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6(1):1-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01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损伤侧皮质NG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作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丰富康复训练组及针康组(针刺+丰富康复训练)5组,每组进行神经缺损体征评分和感觉、运动能力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NGF、BDNF显色,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行为学功能评分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行为学功能评分针康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针刺组及丰富康复训练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NGF、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皮质NGF、BDNF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组及丰富康复训练组相比,针康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有保护和修复作用,疗效优于针刺法及丰富康复训练法,其效应可能上调大鼠NGF、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2016(1):6-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02
摘要: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兔耳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耳病理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用微量注射器行于创面行局部封闭注射,治疗组注射人参皂苷Rg3,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通过比较各组瘢痕指数(SEI)及I、III型胶原表达不同评价瘢痕增生程度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 与PBS对照组相比较,人参皂苷Rg3治疗组兔耳病理性瘢痕组织SEI及I、III型胶原沉积显著下降,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3在创面愈合早期及时干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少瘢痕的形成,提示其抗瘢痕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16(1):10-1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03
摘要:目的 观察洋甘菊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正常小鼠及模型组2大组。正常小鼠组分成8个小组,分别为空白组、Ys大剂量组(200mg/kg)、Ys中剂量组100mg/kg)、Ys小剂量组(50mg/kg)、Yc大剂量组(200mg/kg)、Yc中剂量组(100mg/kg)、Yc小剂量组(50 mg/kg)和阳性对照二甲双胍组(110.5mg/kg)组,每组5只。各组小鼠给予不同浓度的药物或蒸馏水处理,共计7 d,血糖试纸法测定血糖,观察洋甘菊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同时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观察洋甘菊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改善作用。结果 洋甘菊提取物均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含量,以Yc中剂量效果最好,且各组效果均优于阳性对照药物二甲双胍。水提物中以Ys大剂量效果最好,且呈一定量效关系。洋甘菊提取物均能改善正常小鼠糖耐量水平,且都优于阳性对照药物二甲双胍。结论 洋甘菊提取物对正常小鼠有降血糖作用,并能改善正常小鼠糖耐量,可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
2016(1):13-1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04
摘要:目的 分析田螺多糖的理化性质;研究其体外抑制癌细胞的生物活性。方法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紫外分析检测多糖蛋白,电解法检测硫酸基。以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大肠癌细胞株(HCT-8)为体外实验模型,将不同浓度的田螺多糖、5氟尿嘧啶(5-Fu)分别与癌细胞作用72 h,以不加药物的细胞对照,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细胞抑制率,评价田螺多糖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结果 田螺多糖含量86.26%,蛋白含量少,含有硫酸基。田螺多糖在体外对Hela细胞、HCT-8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后者效果较差。结论 田螺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但对抑制不同的肿瘤细胞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性或不同的抑制机理。
2016(1):17-2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05
摘要:目的 观察芩珠凉血合剂对湿疹患者外周血GRα受体的影响。方法 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芩珠凉血合剂;对照组28例,予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均口服治疗4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GRα受体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的正常人作对照,正常组20例均来自岳阳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结果 2组湿疹患者外周血GRα受体与正常组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芩珠凉血合剂组治疗前后外周血GRα受体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皿治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GRα受体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芩珠凉血合剂可以上调湿疹患者外周血GRα含量,皿治林对湿疹患者外周血GRα含量无明显改变。
金晓敏 , 朱彩云 , 夏道宗 , 侯思瑶 , 杨晓晨 , 方月娟
2016(1):21-2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06
摘要:目的 优化刺葡萄皮多酚的提取工艺,测定刺葡萄皮中多酚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刺葡萄皮多酚的工艺,并通过与Vc(或EDTA)对比,测定其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的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对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对刺葡萄皮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超声辅助提取刺葡萄皮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14,超声功率225W,提取时间40min;该条件下的提取量是16.823 mg/g。刺葡萄皮多酚的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其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清除OH自由基、亚铁离子的螯合和抑制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的能力较弱。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该优化工艺下提取的刺葡萄皮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但是比Vc偏弱。
