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

      2013(5):1-3.

      摘要 (907) HTML (0) PDF 391.84 K (19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对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芩颗粒组、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3.2,1.6,0.8g/kg),每组10只。对除正常对照组外的5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薯蓣丸浓缩水煎液灌胃,辛芩颗粒组给予辛芩颗粒灌胃。治疗14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E、IL-4含量。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组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IL-4含量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5);与辛芩颗粒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IgE、IL-4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方薯蓣丸对AR大鼠模型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IgE、IL-4含量有关。

    • 葛根素对IL-1β损伤大鼠关节软骨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2013(5):4-6.

      摘要 (910) HTML (0) PDF 369.94 K (168)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IL-1β损伤大鼠关节软骨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取10日龄大鼠关节软骨作体外细胞培养,培养后软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IL-1β组、地塞米松组、Pue50组、Pue100组、Pue200组等6组。后5组分别给药后24h,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NF-κBp65的表达。结果IL-1β损伤软骨细胞核内NF-κBp65的表达明显增强,后4组与IL-1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上升(50μmol/L、100 μmol/L、200 μmol/L)使其NF-κB的表达量逐步下降。结论葛根素具有一定的抑制NF-κBp65活化的作用,为防治骨性关节炎提供新的途径。

    • 沙棘黄酮对粥样硬化大鼠NADPH氧化酶亚基Nox4及ox-LDL的影响

      2013(5):7-9.

      摘要 (932) HTML (0) PDF 621.11 K (135)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沙棘黄酮(TFH)对粥样硬化大鼠NADPH氧化酶亚基Nox4及ox-LDL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粥样硬化组(AS组)、沙棘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CON组其余4组喂高脂饲料,TFH低、中、高剂量组以不同剂量TFH灌胃,60 d后,取血清测定SOD、MDA及ROS水平,ELISA技术测主动脉ox-LDL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S组比CON组SOD下降,MDA及ROS含量升高;沙棘黄酮干预能改善以上指标;沙棘黄酮降低了AS大鼠Nox4及 oxLDL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沙棘黄酮可降低AS大鼠Nox4及ox-LDL蛋白表达从而减少ROS生成防治粥样硬化。

    • 郑寿全《伤寒论》学术思想探析

      2013(5):10-12.

      摘要 (1033) HTML (0) PDF 349.57 K (210) 收藏

      摘要:《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著作,一直被中国医家奉为经典。同样基于对《伤寒论》的研究,因侧重不同,后世学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并开展了不同的临床实践。郑寿全是清代伤寒学大师,被后世中医学者尊为“火神派”鼻祖。其融合《周易》、《黄帝内经》等两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对《伤寒论》进行阐释,提出“六经即六气,六经本一经”的“万病一气说”;并以阴阳为纲,总括伤寒六经,又在阴阳之中,重视阳气。使《伤寒论》辨证简白,主次分明,颇有独到之处。

    • 试用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及熵理论阐释中医疗效中暝眩现象的合理性

      2013(5):13-14.

      摘要 (875) HTML (0) PDF 327.65 K (157) 收藏

      摘要:“暝眩”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书经》里,认为服药达不到瞑眩反应程度,严重的疾病是得不到治愈的。历代的医书医案里,记载了许多服药或接受其它治疗后而出现的暝眩反应,随之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的实例。我们尝试用耗散结构、熵以及自组织理论对暝眩反应进行阐释和机理探讨,以揭示暝眩反应的临床意义及其合理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司天、在泉与北京地区60年实际降水变化吻合性趋势探讨

      2013(5):15-19.

      摘要 (866) HTML (0) PDF 454.63 K (23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地区1724-1783年60年实际降水变化,探讨“太阴湿土”和“阳明燥金”分别位于司天和在泉之位时的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方法对北京地区60年降水数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第一,按“十二地支”将年份分类,将60年分别对应“司天”和“在泉”进行归类,并计算出年平均降水量均值;第二,比较60年中六步“司天”和“在泉”的上半年或下半年降水量,着重观察“太阴湿土”和“阳明燥金”客气位于“司天”和“在泉”之位时其对应年份的三之气、终之气降水量,半年降水量和全年降水量;第三,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分析司天、在泉之气的情况与北京地区60年实际降水量变化相比较,三之气为“太阴湿土”时,其对应的全年、上半年和三之气的降水量均高于60年均值;三之气为“阳明燥金”时,其对应的全年、上半年和三之气的降水量均低于60年均值。而当“太阴湿土”和“阳明燥金”之气位于终之气时位时,则没有上述变化趋势。其降水量变化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60年实际降水变化与司天之气所推算出的气候变化模式是有一定的吻合趋势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从阴阳失调辨治失眠

      2013(5):20-22,27.

