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3(3):1-3.
摘要:目的 观察利水渗湿中药猪苓对膀胱癌大鼠膀胱组织中AQP1和AQP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猪苓干预BBN联合糖精诱导Fisher-344大鼠膀胱癌模型,使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测定膀胱癌组织中AQP1、AQP3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猪苓250mg/kg和500mg/kg剂量对大鼠膀胱癌模型膀胱组织AQP1、AQP3 mRNA 相对表达含量显著下调。结论 猪苓利水渗湿功效可能通过调节膀胱癌组织AQP1和AQP3产生抗膀胱癌作用。
2013(3):4-7.
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方对7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治疗前后的调节性T细胞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水平差异的影响。方法 收集CAA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5例分为脾肾阴虚组及脾肾阳虚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7,IL-6的水平,流式方法检测Th17水平。统计治疗前后的各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AA患者Th17及IL-6水平高于正常(P<0.05)。经健脾补肾方治疗后,脾肾阳虚组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均有下降(P<0.05)。脾肾阳虚组IL-16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Th17水平下降(P<0.05)。结论 健脾补肾方对CAA患者水平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有调节作用。
2013(3):8-11,20.
摘要: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从氧化应激反应中Nrf2-ARE蛋白通路入手,观察不同剂量五脏温阳化瘀汤对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制作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之后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术手后4周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脑复康组,之后灌胃给药,持续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区Nrf2蛋白细胞核与细胞浆内的表达,同时检测下游蛋白HO-1蛋白的表达。结果 五脏温阳化瘀汤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从第3天开始可以明显缩短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Morris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空间搜索实验中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有效停留时间和有效停留距离明显延长,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Nrf2-ARE通路被激活,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五脏温阳化瘀汤可以使Nrf2蛋白由胞浆转移到胞核内,并激活下游蛋白HO-1,使其表达增强,nrf2蛋白胞浆内外的表达以及HO-1蛋白的表达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五脏温阳化瘀汤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防御机制有关,其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作用显著。
张传涛 , 周显华 , 周道杰 , 范昕建 , 郑政隆 , 周威龙
2013(3):12-15.
摘要:目的 研究加味楂曲饮(JiaWeiZhaQuYin,JWZQY)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药效学。方法 SDF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自造模第1天起,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灌服等体积复方蛋氨酸胆碱混悬液(0.038g/mL),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等体积JWZQY混悬液(JWZQY浓度相应为1g/mL、2g/mL、4g/mL),8周后,常规油红O法(改良Lillie)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氨酸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甘油三醋(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结果 高、中剂量JWZQY治疗后肝脏脂肪变程度明显减轻(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及高、中剂量组ALT、AST、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ALT、AST、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中FFA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WZQY可有效防治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减少FFA生成,具有良好研究前景。
2013(3):16-20.
摘要:目的 探讨丹蒲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法对大鼠造模,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丹蒲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前列泰组、模型组,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及前列腺组织,光镜下观察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前列腺组织COX-2水平、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前列腺中COX-2-mRNA表达。结果 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COX-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COX-2-mRNA CT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的CT值较模型组比较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 改良的EAP模型成功。2. 丹蒲胶囊治疗CPP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OX-2表达有关。
2013(3):21-24.
摘要: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云南白药橡胶膏、云南白药巴布膏和云南白药热熔胶中4种挥发性药效成分(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在相同载药量前提下比较3种基质4种药效成分透皮效果。方法 建立离体透皮吸收的模型,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1,3,5,8h扩散液中4种挥发性药效成分的含量。结果 在相同载药量前提下,巴布膏的透皮效果显著优于橡胶膏和热熔胶;而橡胶膏和热熔胶之间差别不大。结论 云南白药巴布膏透皮效果能更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保证云南白药膏产品的生产质量和预期疗效。
杨斌 , 严世武 , 李绍平 , 马维思 , 王馨 , 李林玉 , 董志渊 , 杨丽英△
2013(3):25-27,35.
摘要:目的 明确滇重楼种子适宜采收期,为滇重楼的科学采种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室内分析、发芽和播种试验,分别比较了两个滇重楼种植基地采收的橙色、红色和深红色外种皮种子的大小、千粒重、发芽率、成苗率及种苗农艺性状。结果 深红色外种皮种子大小和千粒重的数据高于其它两种颜色外种皮种子;深红色外种皮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颜色外种皮的种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红色外种皮种子繁殖种苗的主要农艺性状优于其它两种颜色外种皮种子的种苗。结论 滇重楼种子的最适宜采收期为果实裂开后外种皮为深红色时。
2013(3):28-30.
摘要:目的 对圆瓣姜花(Hedychium forrestii Diels.)的根茎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对圆瓣姜花根茎的95%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ODS)、葡聚糖醚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圆瓣姜花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5-hydroxy-3,7,4′-trimethoxyflavone(I),3,5-di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II),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4-hydroxy-phenyl)-3-heptanone(III),(5R)-5-hydroxy-1-(3,4-dihydr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3-heptanone(IV),stigmast-4-en-3-one(V)。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2013(3):31-35.
摘要:目的 对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结构由MS和NMR进行鉴定。结果 从兴安升麻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1),阿魏酸甲酯(2),3-甲氧基-4-乙氧基-苯丙酸(3),peucenin(4),升麻醇(5),升麻酮(6),25-O-甲基升麻醇(7),25-O-乙酰基升麻醇(8),25-脱氢升麻醇(9),升麻醇-3-O-β-D-木糖苷(10)。结论 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3(3):36-39,52.
