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6(5):1-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01
摘要:目的〓研究祖师麻甲素(daphnetin,DAPH)对于巨噬细胞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影响。方法〓选取10、20、40、80和160μM 5个浓度的DAPH分别处理小鼠巨噬细胞,采用MTT检测细胞活性确定DAPH的安全浓度范围。分别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DAPH预处理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以S.aureus感染上述细胞。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清除能力。采用RT-PCR方法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抗菌效应分子IL-22、再生胰岛来源蛋白3β(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protein-3β,Reg-3β)、重组小鼠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和myc互作锌指蛋白-1(myc-interacting zinc finger protein1,Miz1)的表达水平。结果〓DAPH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清除能力,显著上调了IL-22、Reg-3β、S100A8和Miz1等抗菌效应分子的表达,抑制S.aureus感染引起的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论〓DAPH对S.aureus引起的感染有保护作用,具有抗菌和抗炎的双重作用。
吴德松 , 赵道强 , 柴琇瑛 , 韦迪 , 李晋玉 , 万近福△
2016(5):7-10,2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02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通痹胶囊的镇痛和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小鼠醋酸和热板致痛模型,研究复方通痹胶囊的镇痛活性;采用二甲苯耳肿、大鼠角叉菜胶足肿、棉球肉芽肿和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综合评价复方通痹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ELISA法检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水平。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复方通痹胶囊可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P<0.01),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复方通痹胶囊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P<0.05),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P<0.01),但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复方通痹胶囊可明显减轻佐剂关节炎大鼠继发性足肿(P<0.05),降低大鼠关节炎指数(P<0.05),并可明显降低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水平(P<0.01)。结论〓复方通痹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其活性可能与抑制炎症大鼠PGE2的生成有关。
2016(5):11-1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03
摘要:目的〓建立地稔药材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SERVO PT-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8min,31% A;28~28.1min,31%A~44% A;28.1~45min,44% A;检测波长255nm,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芦丁在10.35~82.80μg·mL-1(r=0.9998),槲皮素在4.05~32.40μg·mL-1(r=0.9997)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芦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1.09%(RSD=0.87%),槲皮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97%(RSD=1.00%),3批样品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0.857~0.933mg·g-1,0.306~0.333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地稔药材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2016(5):14-1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04
摘要:目的〓建立三七总皂苷及血塞通注射液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Guard column色谱柱(50mm×2.1mm,1.7μm);流动相:[水–乙腈]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mL/min;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进样量2μL。结果〓三七总皂苷及血塞通注射液中的5个成分在0.002~0.817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5%,RSD值为1.31%。结论〓建立的U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三七总皂苷及血塞通注射液中5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2016(5):18-2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05
摘要:目的〓建立芒果苷离解常数和脂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pH-HPLC色谱法测定了芒果苷离解常数,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用摇瓶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芒果苷在正辛醇-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脂水分配系数。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芒果苷离解常数进行测定方法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中,测定了芒果苷的离解常数为6.52,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测定了芒果苷的离解常数为6.1。采用摇瓶法—HPLC法测定了芒果苷在正辛醇-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脂水分配系数。当pH2.0~5.0时,芒果苷在正辛醇—缓冲溶液中的脂水分配系数受溶液的pH值影响不大,当pH6.70~8.18时,芒果苷的脂水分配系数大幅度减小,说明在酸性条件下,芒果苷的脂溶性增加,水溶性下降,而在碱性条件下,芒果苷的脂溶性下降,水溶性增加。结论〓用所建立的方法分别测定了芒果苷的离解常数和脂水分配系数,HPLC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方便简单,分析快速、准确。
2016(5):25-27,3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06
摘要:目的〓优选软脉灵颗粒剂最佳的制剂成型工艺。方法〓考察不同比例的干膏粉、糊精和可溶性淀粉分别制粒后对颗粒剂的成型性、流动性、溶化性和颗粒合格率的影响,优化软脉灵颗粒剂最佳赋形剂比例;考察矫味剂的用量,优化矫味剂的配比。结果〓软脉灵颗粒剂最佳的赋形剂比例为干膏粉:糊精:可溶性淀粉4:1:2,外加0.05%甜菊糖,90%乙醇适量,所制得的颗粒成型性、流动性、溶化性较好,颗粒合格率最高,于相对湿度(80±2)%,温度(25±1)℃的条件下放置12h,其吸湿率低于6%。结论〓优选出的软脉灵颗粒剂成型工艺稳定、科学合理,所制得的颗粒各项指标表现较好,并且符合《中国药典》对颗粒剂剂相应的质量要求。
葛梦梦 , 俞婷婷 , 丁红 , 张敏 , 郭雨晴 , 欧金梅△
2016(5):28-3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07
摘要:目的〓考察安徽市场特色中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情况。方法〓收集了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合肥药店及医院样品共43份,采用2015版药典规定的酸碱滴定法检测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结果〓根据药典规定,除山药,粉葛,天麻,天花粉,白芍,白术含硫量<=400mg/kg,其它药材含硫量<=150mg/kg为符合标准,亳州市场、药店、医院中药材样品二氧化硫测定情况分别为4种,5种,3种药材超标。结论〓当前市场上中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问题仍然存在,有关部门应制定专项检查规定,以保证中药材的用药安全。
2016(5):32-3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08
