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3):1-4.
摘要:目的观察温化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HBV-DNA、Fibroscan弹性值及IL10、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温化方的保肝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采取随机、单盲、空白对照的研究方法,将30例慢性HBV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采用温化方,对照组14例口服安慰剂,治疗12周后,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携带HBV-DNA、Fibroscan弹性值及血清IL10、IL17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BV-DNA、Fibroscan弹性值明显降低、血清IL10、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化方对脾肾阳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同时对携带者的肝组织纤维化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通过平衡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IL10、IL17水平有关。
陈梨 , 杨辉△ , 张奉学 , 刘妮 , 李向阳 , 赵昉
2014(3):5-7.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汤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肝脏组织Fas抗原的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干预情况。方法雌雄各半的NIH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加味四逆汤大、小剂量组,采用Con A(18mg·kg-1)尾静脉注射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给药结束后,观察血清中TNF-α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细胞内有大量的Fas抗原表达,且血清中TNF-α含量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药物组血清中TNF-α水平变化不大,肝细胞Fas抗原表达不明显。结论加味四逆汤能够干预Con A小鼠肝脏组织Fas抗原和血清TNF-α水平的表达,对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2014(3):8-10.
摘要:目的研究瘅痛酊外擦治疗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方法选用成熟雄性大鼠,用链尿佐菌素将其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以尾部透皮给药的方法,通过鼠尾镇痛仪记录大鼠鼠尾摆动的反应时间,来判定瘅痛酊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以辣椒碱软膏作为阳性药对照,75%乙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瘅痛酊能明显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鼠尾摆动的反应时间。结论瘅痛酊能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
2014(3):11-14.
摘要:目的观察银芷肛肠熏洗剂对大鼠痔相近模型局部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肛门外周注射冰醋酸法制作大鼠痔相近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银芷肛肠熏洗剂高、中、低剂量组,马应龙金玄痔科熏洗散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7d,于给药后2、4、7d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情况,局部红肿、炎性渗出及溃疡面积,判断药物的抗炎、促溃疡愈合作用,于第8天观察后处死动物,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药物对动物模型病理学改变的改善情况。结果给药后银芷肛肠熏洗剂高、中、低剂量组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优于正常对照组及金玄痔科熏洗散对照组(P<0.01/0.05);银芷肛肠熏洗剂高、中、低剂量组改善痔相近动物模型病理学改变的作用优于正常对照组及金玄痔科熏洗散对照组(P<0.01/0.05)。结论银芷肛肠熏洗剂能显著改善动物模型的局部症状,具有抗炎、促愈作用;具有改善动物模型病理学改变的作用。
2014(3):15-18.
摘要:中医的阴阳可分为抽象阴阳与具体阴阳。具体阴阳可以测量,具有确定性和可判定性。中医的肾阴、肾阳等的虚实具有“可观测性”,并不意味着人体内存在某种可以在实验仪器下检测到的“阳物质”或者“阴物质”。事物的属性可分为两类,数值大者为阳的属性可称为阳属性,数值大者为阴的属性可称为阴属性。阳虚指的是阳属性值的偏小状态,阳实指的是阳属性值的偏大状态;阴虚指的是阴属性值的偏小状态,阴实指的是阴属性值的偏大状态。一般地,设事物A具有n个相对独立的属性,因为每个属性有3种状态(阴、中、阳),则事物A的阴阳虚实状态有3n种,其中有且只有一种状态是正常态。阴阳虚实的程度可以用绝对偏移量或相对偏移量来表示,具体又可以分为4种情况。
2014(3):19-21.
摘要:间接补法是依据中医特有的基础理论确立的一种补法,从阴阳互济、五行相生、精气血相生、以通泻为补和资其化源5个方面探讨间接补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
2014(3):22-24.
摘要:目的研究云防风主要来源竹叶防风(Seseli mairei Wolff)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竹叶防风的地下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测试鉴定为:falcarindiol(1),falcarinol(2),(8E)-heptadeca-1,8-dien-4,6-diyn-3,10-dinol(3),硬脂酸(4),香柑内酯(5),谷甾醇(6),胡萝卜苷(7),甘露醇(8),蔗糖(9)。结论化合物1、2、8-9首次从竹叶防风中分离得到。
2014(3):25-27.
