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2):1-5.
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通过抑制趋化因子CXCL2的表达减少大鼠骨髓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及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CIA小鼠)模型局部关节炎症及骨侵蚀的发生。方法体内实验制备CIA小鼠模型,分为空白对 照组、CIA组及Cel组,以病理染色的方法观察小鼠关节炎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的方法检测关节局部及血清的 CXCL2表达的变化;体外实验诱导大鼠骨髓形成破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Cel,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XCL2的变化 。结果破骨前体细胞及CIA小鼠中CXCL2高表达,且Cel能够抑制其表达,且成剂量依赖性。结论Cel可能通过抑制趋 化因子CXCL2的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对组织的浸润,从而减少组织破坏。
2014(2):6-9.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内关”、“心俞”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内关”+“心俞”组(针刺观察组)、针刺“太渊”+“肺俞”组(针刺对照组),每组15只,针刺观察组选取“内关”和“心俞”穴进行电针刺激,刺激电流1mA,频率为2 Hz,每次刺激20min,1次/d,共3d。针刺对照组选取“太渊”、“肺俞”,电针方法同针刺观察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不电针。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NF-κB p65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血清IL-1β含量明显升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观察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和NF-κB p65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IL-1β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显著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内关”、“心俞”穴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β含量及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IL-10含量,可能是其针刺抗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4(2):14-16.
摘要:目的优选马钱子中士的宁与马钱子碱的提取方法与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高效液相测定的士的宁与马钱子碱总量为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及回流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士的宁与马钱子碱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2h。结论验证实验表明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2014(2):21-23.
摘要:目的测定雪胆素片中雪胆素甲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柱温为25℃,流速为1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12nm。结果所测定的10批雪胆素片中雪胆素甲的平均含量为104.61%. 结论该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雪胆素片的质量控制。
2014(2):24-27.
摘要:阴阳再分阴阳,则为“四象”。四季配“四象”分太少阴阳有两种方式:①“正统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广泛见于医家之外的各种典籍,故为“四象”说之“正统”。 ②“医家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太阴,冬为少阴,仅见于医书之中。“正统四象说”和“医家四象说”,因为对阴阳的定义不同,故所观察到的阴阳变化规律有异,二者皆有道理。基于两种“四象”说,《内经》五脏与“四象”的配属方式也有两种,其中基于“正统四象说”的配属方法更为本源。
2014(2):28-30,87.
摘要: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可概括为多食肥甘,劳逸失调,痰湿体质,先天不足,加之情志不畅,病机可综合为肝脾失和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为发病之标。根据病因病机,采用疏肝运脾为主配合祛痰活血的方法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4(2):38-40.
摘要:目的反映近10年来微针镇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微针镇痛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文献的年份分布、各种微针疗法文献分布、文献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初步研究与分析本领域的科研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590篇,微针镇痛研究文献数量趋势呈缓慢上升状态;各种不同的微针疗法文献数量相差悬殊;文献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上,机理研究文献数量很少。结论微针镇痛研究正逐渐得到认同和重视。但需进一步加强机理研究,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使微针系统疗法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曾文洁 , 吴金峰 , 谌海军 , 王威 , 周魁明 , 蒋文明△
2014(2):41-43,50.
摘要: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大黄所致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温和灸组、生理盐水不灸组,大黄水温和灸组、大黄水不灸组。运用大黄水煎剂灌胃制作脾虚证模型,观察SD大鼠一般状况,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模型各组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不灸组比较,生理盐水温和灸组血浆β-EP水平明显提高(P<0.01)。与大黄水不灸组和大黄水组比较,大黄水温和灸组血浆β-EP水平明显提高(P<0.01)。与大黄水组比较,大黄水不灸组血浆β-EP水平提高(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状况,温和灸法对正常大鼠和脾虚大鼠的血浆β-EP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对血浆β-EP水平的调节可能是艾灸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理之一,也可能是增强正常个体体质,防治未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周平 , 张轶鸣 , 洪欣 , 赵鹏 , 李阳 , 李树娟 , 车艳 , 常戎
2014(2):47-50.
摘要:目的探讨整脊推拿结合局部面部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疗效,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18岁假性近视中小学生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整脊推拿结合局部面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面部推拿手法治疗。检测视力和脑血流图检测值变化幅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经治疗后的视力、脑血流图检测值变化及疗效评价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推拿结合局部面部推拿手法能够改善假性近视青少年的视力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2014(2):51-52,56.
摘要:目的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以求降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通过对“治未病”的内涵、“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治未病”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中的运用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是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的。结论若能将中医“治未病”理念恰当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防治,会起到不发病或延缓发病的作用。
2014(2):53-56.
