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王海芳 , 张琳萍 , 霍雪萍 , 赵向绒 , 赵苗苗 , 曹情雯 , 胡军 , 刘勤社△
2017(3):1-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01
摘要:目的 研究黄芪皂苷III(astragaloside III,ASⅢ)对小鼠动脉平滑肌细胞(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中I型TNF-α受体(TNF-α receptor type 1,TNFR1)介导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为中药黄芪的抗炎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提供证据。方法 以不同浓度ASⅢ预处理ASMCs,之后以TNF-α诱导细胞。采用WST-1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变化;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like oxidized LDL receptor-1,Lox-1)和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CAM-1、Lox-1和ABCA1蛋白表达变化,并检测ASⅢ对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κB)上游抑制蛋白IκBα(NF-κB inhibitor-α)、以及对信号分子AKT、细胞外受体活化激酶(extracellular receptor-activated kinases,ERKs)和p38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1)ASⅢ在30 nM~10 μM范围内不抑制细胞活力;(2)ASⅢ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对ICAM-1、Lox-1和ABCA1 mRNA表达的调控;(3)ASⅢ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对ICAM-1、Lox-1和ABCA1 蛋白表达的调控;(4)ASⅢ显著抑制TNFR1介导的IκBα磷酸化和降解;(5)ASⅢ显著抑制TNFR1介导的AKT、ERKs和p38磷酸化。结论 ASⅢ可全面抑制ASMCs中TNFR1介导信号通路激活,参与其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曾普华 , 叶书林 , 王佳佳 , 李为 , 刘丹 , 贺佐梅 , 邓天好 , 周芳 , 郜文辉△
2017(3):7-1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02
摘要:目的 观察重楼皂苷Ⅰ对人肝癌细胞MHCC97-H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1.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细胞MHCC97-H,加入不同浓度的重楼皂苷Ⅰ和索拉菲尼,24h后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2. 根据CCK8实验结果,选取相应浓度的重楼皂苷Ⅰ和索拉菲尼,作用于细胞24h,观察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 重楼皂苷Ⅰ及索拉非尼作用于人肝癌细胞MHCC97-H的IC50的浓度分别是5.7μg/mL、10μmol/mL。重楼皂苷Ⅰ及索拉菲尼均能抑制S期,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能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重楼皂苷Ⅰ对人肝癌细胞MHCC97-H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
张世田 , 黄小珊 , 庞路路 , 冯悦 , 唐汉庆△ , 黄岑汉
2017(3):11-1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03
摘要:目的 观察壮通饮对心肌缺血血瘀证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探讨壮通饮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假手术组、模型组、壮通饮低(6.8g/kg)、中(13.6g/kg)、高(27.2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7个组,灌胃给药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WB(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ET-1的表达。结果 血清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ET-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各组均可使ET-1降低,但中剂量组降低ET-1效果最明显(P<0.05)。WB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ET-1的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药物干预后,各组均可使ET-1平均灰度值降低,但中剂量组降低效果最明显。结论 壮通饮能减少心肌缺血血瘀证大鼠ET-1的表达,缓解血管收缩,对大鼠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周彪 , 郭玉星 , 陆小龙 , 周友良 , 曾鹏 , 齐新宇 , 熊辉△
2017(3):15-18,3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04
摘要:目的 观察蠲痹历节清方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指数和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蠲痹历节清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B(模型对照)、C(蠲痹历节清方治疗)和D(阳性对照)4组,每组12只。除A组(空白对照)外,其余3组均采用局部尿酸钠盐关节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模型,A、B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C组予以蠲痹历节清方灌胃,D组予以依托考昔灌胃。观察造模前、后不同时相点测量大鼠膝关节周径,并计算出膝关节肿胀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的TNF-α、IL-1β、IL-6、COX-2和TGF-β的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模型组)大鼠的膝关节肿胀指数和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COX-2)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TGF-β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B组(模型组)比较,C组(蠲痹历节清方治疗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指数明显较低(P<0.05),且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COX-2)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而抗炎因子TGF-β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蠲痹历节清方能够有效缓解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炎性肿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COX-2的合成、释放,同时增加局部组织中抗炎因子TGF-β的含量有关。