摘要:目的对五花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的藤茎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五花血藤藤茎的95%乙醇提取物加水溶解后,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应用多种色谱柱及仪器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性质,核磁数据和光谱学数据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五花血藤藤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毛柳苷(1)、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2)、N-(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3)、eugenyl β-rutinoside(4)、原绿酸(5)、齐墩果酸(6)、(-)-表儿茶素(7)、2-苯乙基-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 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3,4-二羟基苯乙醇(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4(3):28-29.
摘要:目的研究滇重楼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为滇重楼种苗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室外与室内两种不同处理的滇重楼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滇重楼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结果经层积处理120d后,滇重楼种子开始萌发;整个萌发过程中,滇重楼种子内源激素GA显著升高,ABA显著降低,IAA含量变化不明显;室外处理的滇重楼种子萌发整体水平优于室内处理。结论在滇重楼种子育苗过程中,内源激素 ABA 和 GA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4(3):30-32.
摘要:发热是多种小儿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中西医对于发热有着各自的认识。小儿推拿作为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分支,多位学者的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证实其在退热方面的独特优势。笔者通过分析小儿推拿特定穴与经络系统五输穴之间的关联,提出经络的潜在发育过程,希望有助于揭示小儿推拿退热机理。
胡水荣 , 宋秀玲 , 刘青玲 , 周晓平 , 许琼瑜 , 陈尚杰
2014(3):33-35.
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是否能增加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为单纯中药灌肠治疗,观察对小腹疼痛和腰骶胀痛的缓解。结果在小腹疼痛积分改变方面,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腰骶胀痛积分改变方面,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在缓解慢性盆腔痛方面优于单纯中药灌肠治疗。
2014(3):36-38.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调整作用,并对艾灸与艾油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纳入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和艾油组。艾灸组用艾条温和灸双侧三阴交和关元穴,每穴每次15min,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艾油组用艾油涂抹双侧三阴交和关元穴,隔日1次, 1个月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艾灸后,患者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1);FSH、LH显著降低(P<0.01)。艾油组血清E2、FSH、LH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2014(3):39-41.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合谷透后溪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明确的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运用合谷透后溪针刺治疗,对照组取合谷、后溪行常规针刺法,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d后再行下l疗程,观察第1、2、3疗程结束后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 AD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分值均有提高,腕手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腕手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合谷透后溪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优于常规的针刺疗法。
2014(3):42-46.
摘要:临床试验中,疗效指标的选取直接决定了试验的质量。一套完整的疗效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研究的各个方面,从而能够为循证医学提供高质量的依据。目前我国中医药临床试验领域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处于初步阶段,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2014(3):47-50.
摘要:目的阐明膝骨性关节炎中医的主要证候及证候特征(聚类分析)。方法于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选择省中医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00名为研究对象。将流行病学调研方法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和分析膝骨性关节炎各证候构成比,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进行聚类分析,观察单一症状出现频次、症状组合出现频次,统一诊断标准和资料处理方法。结果①各证候构成比:瘀血留滞100例(25%)、湿阻筋络60例(15%)、湿热壅盛93例(23.25%)、筋脉失养57例(14.25%)、慢性劳损90例(22.5%)。②相对应聚类症状结果,表明聚类分析的5类均未符合传统辨证的5类。结论膝骨性关节炎中医常见证候为瘀血留滞、湿热壅盛、慢性劳损。中医症状以及症状与证候之间的关联性是多维和多层次的复杂联系,这可能是目前的聚类分析方法所无法解决的。
2014(3):51-56.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法改善化疗致结直肠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原则,将82例患者分成空白对照组26例(予单纯化疗)、培菲康组26例(予培菲康联合化疗)和中药组30例(予健脾清肠方药联合化疗),经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结直肠癌患者予KPS行为状态评分,中医证侯总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并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结果中药组治疗后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改善脾虚湿热证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脾清肠方药对“大便溏薄”、“腹痛”、“纳呆”、“肠鸣”、“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症状改善明显(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培菲康组症状出现不同程度加重。对“大便溏薄”、症状改善与培菲康组作用相近(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含量、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培菲康组作用相近(P>0.05)。结论具有健脾清肠功效的中药能修复结直肠癌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和改善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可能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血内毒素含量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从而减少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改变,改善肠屏障功能障碍。
2014(3):57-60.