摘要: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存在发展的根本,疗效评价也一直是中医药临床的核心问题,但是目前在构建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评价方面一直缺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这也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一大阻碍。探讨了在中医药临床领域开展综合评价的意义,阐述了综合评价的具体操作过程、关键环节,以及目前在中医药领域运用综合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期望能为引领中医药临床评价走向“真实世界”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4(2):57-59,62.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西双版纳州HIV/AIDS患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对HIV/AIDS患者及对照组进行现况调查,采用临床症状、证素及舌脉的对比分析,对HIV/AIDS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总结。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频率相比,大多数都是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其中有差异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皮肤瘙痒、面色少华、畏寒肢冷、恶风寒、肢体麻木,唇甲色淡、易感冒;病例组与其对照组证素频率相比,有差异的证素主要有:血瘀、湿、热、脾、气虚、血虚、精亏、肾,除证素热外,均为病例组检出率较高。HIV/AIDS组以淡红舌,黄腻、薄白苔为主,舌形以正常、胖大齿痕为主;脉象以弦脉和滑脉为主。结论在现有样本量和研究方法下,西双版纳州的HIV/AIDS患者病因与湿邪疫气密不可分,病机为湿热疫疠之毒侵犯人体后,呈现出一派气虚与血虚的表现,主要累及脾、肾等脏,最终导致气血阴阳俱虚,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的病理变化。
2014(2):60-62.
摘要:基于自拟开发的数据库软件系统对小儿感冒临床病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讨其证治规律,为中医儿科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也为名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传承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2014(2):63-64,71.
摘要:目的探讨康视明合剂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渗出型黄斑变性患者(辨证为肝肾阴亏、气血两虚型)61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康视明合剂(治疗组)和杞菊地黄丸(对照组),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视明合剂治疗非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辨证为肝肾阴亏、气血两虚型)疗效显著。
2014(2):65-66.
摘要:胃痛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属于常见多发病,观察大量病例为脾胃虚寒兼湿热型胃痛,针对其病因病机拟理中汤加马蹄香、虎杖、威灵仙三药为方,治疗该型胃痛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4(2):67-69,86.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西药对急性眼外肌麻痹的疗效。方法收集急性眼外肌麻痹48例(66眼),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药组、针灸组及联合组。对患者治疗前后复视症状、眼球运动及斜视度的改变进行观察,并比较3组间疗效。结果①1月后复诊,3组大部分患者复视减轻,眼球运动好转,斜视度较前均有下降(P<0.05),其中联合组效果最好。②治疗后组间比较,西药组与针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与另外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急性眼外肌麻痹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或针灸治疗者。
2014(2):70-71.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头颈部推拿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给予中药并配合头颈部推拿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单纯中药治疗,观察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2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头颈部推拿治疗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4(2):72-73.
摘要:目的探讨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应用清中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于2010年9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以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以清中汤加减进行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66.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中阻型胃炎应用清中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可恢复患者脾胃的运化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2):74-76.
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经秩和检验,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14(2):77-79,89.
摘要:目的探讨发酵虫草菌粉联合复方ɑ-酮酸及低蛋白饮食对维持血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观察。方法观察60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BMI、握力、ALB、Hb、PA、TG、CHO、CRP)、血生化指标(Scr、血钙、血磷、血钾)。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LB、Hb、PA、TG、CHO、CRP、血钙、血磷均较治疗前好转,其中治疗组ALB、PA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发酵虫草菌粉联合复方ɑ-酮酸及低蛋白饮食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血脂代谢、钙磷代谢及微炎症状态。
2014(2):80-83,94.
摘要:结合王唯工教授提出的新的血液循环理论,从人体共振的原理解读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在血管性痴呆中的运用,为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4(2):84-86.
摘要:各代医家的学术理论并非尽善尽美,中医辨治法与现代医学不能完全融合,其他医学的一些精华可导入中医体系为己所用。借鉴现代医学对病因病理学的研究,引导中医学在对疾病定性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辨治,可以简化中医初学者的难度,针对性治疗亦能获得更好疗效,可脱离中医学在病因方面薄弱的环节。功能性疾病仍可保留中医学传统辨治法的优势。
2014(2):87-89.
摘要:《绍兴本草》是南宋唯一的官修本草,该书对药物界定的论述较多。通过梳理现存《绍兴本草》对药物毒性的表征要素,以期加深了解古代本草对中药毒性的界定,并为当今界定中药毒性提供借鉴。
2014(2):90-91,97.
摘要:导引术不仅属于运动学范畴,也属于中医学范畴。研究导引的发展不能脱离与中医学的关系。两汉时期导引术和中医学都走向了实用理性的轨道,研究此时期导引术的中医学应用可以更好地验证及考探导引术的发展历程和方向。
2014(2):92-94.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重要保证。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结合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目标,为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医药大学,我校进行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新开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突出强化十个方面:一是转变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二是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为本;三是理清专业思路,突出特色优势;四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五是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六是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七是突出全科特点,培养基层医生;八是构建傣医体系,彰显民族特色;九是搭建学习平台,提高综合素质;十是多方听取意见,共同把关号脉。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将推动我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社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014(2):95-97.
摘要:云南民族地区在教育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从云南民族地区中医药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着手分析,提出云南民族地区的中医药成人教育必须做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结合,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基础上,转变办学模式,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逐步使成人教育从学历教育为主向非学历教育为主转变。
2014(2):98-100.
摘要:传统认为,椎间盘中髓核的压迫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非手术治疗中,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疗效。国内大量文献提示,电针可明显减少炎性介质及相关致痛物质的释放,进一步减轻压迫,消除炎性水肿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