2017(3):19-2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05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对甲醛致炎性疼痛大鼠痛阈及海马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炎性疼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外关30min组、非经穴30min组、外关60min组及非经穴60min组,每组6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予模拟抓取动作,余不做任何处理,置鼠笼60min后取材。外关30min组、非经穴30min组予相应的针刺干预后,置鼠笼中30min后取材;外关60min组、非经穴60min组在干预后置鼠笼中60min后取材。采用鼠尾测痛仪检测鼠甩尾潜伏期,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外关30min组、外关60min组的鼠甩尾潜伏期比干预前提高,经配对t检验,干预后两组鼠甩尾潜伏期时间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干预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外关30min组、外关60min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Bcl-2蛋白经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LSD(L)分析,结果显示外关30min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炎性疼痛大鼠外关穴后30min或60min均可明显提高大鼠痛阈。外关30min组与外关60min组、非经穴30min组、非经穴60mi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针刺外关30min后可上调海马区Bcl-2表达,初步表明针刺干预可能通过Bcl-2介导的凋亡传导通路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
张梦麒 , 郭琰 , 赵春梅 , 龚吕东 , 杨和金 , 苏梅△
2017(3):24-2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06
摘要:目的 研究接筋藤醇提物的小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及镇痛抗炎作用,为接筋藤醇提物的临床安全及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最大耐受量及最小致死量实验观察接筋藤醇提物的急性毒性,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观察接筋藤醇提物的镇痛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 本实验所设计剂量范围及条件下,接筋藤醇提物24h内单次给药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的最小致死量为30.91g/kg·bw(相当于生药154.86 g/kg·bw);最大耐受量为24.73g/kg·bw(相当于生药123.90g/kg·bw)。接筋藤醇提物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性疼痛,并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 本实验所设计剂量范围及条件下,接筋藤醇提物最小致死量为30.91g/kg·bw,最大耐受量为24.73g/kg·bw;接筋藤醇提物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胡顺金 , 杨丽 , 吴幽婉 , 王东 , 金华 , 任克军 , 茅燕萍 , 王亿平
2017(3):33-3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08
摘要:目的 观察糖肾康对糖尿病肾病(DN)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性蛋白-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指标的影响,研究糖肾康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将66例Ⅲ-Ⅳ期DN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失访3例,实际完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并设正常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肾康,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白蛋白/尿肌酐(ACR)、血清MCP-1及ICAM-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ACR水平均降低(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MCP-1、ICAM-1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MCP-1、ICAM-1水平(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肾康可改善气阴两虚血瘀证DN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清MCP-1、ICAM-1水平,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具有保护肾脏、延缓肾脏病进程的作用。
2017(3):37-4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09
摘要:目的 观察从肾虚痰瘀论治阿尔茨海默病伴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MSE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MMSE分值均有所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CY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从肾虚痰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提高其MMSE评分值、改善认知功能,减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程度和改善中医证候。
2017(3):41-4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0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失代偿累积发病率,并探究失代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4个分中心共计45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分为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和西医队列(单纯抗病毒治疗组)(226例 vs 227例)。观察两队列间肝硬化失代偿的累积发病率,并探究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第3、5年,中西医结合队列和西医队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42% vs 18.5%和5.31% vs 21.59%,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论治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减少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率7.63%以上。两队列腹水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87% vs 17.62%和0.44% vs 5.29%,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相关影响因素可能有:年龄大于50岁(OR=2.744,95%CI=1.521-4.950)、有过敏史(OR=2.148,95%CI=1.016-4.543)、家族史(OR=1.833,95%CI=1.108-3.035)、基线HBsAg数值大于1000(OR=2.294,95%CI=1.307-4.027)、发生影像学改善(OR=0.077,95%CI=0.011-0.557)等。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接受中医辩证论治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硬化失代偿的累积发病率。发生影像学改善可能是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保护因素,年龄大于50岁、有过敏史、家族史、基线HBsAg数值大于1000可能是发生肝硬化失代偿的危险因素。
