTML (0) PDF 616.38 K (158) 收藏

      摘要:目的: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为毛茛科乌头属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该物种现仅在云南、四川有分布,且数量稀少,为保护濒临灭绝的短柄乌头而进行该文的研究。方法:通过样方法及民间访谈对短柄乌头种群现状进行了调查,用方差/均值比、丛生指标(I)、负二项参数(K)、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指标(m*)和聚块性指标(m*/m)对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短柄乌头10种群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各不相同,所研究的3种群聚集尺度多为8m2。结论:整个种群分化格局的演化趋向于高聚集强度的集群分布。

    • 阳春砂仁授粉特性与传粉昆虫的研究

      2012(4):51-55.

      摘要 (1085) HTML (0) PDF 706.04 K (223) 收藏

      摘要:目的:对阳春砂仁的授粉特性及传粉昆虫进行观测。方法:调查自然传粉及不同人工辅助授粉,通过阳春砂仁结实率,研究阳春砂仁的授粉特性; 连续2年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族乡、景哈哈尼族乡人工种植阳春砂仁的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结果:阳春砂仁自然套袋完全不结实; 自然传粉条件下阳春砂仁结实率低; 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异花授粉结实率高于自花授粉。野生中蜂(Apis cerana indica)和排蜂(Apis dorsata Fab.)是阳春砂仁的主要访花昆虫。结论:阳春砂仁人工异花授粉比自花授粉结实率大大提高,表明阳春砂仁为异花授粉植物,但具有一定的自交亲和性。野生中蜂(Apis cerana indica)和排蜂(Apis dorsata Fab.)是阳春砂仁的主要访花昆虫。

    • 从武术运动术语英译谈中西方运动养生观差异

      2012(4):56-58.

      摘要 (970) HTML (0) PDF 424.07 K (181) 收藏

      摘要:本文以“武/martial”、“站桩/stance”、“太极拳/shadow boxing”三组武术运动术语英译为例,就词源、词义和翻译技术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讨论,以揭示中西方在运动养生观念上的差异。

    • 中医风湿病临床教学中双“P”模式的运用

      2012(4):59-61.

      摘要 (1026) HTML (0) PDF 454.93 K (16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结合师带徒的教学模式(即双“P”模式,PBL+PEP)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我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和差异,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教学模式。方法:将2010年1月至8月期间在风湿科病房及门诊实习学生共44人,随机分为两组:双“P”组(PBL+PEP)和传统教学组,每组各22人。实习期满后进行统一出科考试,包括书面理论考试(基础知识+病案分析)、以及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考试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并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双“P”教学组书面考试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都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 问卷调查各方面评价也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尤其是在对风湿病的学习兴趣、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提高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我们将传统的中医“师带徒”模式融入了临床教学,既体现了中医药薪火相传的特点也体现了个体化教学,更结合PBL全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有中医特色,既有传承也有创新,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中医临床教学中值得应用推广。

    • 高等中医院校开展合作式英语教学之探讨

      2012(4):62-64.

      摘要 (1028) HTML (0) PDF 488.95 K (198) 收藏

      摘要:将合作学习引入英语教学有助于高等中医院校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中医的国际化发展。重点介绍了合作式英语词汇、口语、写作和阅读教学的开展,针对运用结果总结出合作学习的优势与处理常见问题之方法。

    • 云南少数民族饮食疗法的研究现状和思考

      2012(4):65-67.

      摘要 (1112) HTML (0) PDF 426.40 K (176) 收藏

      摘要:从中医食疗学的视角,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饮食疗法的研究现状,发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食疗同源”的现象非常普遍,蕴涵着丰富的食疗保健知识和宝贵的药用价值。但存在研究文献偏少,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欠具体,且多集中在理论表层上。提出在外来饮食文化侵入的当今,许多少数民族原有的食疗文化在逐步变异甚至消失,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少数民族药食文化,有着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及广阔的运用前景。

    • 失眠症古代研究概述

      2012(4):68-70.

      摘要 (1139) HTML (0) PDF 434.55 K (200) 收藏

      摘要:失眠症,古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得睡等。通过查阅古代中医文献,发现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在诸多医家著作中早有论述。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