摘要:《蛮书》是唐代有关南诏(云南)的历史专著,分成10卷全面记述了唐代南诏的政治、经济、民族、物产等。以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手段,针对《蛮书》卷7物产篇中的多种植物,仔细查阅资料对比研究,从植物性状特征、地理分布和民族运用入手,进行综合考订,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2013(3):40-42.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标识,民族的不同就是文化的不同。医药文化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怒族佤族医药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经过了自然、社会与人的相互作用与交融,彰显着民族的气质与特征,是医药经验和健康行为的综合反应。怒族佤族传统医药文化表现出实用、慰藉、认同、传播和象征的功能。
2013(3):43-46,48.
摘要:对云南主要少数民族文字及医药文献概况进行了综合性介绍。
2013(3):47-48.
摘要:介绍吴生元教授谨守病机,应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血液病3则,收到满意效果。
2013(3):49-52.
摘要:文章从辨证论治、证病结合、清热利湿、热郁化瘀、辨证用药、皮病守治、重视忌口、发挥特色、治病求本、内外合治等10个方面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复兴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论述和发挥,提出刘老继承人的学术思考。
2013(3):53-55,57.
摘要:目的 分析近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证素文献,了解我国证素研究现状和进展,为后期开展证素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以“证素”为主题词,检索2003-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317篇有效文献,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表在84种期刊上;80.07%的文献有基金支持;研究涉及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理论探讨及文献研究等。结论 近10年来,证素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证素研究中,应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为基础,以文献为借鉴,以多学科为支撑,分析、挖掘证素的内涵及外延,从而为中医的发展及人类健康服务。
2013(3):56-57.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探讨CSG中医证型与胃粘膜炎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CSG提供依据。方法 对150例CSG按中医辨证分型,并依据胃粘膜炎症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结果 150例CSG中医证型以肝胃不和证居多;胃粘膜炎症中以重度炎症居多。轻度CSG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比较,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1;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5。中度CSG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比较,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5;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5。重度CSG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比较,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1;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1。结论 CSG轻度炎症患者中以肝胃不和证居多,重度炎症患者中以脾胃湿热证居多,CSG中度炎症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无显著差异。
2013(3):58-59.
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止血法对妇科血证类疾病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通过观察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止血法治疗妇科血证类疾病的病例;结果 治愈21例占61.76%,显效10例占29.41%,有效2例占5.88%,无效1例占2.94%,子宫内膜变薄28例,子宫内膜增厚6例;结论 益气化瘀止血法对妇科血证类疾病子宫内膜的影响可能是双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止血。
张坤木 , 张政 , 钟灼琴 , 李长辉 , 陈彦 , 宋红梅 , 林志辉 , 王诗忠
2013(3):60-63.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推拿手法结合中药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中医中药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后伸肌群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中药组和推拿对照组。推拿中药组为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推拿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两组都需要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再汇总所得数据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1疗程后各自与治疗前在颈椎后伸等长收缩肌力、活动度比较均有明显疗效,组间比较颈椎后伸等长收缩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痊愈率方面比较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推拿手法比常规手法有显著疗效。结论 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优于传统单纯推拿手法。
2013(3):69-71.
摘要: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2012年收集的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所涉中药注射剂品种及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占26.39%;72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有70例采用静脉给药;72例不良反应是由6类17个品种所致,累及人体6大系统。结论 医院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尽量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3(3):77-78,81.
摘要: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的下法病案及方药进行分析、归纳,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了丰富的下法理论,叶氏学习古方古法,对先世医家下法理论继承和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古方古法,灵活多变。体现了叶天士在下法应用中“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根据病位、病性、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随证立法组方,注意顾护阴液、邪正兼顾等学术思想。
2013(3):79-81.
摘要:《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是南北朝以前最重要的外科学术文献。全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蕴含丰富的临床和实践价值。认真研读原著,汲取其精华,对今天中医外科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3(3):82-84.
摘要:《海上医宗心领》是越南黎朝(中国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黎有卓所编撰,它即吸收了中国传统医药的学术思想,又体现了越南本国传统医药的特色,以致成为越南医生研习医药的必读医书之一。本文就《海上医宗心领》的成书、流传、内容、学术特点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2013(3):85-87,90.
摘要:了解高等中医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为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做好服务工作,是高等中医院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在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教育能力4个方面对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立足图书馆提出服务对策。
2013(3):88-90.
摘要: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人文特点,由此开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医学人文观,指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辨证思维等都是传统医学人文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在深层结构上与西医相区别的主要依据;接着从文化学习理论入手,运用莫兰(Moran,P.R.)的观点,从文化体验(the cultural experience)、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ing)、体验式学习循环(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和反思(reflection)4个阶段探讨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学中人文观构建的主要规律。
2013(3):91-94,98.
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多能分化能力,并具有易于获得、低免疫排斥性等特点,现今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已在中药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促其成骨相关研究中,中药可有效促进BMSCs成骨,提高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成骨标志因子的表达,同时研究者对中药促成骨机制也有深入研究。本文就中药正性影响B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进行总结。
2013(3):95-98.
摘要:摘要: 通过查阅神阙穴隔盐灸疗法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出本疗法的基本理论、古代运用和现代临床应用3个方面。各研究显示神阙穴隔盐灸对治疗部分疾病有确切的疗效,且无任何副作用,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广泛推广。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