      摘要 (853) HTML (0) PDF 530.46 K (169) 收藏

      摘要: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副作用小、消除症状快、临床疗效好等优势。失眠的病因病机:眠为阴,醒为阳,阳气重则醒,阴气重则眠,正常的睡眠是阴阳运行平衡的结果,心肾不交、脾胃不和、肝失疏泄、肺失宣降等导致阴阳的失调而引起失眠。无论病因虚实,均致阴阳失调,才是失眠的关键所在。

    • 电针不同原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13(5):23-27.

      摘要 (936) HTML (0) PDF 507.13 K (189)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不同原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不同原穴针刺效应的特异性。方法56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太冲”组、电针“大陵”组、电针“太溪”组和电针非经穴组,每组8只;经股静脉一次性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采用Biopac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心电信号,分析各组家兔各时间段心率变异性参数。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复制后家兔的心率明显下降、R-R间期(R-R interval,RRI)、总变异性(Total variability,TV)及低频/高频(Low frequency/high frequency,LF/HF)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家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门”组、“大陵”组及“太冲”组的HR、RRI、TV及LF/HF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太溪”组及非经穴组的HR、RRI、TV及LF/HF与模型组家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门和心包经原穴大陵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率变异性的调整作用较为明显,心包经同名经肝经原穴太冲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心经同名经肾经原穴太溪对心率变异性的调整作用不明显。

    • 风府、哑门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磁共振成像和尸体对照研究

      2013(5):28-29,35.

      摘要 (922) HTML (0) PDF 323.02 K (189)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风府、哑门穴位采用MRI和尸体断层解剖测量出针刺危险深度,计算出安全深度,为临床医生针灸操作提供安全参考指标。方法1. 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筛选出研究对象30人; 2. 用同身寸法取穴定位和标记,穴位进针点用医用胶布贴上鱼肝油; 3. 在MRI断面上测量体表鱼肝油影像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 4. 筛选10例适中体型男性尸体,体表穴位定位,低温冷冻后用高速带锯切割,在断面上用游标卡尺测量穴位体表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 5. 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刺风府、哑门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MRI组与尸体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中体型男性直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最大值为:风府36mm,哑门36mm。

    • 729例特禀体质小儿咳嗽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2013(5):30-35.

      摘要 (875) HTML (0) PDF 642.72 K (193)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特禀质咳嗽的证候分布规律,为制定该病的辨证标准及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29例特禀质咳嗽患儿进行观察,以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为基础,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表调查获取患儿发病特点、病史特点及四诊资料等,应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收集资料进行频数分析,总结出该病的发病特点、病史特点及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1~5岁年龄段特禀体质患儿检出概率较其他年龄段大;首次就诊中医证型主证以风热犯肺为常见,复合证中以肺脾气虚为常见;主证中发生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证患者病程均较长,其次为痰湿内蕴,风热犯肺证病程相对较短,复合证中以痰湿内蕴、肺脾气虚证病程较长;风热犯肺证中以1~5岁年龄段患儿最为多见,肺脾气虚证以3~7岁年龄段患儿最为多见,痰湿内蕴以1~5岁年龄段患儿为多见,7岁以后患儿就诊人数明显少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既往病史中患湿疹病史的患儿占有较大比例。特禀体质小儿咳嗽诱因多无规律,在能明确的诱因中以遇寒后咳为主,其次为活动后咳;咳嗽频率以阵咳及偶咳为主;病程小于3周的患儿以昼夜均咳、晨起咳或夜晚咳较常见,单纯以白天咳多较为少见,而午后咳的情况很少发生;病程大于3周的患儿,以晨起或夜晚咳为多见;特禀体质患儿咳嗽咳声多重浊,大部分患儿咳嗽有痰难咯。结论特禀体质小儿咳嗽具有其相关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规律。

    • 益气温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

      2013(5):36-39,46.