摘要:“血不利则为水”阐述了血行不利,血溢脉外化为病水的机理,与恶性胸腔积液形成机制相同,乃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下,阳气不温,血、水、气相互为病。基于此理论,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需温阳先行,协同气、血、水三者,治水与治血结合,行气并行,调节“血不利”与“病水”的相互转化,掌握血、水、气动态平衡。
2016(5):35-3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09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IL-6及TNF-a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一组用温针灸(针刺组),另一组用甲氨蝶呤联合双氯芬酸钠(药物组),观察患者治疗前,第1个疗程(1~2周),第2个疗程(3~4周)中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强度,双手平均握力,晨僵时间,生活质量评分(HAQ)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IL-6及TNF-a含量变化。结果〓2组在改善各临床症状(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强度,双手平均握力,晨僵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均有很好的疗效(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80%,药物组总有效率73.3%,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第1个疗程结束时在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L-6及TNF-a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针法和甲氨蝶呤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刺组起效快,能显著缩短治疗疗程。(2)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能调节体内IL-6及TNF-a的水平有关。
2016(5):40-42,4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0
摘要:目的〓探讨PGLA线体埋线和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取PGLA线体埋线,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针刺疗法。按照《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传导速度(MCV)评定方案分别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评分、神经电生理的治疗后症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LA线体埋线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远期疗法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2016(5):43-4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1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刀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对照组30例则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及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功能积分及临床疗效,并在疗程结束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76.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2个月后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2个月后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结合温针灸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使用。
2016(5):47-4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专项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联合吞咽综合训练进行康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针刺联合吞咽功能专项训练辅助治疗患者,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采用洼田饮水实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干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针刺联合吞咽专项训练在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实验的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两组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1、2级构成比明显升高,4、5级构成比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比较两组洼田饮水实验分级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1、2级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吞咽专项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吞咽能力,对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6(5):50-5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3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针刺法、常规针刺提插法、改良针刺法、改良针刺提插法4种针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CSA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人。分别给予4种不同针刺治疗方法,第1组常规针刺人迎穴,第2组人迎穴常规针刺提插法,第3组人迎改良针刺方法,第4组给予人迎穴改良针刺提插法。各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4组临床疗效及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①4组临床疗效比较中,1、2、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083),而此3组与第4组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083);②治疗后4组DHI评分比较,改良针刺提插法与其它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83)。结论〓人迎穴改良针刺提插法对CSA的疗效较好,尤其对眩晕症状有明显改善。
宋昊翀 , 段好阳 , 郭刚 , 张帅 , 李伟 , 李品 , 王琦△
2016(5):54-56,6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4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健运汤结合针灸加减治疗痰湿体质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痰湿体质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健运汤加减煎服,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体重、BMI、腰围和痰湿体质量化积分显著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运汤结合针灸加减治疗痰湿体质肥胖的临床疗效较好。
2016(5):57-6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5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医证型与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38例诊断为CAG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及与性别、年龄、胃镜、胃黏膜病理、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最高,脾胃湿热证次之;性别脾胃湿热证男性居多,余证型以女性居多;平均年龄分布以胃络瘀血证最高。(2)各证型胃镜下表现,单纯性萎缩形态以脾胃虚弱证比例最高,伴糜烂及胆汁返流均以脾胃湿热证比例最高,伴黏膜内出血以胃络瘀血证比例最高。(3)各证型胃黏膜病理表现,经秩和检验比较,脾胃虚弱证总体萎缩情况最低,与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以胃络瘀血证萎缩比例最高,伴肠化和异型增生比例也最为严重。(4)H.pylori总感染率为47.8%,各证型中以脾胃湿热证感染率最高达69.4%,与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CAG患者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与性别、年龄、电子胃镜及胃黏膜病理特点,以及H.pylori感染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该研究对临床辨证论治及预防CAG进展有积极意义。
刘瑞华 , , 吴丽敏△ , 乔宗惠 , , 庞丽娥 , , 童先宏 , 刘雨生