黄秋艳 , 熊磊 , 汪红梅 , 马云淑 , 陈柏君 , 孔淑君
2016(1):27-3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07
摘要:目的 制备苍艾混合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且对其进行鉴别。方法 以苍艾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法(DSC)、紫外扫描(UV)以及薄层色谱法(TLC)对包合物进行分析。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投料比为1∶15(mL∶g),包合温度40 ℃,搅拌时间3 h,DSC及TLC均显示挥发油与β-CD已形成包合物。结论 优选包合工艺可行,苍艾挥发油经包合后,溶解度及稳定性得到了改善;综合评价指标可作为工艺筛选指标和制剂质量的控制依据。
2016(1):31-3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08
摘要:目的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灯盏花乙素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用甲醇作为溶剂,选择335nm作为测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Luan C18(150×4.6 nm)作为分析柱,流动相为0.05%的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35 nm。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灯盏花乙素在5.0~15.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5),平均回收率为99.20%(n=9),RSD=0.82%(n=9),精密度与重复性RSD良好,分别为0.15%和0.93%;高效液相色谱法,灯盏花乙素在10.0~8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69%. 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虽然简便、快速,但专属性不好,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综合考虑选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灯盏花乙素含量比较优。
2016(1):38-4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09
摘要:目的 建立ICP-MS法测定中药材中磷化物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中药材中残留的磷化物经前处理转化成磷酸,然后用ICP-MS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磷钼酸铵比色法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结果 仪器的检出限为0.002 μg/L,回收率为86.35%~94.78%,对10个常见中药材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磷钼酸铵比色法无显著差别,但检出限低,结果灵敏准确。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根、根茎类、叶类、果实及种子类和皮类等多种中药材中磷化物残留量的测定,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为中药材安全监测提供参考。
2016(1):43-4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0
摘要:内经病机十九条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又有很好的辨识度,其作为病因病机的奠基之作,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思维范式对中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执简驭繁阐述病机的范式,亦是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楷模,又是探索病机触类旁通之思维,其病机阐发范式对于后世秋燥之论的拓展,以及相关理论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启示,故仍具理论价值与临床指导意义。
2016(1):46-4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1
摘要:目的 观察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新方法。方法 将来源于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的100例中风患者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成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平衡功能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平衡功能训练及传统针刺进行治疗外,尚进行天柱傍针配合平衡区电针疗法。2组治疗4周,比较2组平衡能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较,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组与传统针刺配合康复组均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但前者优于后者。
张英 , 梁作辉 , 刘秀红 , 林国华 , 杨娟娟 , 徐倩楠 , 瞿建文
2016(1):50-5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2
摘要:目的 评价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口服泛昔洛韦片加火针赞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泛昔洛韦片,均以7d为疗程,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和修订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修订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缓解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P<0.01)。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西药基础上加用火针赞刺法治疗,能够使急性期带状疱疹皮疹消退速和疼痛缓解速度加快,从而增强疗效。
2016(1):54-5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3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有关阿司匹林联合活血化瘀中药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依据Jadad评分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方面,[SMD=-1.78,95%(-2.95,-0.61),P<0.003];在改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方面,[SMD=-2.31,95%(-3.41,-1.21),P<0.0001];在不良反应方面,[R=0.26,95%(0.02,3.13),P>0.05];在终点事件方面,[R=0.26,95%(0.05,1.35),P>0.05]。结论 联合活血化瘀中药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且安全性好。
