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2(6):1-6.
摘要:目的:复制HPA轴抑制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探讨四逆汤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观察四逆汤对皮质酮致HPA轴抑制大鼠模型的影响,测定血清CORT、ACTH含量、肾上腺指数。取大鼠肾上腺做组织学病理检查,在HPA轴抑制模型基础上用LPS(4mg/kg)造成感染性休克模型,观察四逆汤的作用,记录休克前后血压变化。结果:每天1次,连续14d,皮下注射10mg/kg皮质酮,血清CORT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四逆汤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升高(P<005,P<001),四逆汤高剂量组血清ACTH含量升高(P<005),肾上腺重量增加(P<005),四逆汤高、低剂量组均能改善HPA轴抑制大鼠肾上腺被膜皱缩,球状带细胞、束状带细胞体积缩小、数目减少,胞质内脂滴空泡增多的状况;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5mg/kgDEX)、四逆汤预防给药、治疗给药组,能抑制LPS(4mg/kg)致感染性休克大鼠的血压下降(P<001)。结论:四逆汤能改善HPA轴抑制状态,能减轻长期外源性GC造成肾上腺萎缩程度;改善HPA轴抑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大鼠血压的下降。
2012(6):10-13.
摘要:目的:研究岩白菜SFE-CO2萃取物中岩白菜素的降解动力学。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在贮放阶段、光 照条件下和干燥工序中岩白菜素类的含量变化,得出降解规律。结果:岩白菜SFE-CO2萃取液在避光条件下贮放,20d内降解率1846%;在 光照条件下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降解速率常数k=19mg·g-1·h-1,半衰期t1/2=307d;干燥时在0~12h内岩白菜素类的浓度 升高,而在12h后浓度下降。12h后干燥工序在60℃、70℃、80℃、90℃、100℃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活化能为187kJ·mol-1 。结论:SFE-CO2萃取液宜低温干燥,萃取物应密闭避光保存。
2012(6):17-20.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颅脑损伤大鼠血清TNF-α、IL-2及IL-6的影响,验证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 颅脑损伤后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模型组、复方三七纳米颗粒组和尼莫地平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生 理盐水、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尼莫地平灌胃5d,于造模后第1、3、5d腹主动脉穿刺取血留取标本,观察四组血清TNF-α、IL-2及IL-6含量。 每组每个时相点随机选8只完成检测。结果:四组血清TNF-α、IL-2及IL-6比较,时间主效应和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可降低颅脑损伤大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增加IL-2的表达。
2012(6):21-23.
摘要:云南民族医药作为一定地域的特质文化,具有共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发展脉络,是被社会群体公认的具有 共同价值的文化,其特征表现为文化形态的稳固性和文化认同的一致性。开展地缘文化学视野下的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特质及保护研究对边疆 稳定、民族及文化认同有重要意义。
2012(6):24-27.
摘要:目的:通过脉象仪采集数据分析HIV/AIDS患者HAART治疗前后脉象特点及与脉象与CD+4T淋巴细 胞的相关性。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使用ZM-Ⅲ型智能脉象仪对8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300cell/ul的 HIV/AIDS患者,分别于HAART治疗前和接受HAART治疗52周时进行脉象测定。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对HAART治疗前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分段的患者的脉象进行比较分析,再对80例患者HAART治疗前后的脉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未经HAART治疗的患 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脉无力、脉位沉、脉势低平虚、脉型异常的患者有多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患者的趋势。②80例 HIV/AIDS患者的脉象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结论:①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根据脉象采集辨证为正虚邪实较多。②HIV/AIDS患者 脉象特点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低存在一定的联系,但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的患者仍有脉象异常的情况存在。③脉象仪在中医临床客观化 研究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
2012(6):28-31.
