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参慈胶囊影响人肺腺癌A549/DDP裸鼠体内多药耐药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2016(3):1-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01

      摘要 (1982) HTML (0) PDF 481.77 K (176)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参慈胶囊对人肺腺癌A549/DDP裸鼠体内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接种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悬液建立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参慈胶囊组、参慈胶囊+顺铂组、顺铂组、对照组。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荷瘤小鼠均用药21d,采用FQ-PCR技术检测人肺腺癌A549/DDP肺癌组织ERCC1mRNA、RRM1mRNA、hMLH1mRNA、BRCA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参慈胶囊能够降低ERCC1、RRM1、BRCA1基因的表达,且能够增加hMLH1mRNA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多基因调节以改善人肺腺癌A549/DDP裸鼠体内顺铂耐药状态,可能是参慈胶囊逆转肺癌多药耐药的途径之一。

    • 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2016(3):5-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02

      摘要 (1850) HTML (0) PDF 1.31 M (172)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探索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微炎症因子影响,从而阐明桃核承气汤治疗慢性肾衰竭(CRF)微炎症状态的机理。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7周龄,体质量180~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各12只。模型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均采用国际5/6肾切除动物模型,行5/6肾切除手术;假手术组仅做双肾被膜剥离;空白组不行手术。术后连续给药56d后,用ELISA法检测CRP、TNF-α、IL-6、ALB含量,并行电镜观察肾脏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桃核承气汤组的CRP、TNF-α、IL-6含量,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桃核承气汤组中ALB含量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抑制炎症因子CRP、TNF-α、IL-6的升高,升高与ALB含量,改善CRF肾间质纤维化,这可能是CRF发生的机制之一。

    • 除湿通痹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6(3):10-1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03

      摘要 (1810) HTML (0) PDF 501.07 K (192)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除湿通痹方对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关节肿胀率及足关节滑膜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除湿通痹方I组、Ⅱ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次/d,第5天灌胃1.5h后予尿酸钠晶体注射局部关节腔形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于不同时间测量大鼠足关节肿胀度,观察该方对大鼠足关节肿胀率的影响;注射尿酸钠24h后,处死大鼠并应用RT-PCR,检测对关节滑膜细胞因子TNF-α mRNA、IL-1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除湿通痹方可有效抑制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NF-α mRNA 和 IL-1β mRNA的表达明显减低。结论除湿通痹方可抑制痛风性关节炎TNF-α和IL-1β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明显减轻关节的病理性损伤,有效抑制关节炎的临床进程。

    • 亚麻子水提液对DPP-4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研究

      2016(3):14-1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04

      摘要 (1881) HTML (0) PDF 373.07 K (187)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亚麻子水提液对二肽基肽酶-4(DPP-4)、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为该药防治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以DPP-4酶、缓冲液、底物建立DPP-4抑制剂的体外筛选体系,对亚麻子水提液进行抑制实验,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吸光度(OD),计算DPP-4抑制率及IC50值;②以蔗糖为底物建立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模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亚麻子水提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计算其抑制率和IC50值。结果①亚麻子具有轻度DPP-4抑制作用,其IC50值738.20mg/L;②亚麻子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365.9mg/mL。结论亚麻子水提液可一定程度地抑制DPP-4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

    • 益肾清利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2016(3):17-2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05

      摘要 (1864) HTML (0) PDF 967.76 K (159) 收藏

      摘要:目的摸索和建立益肾清利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薄层色谱鉴定法,对益肾清利颗粒组方中的药味黄芪、山茱萸、泽泻、三七进行定性鉴别;对益肾清利颗粒组方中的有效成分马钱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定性鉴别薄层斑点清晰,测定3批制剂马钱苷的含量;系统耐用性试验、专属性试验、线性范围、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加样回收率试验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安全、可靠、可用于益肾清利颗粒的质量控制。