孙敏 , 林剑军 , 李窦红 , 姜莉云 , 吴文笛 , 王京昆 , 崔涛 , 韦姗姗 , 师冰 , 吴荣祖 , 朱兆云△
2017(3):47-49,5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1
摘要:目的 评价附杞固本膏治疗肾阳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72例受试者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安慰剂)36例。第0、2、4周观察患者症状,评价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7.00%,对照组有效率为46.90%,试验组优效于对照组(P<0.05)。试验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附杞固本膏治疗肾阳虚证是安全有效的。
2017(3):50-5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2
摘要:目的 研究TIGIT,CD226,CD96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外周血的表达率,以及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60例,以及正常组20例,再障组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脾肾阴虚组及脾肾阳虚组,流式法检测不同分组外周血淋巴细胞TIGIT,CD226,CD96表达的水平比较。结果 再障组患者的TIGIT水平较正常组降低,CD226,CD96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再障组中脾肾阴虚型CD226及CD96表达水平较脾肾阳虚型升高;病程小于1年的患者TIGIT低于病程较长的再障患者。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IGIT,CD226,CD96表达在再障的发病过程有一定作用,在中医分型物质基础上有一定差异,与病程长短有一定相关性。
安会如 , 曾东萌 , 郑学堂 , 宋丽珍 , 金李 , 杨朝阳△
2017(3):54-57,6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3
摘要:目的 了解福州在校大学生整体睡眠情况,分析体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福州市136例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中医体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4.7%,熬夜现象多见。PSQI分析显示大学生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较差、入睡时间长问题较为突出;②大学生偏颇体质居多,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多见;③睡眠状况与偏颇体质存在相关性。结论 大学生睡眠问题较为普遍,纠正偏颇体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大学生睡眠状况。
2017(3):58-6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4
摘要: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艾灸法治疗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ICU 2015年10月-2016年2月146例使用肠内营养患者进行观察,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1例,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法取穴,对照组采用常规艾灸治疗,疗程为2周,均以艾灸取穴天枢、神阙、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艾灸每日2次,每穴30mi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子午流注理论指导取穴时间,观察治疗前后腹泻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0.67%、69.01%,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子午流注取穴法对于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艾灸疗法。结论 子午流注艾灸法用于治疗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可提高艾灸治疗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2017(3):62-6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5
摘要:目的 观察程氏“通脱法”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脱法针刺,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每两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d。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时对头痛程度(VAS)、颈椎活动度(ROM)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VAS、ROM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并未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1月后随访时两组疗效仍然优于治疗前(P<0.01),但此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1月后随访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则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 程氏“通脱法”能有效改善颈源性头痛症状,且程氏“通脱法”远期疗效较普通针刺法更优。
2017(3):66-6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6
摘要:目的 观察颞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把12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颞三针治疗;康复训练,1~2次/d;药物,3次/d;针刺1次/d;疗程12周。观察2组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MMSE、ADL的评分值比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颞三针结合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 采用颞三针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的水平都有所改善,疗效优于康复组。
2017(3):69-7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7