摘要:目的: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人群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探讨与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防治 NAFLD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以2011年1~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602例为研究对象,分 析其不同分型与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结果:NAFLD人群从中医各证型分布来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见,肝肾亏虚证最少;痰瘀互结型和 湿热内蕴型的肥胖率最高,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脂指标统计来看,各组TG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痰瘀互结型升高 显著;TC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肝肾亏虚型升高显著;LDL-C的升高主要集中在肝郁脾虚组中;HDL-C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AFLD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关系密切,与TG、TC、LDL-C关系亦密切,此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NAFLD提供客观理论依据。
项楠 , 李佐祥 , 黄太华 , 张箭 , 朱映涛 , 夏双红 , 付嘉 , 袁培川 , 王青平 , 方琰
2012(6):32-34.
摘要:目的:观察凉血止衄汤治疗鼻出血的临 床症状和体征情况,并对其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将144例患者按单纯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72例,给予凉血止衄汤治疗,每 日一剂共7天,对照组72例,给予安络血、维生素C治疗,每次安络血5mg,维生素C 02g口服,每日3次,共7天。比较2组观察。结果:治疗 组疗效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凉血止衄汤治疗鼻出血效果肯定,无毒副作用及 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2012(6):35-37.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衰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 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参附强心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 、心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附强心汤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2012(6):38-40.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神门”、“太溪”穴 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比较同名经原穴间的效应差异。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40只,随机选择8只健康家兔作为正常对照组, 余家兔经股静脉一次性注射垂体后叶素3U/kg进行模型复制。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太溪” 组和电针非经穴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前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神门”组家兔的+dp/dt max、-dp/dt max、LVSP与模 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及电针“太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太溪”穴及电针非经穴组的+dp/dt max、-dp/dt max 及 LVSP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对心脏功 能的调节作用优于其同名经的原穴“太溪”。
2012(6):41-40,45.
摘要: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疾病,针灸疗法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段,作者对中国知网、维普及其他相关网站查 阅临床报道针灸治疗周围神经痛主要以局部取穴为主,笔者根据所见董氏奇穴中治疗此病远端选取的有效穴位,并对这些穴位进行简要的归 纳分析,并选取相关病案进一步说明,扩展了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2012(6):43-45.
摘要:寻常痤疮是多发于青年男女的常见病症,病程缠绵,具有一 定的损容性,治疗棘手。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清胃散,针对过食膏粱厚味生活饮食特点而引起的寻常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2(6):46-48.
摘要:以恐惧狂奔、太阳少阳少阴并病发热、阴茎冰冷等典型病案为例,阐述了桂枝汤加味治疗疑难杂症的临证思路及感悟,以期对探索桂枝 汤及其类方治疗沉疴痼疾的规律有所启迪。
2012(6):49-50,59.
摘要:目的:比较中西医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予西医抑制尿酸合成、促进 尿酸排泄治疗;治疗组2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医方剂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 疗组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疗效优于西医。
2012(6):51-52,59.
摘要:清末著名医家雷丰在外感时令病诊治中,很重视对伏气病证的研究。伏气学说最早即起源于《黄 帝内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形成多种不同观点。雷丰代表著作《时病论》中阐述了伏气的发病机理、形成条件等问题。他对伏气学说的 主要贡献在于对六淫伏邪发病规律的总结。
2012(6):53-55.
摘要:中药商品学是近年来在中医药院校开设的一门新兴专业课,由于该课程学科建设时间不长,学科定位还不清晰,现行教材理论还 缺乏系统性,各章节的内容与其它课程特别是中药鉴定学的内容重复较多,导致课程自身特点不鲜明,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作者通过几年 的教学实践,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中药商品学学科定位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一些的研究和探索。教学中以实际例 子讲清中药商品质量评价的辩证关系,以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求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论文对如何搞好中药商品学教学 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2012(6):56-59.
摘要:目的:了解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对本科护理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课程设置现状,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思考。结果: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不能适应中医护理学发展的需要。结论:高等中 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以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高等护理教育模式,促进中医护理教育的 发展。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