    • 三伏贴凝胶膏剂质量标准研究

      2016(3):22-2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06

      摘要 (1912) HTML (0) PDF 576.81 K (204) 收藏

      摘要:目的制定“三伏贴”凝胶膏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方中的麻黄、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的芥子碱硫氰酸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芥子碱硫氰酸盐在0.0109~0.0872mg/mL与峰面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3%,RSD=2.01%. 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分离度好,简便,专属性好,可用于三伏贴凝胶膏剂的质量控制。

    • HPLC测定附杞固本膏中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2016(3):26-2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07

      摘要 (1888) HTML (0) PDF 784.21 K (152)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附杞固本膏中单酯型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Waters XTerra RP18 5mm(4.6mm×250mm);柱温30℃;流动相: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含冰醋酸0.5mL)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5nm。结果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0.045-1.800μg、0.0425-1.7000μg、0.0442-1.768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符合要求,本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9.22%、101.12%,RSD为1.72%、1.75%、2.3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曲札茋苷原料中铅、镉、铜、砷、汞残留量的测定

      2016(3):30-3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08

      摘要 (1821) HTML (0) PDF 518.25 K (16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曲札茋苷原料中铅、镉、砷、汞、铜检测方法,测定不同批次中铅、镉、砷、汞、铜残留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铅、镉含量,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铜含量,以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砷、汞含量,并对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铅、镉、铜、砷、汞的回收率(n=9)分别为95.18%、96.29%、101.32%、97.88%、86.76%. 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原料中铅、镉、铜、砷、汞残留量的测定。

    • 《难经》命元三焦之论发微及临床启示

      2016(3):35-3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09

      摘要 (20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收藏

      摘要:《难经》创立元气学说,阐发命门学说,论述三焦理论,可谓中医学术发展的创新之举。本文从《难经》命门、元气、三焦之论述;后世医家阐发命门、元气、三焦之关系;命元三焦之论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启示,对命元三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进行阐发。

    • 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药物调体规律研究

      2016(3):38-4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0

      摘要 (1808) HTML (0) PDF 1.20 M (148)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总结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调理的药物运用规律。方法依据自拟的古代体质医案的准入标准、排除标准及体质判定标准确定体质医案、体质类型,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Logistics回归方法、非参数检验秩检验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对湿热体质医案用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多环节、多角度对医案进行分析。结果在古代医案中共发现体质医案1474则,湿热体质医案76则,占体质医案总数的5.15%。湿热体质医案中共涉及药物208味,用药总频次787次,其中用药频次≥10次者有17味药物。结论湿热体质调理时常用药物有黄柏、车前子、海金沙、猪苓、苍术、牛膝、神曲、大黄、泽泻;药群是黄柏、车前子、神曲、知母、黄连、黄芩。在药物配伍中既要注重清热与利水渗湿的配伍,也不可忽略理气、化痰、泻下药物的配伍。

    • 针刺治疗脑梗死非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Meta分析

      2016(3):44-4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1

      摘要 (2032) HTML (0) PDF 538.05 K (174)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康复对脑梗死非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期刊(CBM)、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使用针刺结合康复或单纯针刺治疗脑梗死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3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6个RCT,共5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针刺明显优于康复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森林图提示MD=-1.39,95%CI(-1.56,-1.22),P<0.00001,I 2 =98%. 结论针刺是一种有效的改善脑梗死非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治疗手段,与康复等措施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但由于纳入本研究的RCT质量数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本研究结论尚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学生运动员血BUN、LDH、CK-MM的影响

      2016(3):48-5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2

      摘要 (2043) HTML (0) PDF 429.40 K (184)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大学生运动员血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5名大学生男性运动员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组1和治疗组2,每组15人。各组进行为期2周的大运动量训练,治疗1组和治疗2组分别于运动前、后1h进行TEAS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措施。各组分别于大运动量训练前24h和2周大运动量训练后24h,空腹抽血检测血BUN、LDH及CK-MM的含量。结果对照组运动员训练前后血BUN、LDH及CK-MM值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前后血BUN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前后血LDH和CK-MM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2周训练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血BUN、LDH及CK-MM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TEAS干预手段,能有效地防止大运动量机体蛋白质分解,保护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正常,从而减少血BUN、LDH和CK-MM含量,起到防治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作用。