      摘要 (949) HTML (0) PDF 1.53 M (171)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温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以阿托品、舒喘灵等西药为阳性对照的RCT文献14篇,共1014例(试验组556例,对照组458例),对益气温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的文献共纳入13篇,结果显示益气温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与对照组(OR=4.27[3.04,6.01]);以平均心率为评价指标的文献共纳入3篇,结果显示益气温阳法与西药比较能明显提高平均心率(OR=6.58
      [5.27,7.89]);以不良反应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的文献共纳入3篇,结果显示益气温阳法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OR=0.07[0.02,0.20])。结论益气温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离子导入三伏贴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2013(5):40-43.

      摘要 (925) HTML (0) PDF 507.90 K (158)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夏季三伏离子仪导入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敷贴前后自身对照及重复测量法,多中心临床收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借助离子导入仪,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敷贴后随访1年,观察敷贴前、后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计分、全年发病次数、发作期平均病程、发作期给药途径、中医症状及体征,并检测患儿敷贴前后唾液sIgA。结果①该法总有效率65.3%;②与敷贴前相比,敷贴后疾病计分明显下降(P<0.01);③敷贴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全年发病次数减少(P<0.01);发作期平均病程明显缩短(P<0.01);发作期给药途径由静滴向口服转变(P<0.01);④多汗症状明显改善(P<0.01);⑤该法对升高唾液sIgA作用维持半年左右。结论夏季三伏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有效的临床手段,对升高唾液sIgA作用可持续半年左右。

    • 消瘰丸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甲状腺结节37例疗效观察

      2013(5):44-46.

      摘要 (963) HTML (0) PDF 335.71 K (176)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消瘰丸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要求低碘饮食,治疗组予消瘰丸及龙血竭胶囊,消瘰丸每次3 g口服,2次/日,龙血竭胶囊每次4粒,3次/日;对照组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每次5 ug口服,1次/日。2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最大直径变化,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45.71%,治疗组结节最大直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瘰丸联合龙血竭胶囊疗法能显著改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小患者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行气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0例临床观察

      2013(5):47-48,52.

      摘要 (947) HTML (0) PDF 411.38 K (221)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行气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痹证有瘀血”的理论,在行气活血治疗原则的指导下,以金铃子散加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0例。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腰背痛(VAS评分)、晨僵、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ESR分别相比较,经t检验(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后腰背痛(VAS评分)、晨僵、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ESR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20例患者其中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 结论行气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明显,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通畅助孕方结合腹腔镜治疗盆腔粘连性不孕的疗效观察

      2013(5):49-52.

      摘要 (873) HTML (0) PDF 493.09 K (192)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结合中药通畅助孕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入选确诊为盆腔粘连性不孕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腹腔镜后给予中药通畅助孕方内服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腹腔镜治疗),每组30例。6月为1个疗程,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畅助孕方结合腹腔镜治疗盆腔粘连性不孕有一定临床疗效。

    • 地黄和胃口服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观察

      2013(5):53-54,57.

      摘要 (830) HTML (0) PDF 327.02 K (181)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地黄和胃口服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区段随机化分为2组,2组均予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45例予地黄和胃口服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尿酮体、血糖、PH值恢复正常天数及治疗天数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尿酮体、血糖及PH值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缩短住院病程,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和胃口服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显著。

    • 金纳多联合针灸治疗感音性耳鸣的疗效观察

      2013(5):55-57.

      摘要 (958) HTML (0) PDF 327.96 K (189)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金纳多联合针灸治疗感音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单盲法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41人,采用金纳多联合针灸耳穴治疗;对照组(B组)40人,血栓通联合针灸耳穴治疗,均以2周为1疗程,效差时连续下1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4d。结果A组:痊愈22例,显效7例,有效6例,显效率70.7%,总有效率87.5%;B组: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5例,显效率55.0%,总有效率为67.5%.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A组治疗感音性耳鸣疗效优于B组,金纳多联合针灸治疗感音性耳鸣能有效提高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界定及其特点研究

      2013(5):58-61.

      摘要 (876) HTML (0) PDF 534.79 K (182) 收藏

      摘要:对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其特点为年代久远、底数不清,分布流散、流失严重,分类简单、系统性差,保存简陋、传承保守,文字古奥、寓意精深,载体丰富、装帧多样,辗转抄录、版本众多。

    •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现状及思考

      2013(5):62-64.

      摘要 (872) HTML (0) PDF 347.76 K (217) 收藏

      摘要:主要概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情况,并结合现状,对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中面临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 中医、藏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

      2013(5):65-67,70.