2016(5):62-64,7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活血化瘀法预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13例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促排卵组198例(试验组)和单纯控制性超促排卵组215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61.11%和58.14%(P>0.05);临床妊娠分别为56.57%和55.81%(P>0.05);活产率分别为51.52%和45.58%(P>0.05);宫外孕妊娠率分别为0.89%和1.67%(P>0.05);流产率分别为8.04%和16.67%(P<0.05)。结论〓对输卵管性不孕行IVF-ET患者用中药活血化瘀法预处理可降低输卵管性不孕患者IVF-ET中的流产率,但对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李婷 , 田金洲 , 秦斌 , 樊东升 , 刘建平 , 刘娜 , 费羽彤 , 李雨濛 , 张天清 , 时晶△
2016(5):65-6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7
摘要:目的〓研究帕金森病中医证候与运动症状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医院和北医三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78例,采用中医证候诊断量表诊断中医证候,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III评价运动症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帕金森病中医证候与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髓减证(b=0.432,P=0.011)、肝风证(b=0.379,P=0.008)、血虚证(b=0.480,P=0.004)、气虚证(b=0.307,P=0.035)、内热证(b=0.313,P=0.024)与帕金森病震颤症状显著相关;血虚证(b=0.169,P=0.035)、气虚证(b=0.143,P=0.045)与帕金森病姿势步态异常显著相关;阴虚证(b=0.166,P=0.038)与少动显著相关。结论〓帕金森病震颤症状与中医血虚动风证、内热动风证、髓减证、气虚证显著相关;姿势步态异常与血虚证、气虚证显著相关;少动与阴虚证显著相关,故治疗宜各有侧重。
葛华迅 , 朱喜英 , 罗国东 , 于洋 , 郭园园 , 王丹 , 刘龙民
2016(5):69-7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8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平肝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益肾平肝方+科素亚)和西药对照组(科素亚)2组,用药3个月,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指标及hs-CRP、ICAM-1、SDF-1的变化。结果〓西药组、中西药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4hSBP、24hDBP、dSBP、dDBP、nSBP治疗后中西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nDBP治疗后西药组与中西药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hs-CRP、ICAM-1、SDF-1治疗后中西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益肾平肝方可以协同西药降低阴虚阳亢型患者的血压,益肾平肝方协同西药能够下调阴虚阳亢型患者的hs-CRP、ICAM-1水平,上调SDF-1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害。
程贤文 , 稂慧芳 , 黄灵跃 , 曾如雪 , 傅燕燕 , 倪伟 , 施维群△
2016(5):74-77,8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19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拉米夫定(贺普丁)联合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的慢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94例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贺维力联合贺普丁(简称双贺)及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照组予“双贺”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各12个月,观察门静脉主干直径(PD)与门脉血流平均速度(PVa)的比值、肝脏Febroscan(LSM)、FIB4指数、肾小球率过滤(eGFR)、尿蛋白四项、HBVDNA载量、child-pugh量化评分(CTP评分)。结果〓治疗12月后比较,观察组CTP评分及HBADNA载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D/PVa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M及FIB4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GFR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尿蛋白4项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对“双贺”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通过抗肝纤维化、加快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门脉直径等作用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同时对患者肾功能有改善作用,临床运用安全性良好,但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及病毒载量无显著影响。
2016(5):78-8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20
摘要: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分期与膝骨性关节炎疼痛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及完成随访患者600例进行研究,在初次就诊及2年后,根据膝关节严重程度分期表进行分期并确定患者疼痛部位,并对膝骨性关节炎分期及疼痛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膝骨性关节炎疼痛部位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呈现出初期后侧、中期外侧、后期前内侧、晚期内后侧疼痛的特点。结论〓膝骨性关节炎疼痛部位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膝骨性关节炎分期与疼痛部位相关性的规律,对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5):82-8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21
摘要:柴可群教授认为,胃癌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正虚为本,癌毒为患,情志失畅。辨证关键为病证结合,注重舌脉。治疗以“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为治则,灵活运用“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疏肝解郁、温阳通络”抗肿瘤四法。并根据围手术期、辅助放化疗期、随访观察期及姑息治疗期治疗阶段中正邪关系和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四阶段辨证而治,同时重视心理和饮食的调护,在减轻放化疗毒性,提高放化疗完成率,缓解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上疗效肯定。
2016(5):86-8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22
摘要:李敏教授论治大肠癌术后患者强调“脾肾虚弱(损)是发病之本”。在处方用药上,抓住“本虚致标实”这一本质,以健脾益肾为主,兼以除湿、化瘀、清热、行气,将扶正法贯穿于大肠癌术后治疗的始终而取得满意疗效。
2016(5):90-93,9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23
摘要: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其病变涉及心、肝、脾、肺、肾等多个脏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医五脏辨证治疗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分证治疗进行总结与分析。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2016(5):99-10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6.05.025
摘要:脊髓损伤的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传统复方补阳还五汤相对于激素等药物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具有整体改善的优势,能多途径、多靶点改善脊髓损伤部位的微环境。目前补阳还五汤改善损伤脊髓微环境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机体自由基水平、抑制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抑制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上调神经肽P物质的表达、减少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表达等方面。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