    • 益气清热针药并用法治疗急性期风热中络型面瘫伴耳后疼痛临床研究

      2016(3):52-5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3

      摘要 (1936) HTML (0) PDF 790.05 K (177)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清热针药并用法治疗急性期风热中络型面瘫伴耳后疼痛临床研究。方法将90例急性面瘫伴有耳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益气清热针刺组及益气清热针药并用组即治疗组3组,每组各30例。普通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针刺选患侧阳白、太阳、丝竹空、四白、颧髎、地仓、颊车、牵正、承浆、双侧合谷及风池;益气清热针刺组在普通针刺组基础上加取双侧足三里、百会、外关、大椎等穴位;治疗组在益气清热针刺组基础上配伍玉屏风散加减(黄芪、白术、防风、炒山栀、金银花、僵蚕、地龙)。3组治疗均以3周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耳后疼痛评分、急性期耳后疼痛持续时间、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后耳后疼痛持续天数组间比较皆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组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1)。3组患者面神经评分比较,治疗前3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皆具有显著差异(P<0.01);3组面瘫患者疗效比较皆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治疗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益气清热针药并用法对于改善急性期风热中络型面瘫伴耳后疼痛具有确切疗效。

    • 七排针刺结合平衡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期60例临床观察

      2016(3):57-6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4

      摘要 (2050) HTML (0) PDF 522.32 K (168)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七排针刺结合平衡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西药组: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每次1吸(50μg沙美特罗和500μg丙醋酸替卡松),2次/d。针刺组:穴取双(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肺病穴、胸痛穴,据虚则补其气,实则泻的原则,留针30min,1次/d。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休息4d,共治疗5个疗程,1月后比较2组AST及肺功能测定。结果西药组:痊愈率为10%,总有效率为80%;针刺组:痊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0%.2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减轻两肺哮鸣音和干湿罗音,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减少哮喘的发作,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试论《针灸甲乙经》对临证取穴的指导

      2016(3):6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5

      摘要 (1924) HTML (0) PDF 507.90 K (185) 收藏

      摘要:《针灸甲乙经》记载了大量的针灸治疗处方,其取穴的特点体现在辨证取穴、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以及单穴的应用和特定穴的应用等方面。在配穴上,有特定穴相配、前后配穴法、表里配穴法、上下配穴法、远近配穴法等特点。这些取穴和配穴的方法对针灸临床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金匮温经汤对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2016(3):64-6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6

      摘要 (2032) HTML (0) PDF 509.43 K (169)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金匮温经汤对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完善金匮温经汤治疗本病的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5例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给予金匮温经汤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45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痛经患者血清炎症相关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变化。结果痛经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6、TNF-α、MCP-1和HMGB1均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IL-6、MCP-1和HMGB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和TNF-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金匮温经汤能够减轻机体的微炎症反应程度,有效治疗虚寒证原发性痛经。

    • 解毒祛瘀滋肾方加减对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阶段的增效减毒作用

      2016(3):68-7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7

      摘要 (1887) HTML (0) PDF 613.73 K (189) 收藏

      摘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以下简称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重要药物,但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中药对激素治疗SLE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解毒祛瘀滋肾方是本学科带头人范永升教授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本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养阴,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观察,在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阶段,应用不同剂量激素,患者临床表现不一,通过辨证论治,使用解毒祛瘀滋肾方为基础方化裁加减,能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并减少激素用量,减轻或消除副作用。