      摘要 (1056) HTML (0) PDF 524.04 K (197) 收藏

      摘要:中医药和藏医药都根植于中华民族这块沃土,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二者在基础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面,都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但是,毕竟藏医学深受藏族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影响,与中医理论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比较二者的异同,更有利于两种医学的交流与借鉴,更好促进两种医学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有毒蒙药常用减毒方法研究探讨

      2013(5):68-70.

      摘要 (904) HTML (0) PDF 337.90 K (178) 收藏

      摘要:选取《中华本草·蒙药卷》中明确标示有毒的蒙药58味,整理得出有毒蒙药常用的减毒方法分为3大类,分别是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及制剂减毒。而且此3类方法也因蒙古族人民生存的特殊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质,而具有自己的特色。

    • 小儿湿疹证治五法

      2013(5):71-73.

      摘要 (935) HTML (0) PDF 459.51 K (168) 收藏

      摘要:湿疹是儿科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其病因外责之感受风邪,内责之湿、热、胎毒之邪。依据症状表现,治疗宜急则治其标,施以祛风、除湿、清热、凉血、解毒;缓则治其本,施以健脾除湿,养血凉血等,常用荆防银翘散、清营汤、甘露消毒丹、六君子汤、桃红四物汤等加减治疗。同时配合外洗。

    • 严世芸教授以五脏同治法论治心衰病经验

      2013(5):74-76,94.

      摘要 (851) HTML (0) PDF 618.35 K (186) 收藏

      摘要:本文从五脏同治法介绍国家级名老中医严世芸教授从五脏同治法论治心衰病经验。同时体现严世芸教授治疗心衰病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方不嫌杂的学术思想,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 王力宁教授治哮防喘的用药特点钟

      2013(5):77-79.

      摘要 (867) HTML (0) PDF 421.26 K (177) 收藏

      摘要:介绍王力宁教授从哮喘的发病基础谈治哮防喘的用药特点,提出了小儿哮喘宜分三期序贯治疗。哮喘发作期注重温肺、化痰、平喘,慢性持续期(缓解期)选用理脾、化痰、养阴之品,稳定期重在滋阴、补肾、抑痰,及在治哮防喘中慎用升提类中药。

    • 朱益敏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验案两则

      2013(5):80-71.

      摘要 (956) HTML (0) PDF 288.95 K (194) 收藏

      摘要: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肺系疑难病症,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朱益敏主任对此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认为痰瘀毒郁滞肺络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并针对本病常见之正气不足、痰瘀毒痹阻络脉的证候,将扶正化痰、解毒通络作为其治疗大法。笔者将朱主任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分享医案两则。

    • 中医药文化近十余年来在英国的传播发展

      2013(5):82-84.

      摘要 (924) HTML (0) PDF 396.99 K (201) 收藏

      摘要:对进入本世纪后中医药在英国发展情况,从中医药立法、中医药医疗、中医药教育、针灸、中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 中药鉴定学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2013(5):85-87.

      摘要 (930) HTML (0) PDF 363.84 K (145) 收藏

      摘要: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经验,从多媒体教学结合实物教学、案例教学结合实地教学、实验教学结合理论教学、传统理论结合前沿学科等多个方面对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完善中药鉴定学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人文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2013(5):88-90.

      摘要 (911) HTML (0) PDF 386.45 K (214) 收藏

      摘要: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人文课程群建设的实质内涵在于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强化中医学(临床方向)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论实践衔接教学。通过建立“进阶式”临床医学人文培养模式、完善临床医学人文实践评价考核制度、构建临床医学人文教学团队、创立医学人文实践教学基地等有效途径,培养具有较高医学人文素养的合格的医学生。经评价反馈,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临床医学人文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也使更多学生对于医学人文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提高学生医学人文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课程建设的发展而言,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设计,采用多途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该门课程的主要特色和发展方向。

    • 银屑病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013(5):91-94.

      摘要 (951) HTML (0) PDF 543.11 K (231) 收藏

      摘要:银屑病关节炎(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其发病机制不明,治疗也较为棘手。PsA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白疕”与“痹证”的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对近几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PsA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并就其治疗进行综述。

    •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况

      2013(5):95-97.

      摘要 (876) HTML (0) PDF 412.82 K (205) 收藏

      摘要:结合文献详细阐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具体方法及其实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在某些方面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美容中的运用

      2013(5):98-100.

      摘要 (827) HTML (0) PDF 457.55 K (173) 收藏

      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将近年来活血化瘀在中医美容中的临床运用与实验研究方面成果进行归纳概括,分类综述,以分析探讨其近况与发展前景。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