摘要:目的 评价耳穴电针疗法在改善脑小血管病伴抑郁患者的躯体症状及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67例脑小血管病伴抑郁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耳穴神门、脑干、心、肝、肾,并在神门、心两穴加用脉冲电流刺激,频率定为1Hz;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两组均以8周为1疗程,均治疗1疗程。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2,4,8周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分。结果 两组的总体疗效相当,治疗后HAMD评分、SDS评分均有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起效更快,在治疗2周时即可出现HAMD评分、SD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远期疗效(8周后)更佳,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穴电针疗法较单用抗抑郁药物起效更快,能更显著改善脑小血管病伴抑郁患者的躯体症状及认知功能,远期疗效更佳,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操作简便、起效更快、更为安全、使患者获益更多的新型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王雅丽 , 吴德玲 , 张伟△ , 李培培 , 许凤清 , 彭代银
2017(3):73-77,9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8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桃红四物汤HPLC特征图谱的差异及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色谱柱Welch Materials C18(4.6nm×250n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波长切换法检测。结果 分别建立了传统煎煮提取法和90%乙醇—水提法的特征图谱,通过比较两者的特征图谱发现两者的共有峰数目和面积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建立的特征图谱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为桃红四物汤的质量控制、工艺研究和成分与药效的相关性提供了有益信息。
郭巍怡 , 段文越 , 邹澄△ , 赵庆 , 杨为民 , 陈晨 , 李瑞 , 黄丽
2017(3):78-8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19
摘要: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酸水解后得到的酰化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期望从中发现有活性的物质。方法 酸性条件下水解三七总皂苷得到酰化产物,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酰化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研究上述产物的抗肿瘤活性和血管舒张活性。结果 酸水解后,分离纯化得到7个酰化产物,其中3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1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舒张大鼠脑血管活性。结论 三七皂苷元的酰化衍生物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7(3):83-8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20
摘要:目的 制备灯盏乙素亲水凝胶骨架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以HPMC为基本骨架材料,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处方;体外释放以灯盏乙素为评价指标,采用UV法进行测定。结果 灯盏乙素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A2B1C3(HPMC的用量为45mg,HPMC选用E4M,填充剂用量为182mg);批间工艺重现性良好。体外释放接近Higuchi释放特征。结论 优选出的灯盏乙素亲水凝胶骨架片制备工艺可行,重现性好,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何伟 , 柳国斌△ , 张定棋 , 李文惠 , 毛丽萍 , 黄海
2017(3):87-9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21
摘要:目的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1.1)中的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关联度分析、药物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糖尿病足中药熏洗处方的核心药物、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结果 对筛选出的95个处方进行统计,使用频次前10位的是红花、桂枝、鸡血藤、当归、赤芍、川牛膝、川芎、透骨草、桃仁、黄芪。药物组合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组分别是“红花、桂枝”,“当归、红花”,“红花、鸡血藤”。并挖掘出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药熏洗方的核心组合16个和8首可能具有临床价值的新处方。结论 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药熏洗方多以活血止痛、舒筋通络药为主,并通过数据挖据初步探索出了中药熏洗处方的主要药物组成为当归、红花、桂枝、黄芪、川芎、透骨草、赤芍、桃仁、乳香、没药、鸡血藤、川牛膝等。根据不同证型可以进一步探讨新方的临床价值。
2017(3):91-9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22
摘要:目的 分析唇形科44个物象与其寒热药性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根据《中华本草》所选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方差分析与t检验分析结果均显示株高(最高株高、最低株高、平均株高)均与其药性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唇形科中药其株高可影响其寒热药性。
2017(3):94-9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23
摘要:“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一语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后世注家众多,各有发挥而莫衷一是,令后学无所适从。笔者从训诂学角度,结合五运六气学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天气”指春夏秋冬四时之主气,表现为生长化收藏;“清净”指安定、守常、逐渐之义,“天气清净”是指四时主气变化循序渐进循环不已,是常气而非变气。变气是客气系统加临主气系统形成的气交变系统,即下文的“天明则日月不明”。“光明”,即由微而著,日复一日,逐渐蓄积,以至盛极之意。“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解释了天道渐渐蓄积升迁,永不停息,有天行健之意味。整句经文揭示了时空变化和因时因地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养生、防病治病的理论依据,从而也体现了中医的时间医学和生态医学特色。
2017(3):97-10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7.03.024
摘要:肾损伤是高血压过程中的常见事件,其发病与机体氧化应激紧密相关。针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既要强调降压达标带来的肾保护作用,还要重视药物对肾损伤的改善。许多实验证明,抗氧化治疗可降低血压、减少活性氧的生成、防治血管损伤、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而中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倍受关注,目前对中药的抗氧化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已较为充分。文章就近几年中医药在高血压肾损害抗氧化治疗中的一些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汇总。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