    • 冰毒成瘾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中医证素关系的研究

      2016(3):72-7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8

      摘要 (2249) HTML (0) PDF 595.44 K (182)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冰毒成瘾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中医证素的关系,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揭示冰毒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可能中医内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均为年龄在20~49岁的汉族人,试验组为冰毒吸食者136例;对照组为200例健康受试者,规范采集四诊信息,应用证素辨证方法提取中医证素特征和运用QPCR基础技术来测量外周血白细胞的端粒长度。结果①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冰毒组的端粒长度比健康组的短(P<0.05)。②冰毒成瘾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病位以肝、脾、肾为主,尤以肝最为多见;病性上,实证以气滞最为多见;虚证以气虚最为多见。③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形成肝、湿、热等证素的冰毒组端粒长度与健康组的端粒长度之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端粒长度比健康组的端粒长度短。结论①吸食冰毒会造成端粒损伤,使端粒长度缩短。②冰毒对人体的损伤是多脏腑功能失调共同所致,肝是冰毒成瘾者最主要的病位因素,气滞和气虚是冰毒成瘾者最主要的病性因素。③冰毒成瘾者端粒长度的缩短主要体现在中医肝、湿、热证素的形成上,在基因水平上揭示了冰毒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可能中医内在机制。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斑秃44例临床观察

      2016(3):77-7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19

      摘要 (1914) HTML (0) PDF 352.67 K (16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及外用5%米诺地尔酊;对照组只是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及外用5%米诺地尔酊;共治疗3个月,观察2组不同药物使用后对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0.9%和70.7%(P<0.01)治愈率分别是50.0%和39.0%(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斑秃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 颈腰痛丸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16(3):80-8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20

      摘要 (1857) HTML (0) PDF 491.49 K (175)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颈腰痛丸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肝肾亏虚型腰椎骨关节炎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B组,分别给予颈腰痛丸、塞来昔布治疗2周,SPSS 13.0分析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SF-36)、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A组治疗前VAS、ODI、SF-36总分分别为7.26±2.34,24.80±6.63,597.82±130.28,治疗后为2.79±1.08,10.57±2.87, 634.38±147.86,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t=3.07,4.27,6.33,P均<0.01),无明显不良反应。B组治疗前VAS、ODI、SF-36总分分别为7.68±3.07,23.97±6.87,602.28±140.17,治疗后为2.07±0.97,8.98±2.54,622.27±144.46,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t=3.46,3.84,6.77,P均<0.01),2例不良反应。A、B组治疗后VAS、ODI差异无显著性(t=0.79,1.07,P=0.34,0.09),SF-36总分A组较B组高(t=1.70,P=0.04)。结论颈腰痛丸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骨关节炎患者减轻疼痛和恢复腰椎功能方面具有塞来昔布近似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更少且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更佳。

    • III-IV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016(3):84-8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21

      摘要 (1852) HTML (0) PDF 311.58 K (171)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p16蛋白表达与III-IV期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组织及III-IV期结、直肠癌p16的表达,对III-IV期结、直肠癌进行辨证分型,将其中医证型和p16的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中p1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II-IV期结、直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其差异明显增加。② III-IV期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与p16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 p16蛋白表达的缺失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蛋白表达的缺失可作为临床评估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② p16蛋白表达在不同中医证型的III-IV期结、直肠癌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 土苓茜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

      2016(3):87-8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22

      摘要 (1859) HTML (0) PDF 395.45 K (153)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土苓茜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土苓茜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血清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病毒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土苓茜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稳定肝功能、抑制HBV-DNA复制的作用。

    •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近况

      2016(3):90-9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23

      摘要 (2105) HTML (0) PDF 656.10 K (165)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对近3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用疗法繁多,包括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尖放血、针、灸结合或针、药结合以及其他综合疗法等。结论针灸综合疗法更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的辅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微小RNA在糖尿病足溃疡发病及愈合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2016(3):95-9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24

      摘要 (1913) HTML (0) PDF 423.39 K (205) 收藏

      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人体中主要通过抑制miRNA翻译来调节人类约30%的编码蛋白,进而调节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包括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疾病等。研究表明,miRNA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调节生物学过程的核心因子。糖尿病溃疡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已有大量证据证实miRNA在糖尿病溃疡发生及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糖尿病足发病过程中对神经及微血管的损害及其溃疡愈合中各环节中的相关miRNA作用作一综述。

    • 放血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016(3):99-10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3.025

      摘要 (2113) HTML (0) PDF 563.14 K (180) 收藏

      摘要:放血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有起效迅速的特点,而儿科疾病有传遍迅速的特点。本文拟总结放血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对不同疾病的放血疗效与西医的疗效进行比较。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