2016(1):59-6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4
摘要:目的 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上将苓桂术甘汤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资料分类,共分为3组;采用RevMan基础Meta分析研究3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方法 运用自1949年—2013年的3大数据库CNKI、CBM、VIP查检所需相关文献资料,全面筛选、整理符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之Meta分析评价的研究文献。然后使用RevMan5.2进行Meta-analysis处理3组苓桂术甘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研究,包括OR、RR、RD等。结果 共纳入36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计733例患者,经Meta分析后得知组间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①苓桂术甘汤+西医三联疗法VS西医三联疗法:OR=3.54,95% CI为[1.92,6.56],Z检验=4.03,P<0.0001;RR=1.25,95%CI为[1.12,1.40],Z检验=4.07,P<0.0001;RD= -0.18,95%CI为[-0.26,-0.10],Z检验=4.36,P<0.0001。②苓桂术甘汤+西医四联疗法VS西医四联疗法:OR=4.83,95%CI为[1.51,15.41],Z检验=2.66,P=0.008;RR=1.16,95%CI为[1.04,1.30],Z检验=2.67,P=0.008;RD= -0.13,95%CI为[-0.23,-0.04],Z检验=2.81,P=0.005。③苓桂术甘汤+西医六联疗法VS西医六联疗法:OR=2.54,95%CI为[1.28,5.05],Z检验=2.67,P=0.007;RR=1.22,95%CI为[1.04,1.43],Z检验=2.49,P=0.01;RD=-0.15,95% CI为[-0.27,-0.004],Z检验=2.66,P=0.008。结论 苓桂术甘汤结合西药比单纯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胡慧菁 , 罗家祺 , 尹逊丽 , 杜丽华 , 陈伯平 , 刘苓霜
2016(1):65-6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5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法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2005年-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收集中医药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试验、用改良Jadad法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个RCT研究,Meta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显示基线CD3+、CD4+、CD4+/CD8+比较的P值均>0.05(分别为0.630、0.480、0.067),CD8+的P值<0.001。加用益气养阴中药干预后CD3+、CD4+、CD4+/CD8+的P值均<0.05(分别为<0.001、0.009、<0.001),而CD8+的P值为0.562。结论 益气养阴中药可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为中医扶正抗癌提供了临床证据。
2016(1):70-7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6
摘要:目的 探讨过敏性肺病(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与相关体质类型的联系。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运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和变应性鼻炎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调研表对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相关体质类型的调查。结果 200例过敏性肺病(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第一体质为阳虚体质,第二体质为气虚体质。在第一体质为阳虚质患者中,兼夹气虚质最多,为21.7%;其次,兼夹特禀质所占比例为20.3%. 结论 过敏性肺病的形成与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关系最为密切。
2016(1):73-7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7
摘要:目的 探讨冰毒(甲基苯丙胺)成瘾者中医证素与流行病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121例自愿参加调查的甲基苯丙胺成瘾戒毒人员,开展流行病学特征调查,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采集提取中医证素,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①冰毒成瘾者的吸毒方式(口服)在公安组与脾、心、气滞、热、湿、血虚显著相关,且为危险因子;在自愿组与脾、胃存在显著相关,且为保护因子。②吸毒后与家人、朋友的矛盾程度在公安组与肝存在相关;自愿组与心神存在相关,且均为危险因子。结论 需要社会及戒毒机构投入力量干预心理波动问题,解除“心瘾”。口服甲基苯丙胺对吸毒人员脾胃影响极大,可以考虑在戒毒工作中以健脾养胃为根本,加入疏肝解郁、镇心安神之法,有效降低复吸率。
李惠敏 , 刘云华 , 刘立 , 李卫昆 , 贾婷 , 常丽仙 , 彭丹 , 刘春云 , 周敏 , 李晓非 , 王琳
2016(1):77-8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8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78例分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44例、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2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正虚邪恋、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5种证型,并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找出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44例,其中正虚邪恋占51例,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纤维化程度(S)主要为S1;肝气郁结型31例,以G1~G2,S1-S2居多;肝郁脾虚25例,主要见G2,S2;肝肾阴虚25例,主要为G2-3,S2-S3;气滞血瘀12例;以G3,S3-S4多见。②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其中正虚邪恋占39例,G1和S1-S2占明显优势;肝气郁结型34例,G1~G2、S1-S2为主;肝郁脾虚28例,G2、S1-S2;肝肾阴虚18例,主要为G2-3,S2-S3;气滞血瘀14例,G2-3、S3-S4为主。③HBeAg阳性的患者HBV-DNA数值较高,处于HBV-DNA高水平复制,而HBeAg阳性多为低水平复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HBV-DNA无相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性。④肝组织免疫组化HBsAg检出率87.8%,HBcAg检出率66.9%,HBsAg与HBV-DNA无相关性,HBV-DNA与HBcAg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 ①HBV携带者中医5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正虚邪恋到气滞血瘀,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逐渐加重,由气及血,至肝、脾、肾功能失调,符合气血脏腑传变规律;②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HBV-DNA数值无相关性,验证了乙肝的发病机理并非乙肝病毒的直接损伤,而是免疫损伤的病理机制;③肝组织免疫组化HBsAg与HBV-DNA无相关性,但HBV-DNA数值越高,HBcAg阳性率也越高,呈正相关,是由于HBV-DNA、及HBcAg均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郭玉星 , 熊辉 , 陆小龙 , 朱方晓 , 周彪 , 周友良