摘要:目的以牵引推拿等传统疗法为阳性对照,系统评价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名作者独立收集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运用Meta分析对疾病疗效及VAS评分疗效进行定量综合。结果疾病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fixed)=3.05,95% CI为[2.36,3.96](P<0.01);VAS评分疗效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random)=-0.78,95%可信区间(CI)为[-1.15,-0.42](P<0.01)。结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疗效和VAS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2014(3):61-63.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运用足部塌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行股骨干骨折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1例,将入选患者根据SPSS 17.0自动生成的随机分组号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入院后接受相同的一般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自术后第1天开始至术后第7天,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足部塌渍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肢肿胀消退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下肢骨折患者经常规护理及足部塌渍治疗后第5天起,术后肿胀消退率显著加快。结论足部塌渍有效的促使了肿胀消退,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3):64-66.
摘要:目的观察培土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PC方案化疗4周期,21d为1周期,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培土解毒方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肿瘤标志物、血清VEGF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纳差乏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解毒方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满意。
2014(3):67-68.
摘要:尿道综合征是指以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为主症,尿常规、血常规检查及中段尿培养、尿液微生物学检查均阴性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运用“通”法在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
2014(3):69-7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补肾健脾调肝)法和针灸并用对胚胎反复移植失败后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将胚胎反复移植失败3次后的月经不调患者共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月经的周期、经量、再次妊娠率。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7%,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经量增多、子宫内膜恢复有较明显疗效。结论中药针灸并用治疗胚胎反复移植失败后患者周期、经量恢复明显,有望增加RIF患者的自然妊娠率。
2014(3):72-73.
摘要: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小儿健康多发病,本文从正确评价检验结果,在“中病既止”的前提下,探索感染性疾病中医治疗的序贯疗法,以及注意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护理3方面浅谈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
2014(3):76-77.
摘要:总结了陆徳铭教授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清热为先,祛邪不忘扶正”和“先明病,再明证,病证合参”的诊治思想,并提出具体治疗方法,以对中医临证提供参考。
2014(3):78-79.
摘要:介绍周常昆主任医师调治脾胃的思路,一要顺其冲和之性,二需厘清肝脾主次,三可充分调中溉旁,特举3例验案以示其理。
2014(3):80-82.
摘要:《幼科发挥》为明代儿科名家万全所著。 万氏深谙医理,发皇古义,临证多尊古哲先贤之遗意。通过阐释《幼科发挥》之肺脏主病、兼证、肺所生病等肺论,管窥万氏诊治幼科特点。其诊病色脉互参,处方遣药不拘一格,轻巧灵活,从其少、小之道,随心应手,效如桴鼓。“肺脏主病”篇既阐其医理、出俱方药,又寓德其中,内容丰富,展现了名家学识风范,侪辈当敬之效之习之。
2014(3):83-84.
摘要:《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杂病心法要诀》是清代论述杂病的专书,二者之间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2014(3):85-87.
摘要:教学督导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强有力的手段,明确督导的工作理念、职责、功能,研究督导的评价标准,创新了管理制度、体制及运行机制,创立多维的工作方法,对教学督导模式及机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成果得到了推广。
2014(3):88-90.
摘要: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必然趋势,科学研究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唯一途径,培养积极主动、勇于创新的中医研究型人才是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在本教研室教学法改革的基础上,以中药学专业学生为对象,以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为实施平台,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开放实验室,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研究概念和思维,探索中医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效果。
2014(3):94-97.
摘要:大多数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周期调控机制遭到破坏,导致细胞失控性生长有关。许多中药及提取物通过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胃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致死率高,一直是肿瘤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也逐渐被现代医学揭示。将中药对胃癌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2014(3):98-101.
摘要:总结推拿手法治疗效应环路基础研究的4类主要科学问题,简述并分析这4类主要科学问题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在分析其研究现状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对整个环路基础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希望能对该环路未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有所启发。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