2016(1):81-8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19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与依托考昔比较,观察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主要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蠲痹历节清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片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红肿疼痛等症状体征、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1周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红肿疼痛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对照组改善症状方面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红肿总积分两者接近;治疗后CRP、ESR较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IL-6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蠲痹历节清方可以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其CRP、ESR,抑制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药,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研究。
沈建霞 , 谷春雨 , 刘建军 , 冯海英 , 吴淑霞 , 德艳艳 , 李勇
2016(1):85-8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20
摘要:目的 观察竹叶石膏汤治疗肺癌胃阴亏虚型化疗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肺癌胃阴亏虚化疗呕吐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取甲氧氯普胺进行止吐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观察至化疗后第7天临床疗效、恶心呕吐情况及不良反应率,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分度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竹叶石膏汤治疗胃阴亏虚型化疗呕吐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呕吐症状。
2016(1):89-9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21
摘要:目的 观察育肾调冲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育肾调冲法治疗32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月经过少患者,用药6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月经量、FSH值。结果 育肾调冲法疗效显著,治疗前后FSH值有显著差异,总有效率为87.5%. 结论 育肾调冲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月经过少疗效满意
2016(1):92-9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22
摘要:目的 探讨厚朴理气汤对老年腹部手术后胃肠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术后口服厚朴理气汤,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手术当天和术后1d、3d,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FVC,同时观测术后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中药组PaO2、FVC水平均较西药组明显升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术后中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后早期服用厚朴理气汤能快速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显著增加FVC,减轻肺间质水肿,减轻对肺脏的损害。
2016(1):95-9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23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酸枣仁汤治疗阴虚火旺型焦虑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IL-1家族的影响。方法 将阴虚火旺型焦虑性失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每组40例;中药组给予加味酸枣仁汤煎剂治疗,西药组给予劳拉西泮片(罗拉)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2周、4周后进行HAMA、PSQI表评定,治疗后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IL-1α、IL-1 Ra含量。结果 中药组与西药组在治疗2周、4周后HAMA、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P<0.01),但2组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IL-1β、IL-1α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IL-1 R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西药组IL-1β、IL-1α、IL-1 Ra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同期2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IL-1β、IL-1α含量较西药组明显升高(P<0.01),IL-1 Ra含量较西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加味酸枣仁汤是治疗阴虚火旺证型焦虑性失眠障碍的有效方剂,与西药疗效相当;加味酸枣仁汤调节睡眠的机制与增加具有促眠作用的细胞因子含量、减少具有阻断睡眠作用的细胞因子含量有关。
2016(1):99-10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1.024
摘要:根据脊柱稳定的维持是由三个亚系统相互协同的原理,从脊柱稳定性中的主动亚系统失衡方面分析下背痛发病机制。同时,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指导下背痛的临床治疗。本文就脊柱稳定性角度指导下背痛的治疗作了具体论述。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