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石安华 , 范英昌 , 姚政 , 武俊紫 , 何朋伦 , 王维 , 周青丽 , 陈文慧
2019(3):1-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01
摘要:目的从肝细胞凋亡途径研究川陈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适应性喂养2周后,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水飞蓟素片治疗组(14 mg/kg),以及川陈皮素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剂量(400 mg/kg)组,高脂高糖饮食8周构建NAFLD模型,治疗6周后,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取血清检测ALT、AST、TC、TG、LDL-C、HDL-C、IL-1a、IL-1b和IL-6的含量,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测定肝组织TNF-α、TNFR-1、Fas、FasL、Caspase-8、Caspase-3、Bcl-2和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组大鼠精神活跃,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后精神萎靡,水飞蓟素片治疗组以及川陈皮素低、中、高剂量组相较于模型组有一定好转。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湿重、肝指数、ALT、AST、TG、TC、LDL-C、IL-1a、IL-1b、IL-6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水飞蓟素片治疗组及川陈皮素低、中、高剂量组肝湿重、肝指数、ALT、AST、TG、TC、LDL-C、IL-1a、IL-1b、IL-6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此外川陈皮素高剂量组肝指数、ALT、AST、IL-1a、IL-1b、IL-6明显低于水飞蓟素片治疗组(P<0.05);川陈皮素中剂量和高剂量组TG、TC、LDL-C明显低于水飞蓟素片治疗组(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HDL-C明显高于水飞蓟素片治疗组(P<0.05),体重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NF-α、TNFR-1、FasL、Fas、Bax、Caspase-8、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素片治疗组、川陈皮素低、中、高剂量组TNF-α、TNFR-1、FasL、Fas、Caspase-8、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水飞蓟素片治疗组、川陈皮素低、中、高剂量组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川陈皮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川陈皮素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赵静 , 袁瑞华 , 王海芳 , 邓国荣 , 张琳萍 , 曹情雯 , 霍雪萍 , 赵向绒 , 刘勤社
2019(3):10-1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02
摘要:目的研究活血胶囊(HXJ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检测 HXJN对Akt和转录因子Nrf2的激活作用,并分析其对HO-1表达的影响。结果 HXJN可显著减轻 H2O2 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HXJN可上调HO-1表达水平。HXJN可诱导Akt和Nrf2磷酸化,并促进Nrf2核转位;LY294002、perifosine和ML385均抑制 HXJN对HO-1的上调,LY294002可抑制Nrf2核转位。结论 HXJN促进HO-1表达而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Akt和Nrf2参与调控HO-1表达。
张序晴 , 王志琪 , , 李赛 , 周志华 , 彭兰 , 李耀伟 , 蒲科婷 , 丛梦静
2019(3):17-2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03
摘要:目的采用大黄芒硝汤结合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复制发热模型,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评价,为研究人参白虎汤解热机理提供发热动物模型。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灌胃 0、1、3、5、7 d 组,分别使用大黄芒硝汤给予0、1、3、5、7 d的灌胃,末次灌胃后腹腔注射LPS。观察并记录大鼠的粪便状态与体温变化情况,检测粪便含水量、脾脏指数,并对血液样本进行血细胞计数,评价不同天数的大黄芒硝灌胃所致腹泻及对经LPS诱导发热的大鼠的体温、粪便含水量、脾脏指数以及血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 与灌胃0 d组比较,灌胃1、3、5、7 d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升高;且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淋巴细胞数降低;另外脾脏指数也有所降低。其中灌胃5 d组的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与灌胃0、1、3、7 d组相比有显著增多,且灌胃5 d组模型升温最早,体温极值最大。结论 灌胃苦寒性泻下中药大黄芒硝汤再结合腹腔注射化学药物LPS可成功建立符合人参白虎汤证的体虚高热模型,模型大鼠的体温、粪便含水量及免疫功能与大黄芒硝的灌胃天数密切相关;其中以灌胃5 d组所建立的腹泻发热大鼠模型为佳,该模型可用于人参白虎汤解热机理的研究。
易雨琪 , 韩荣春 , 俞年军 , 顾晓 , 苏蝶 , 童小慧 , 许菲 , 王丽萍
2019(3):22-2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04
摘要:目的为明晰苦参查尔酮异构酶(sfCHI)的结构基因信息及其在苦参黄酮类化合物生源路径中的表达调控机理。方法 本实验以苦参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转录组学数据,克隆sfCHI基因并针对该cDNA序列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安徽产苦参不同组织中sfCHI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结果显示苦参sfCHI基因的cDNA序列长度为1 265 bp,含有630 bp的开放式阅读框(ORF),编码20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fCHI与狭叶羽扇豆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相似性最高,达89.95%;进化树分析该基因与大豆、野大豆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半定量PCR结果显示sfCHI基因在苦参根中表达量最低,在叶、叶柄与茎中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苦参查尔酮异构酶的基因克隆与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分析,初步明确了该基因的序列信息与理化特征,这对进一步研究苦参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机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世军 , 张阳 , 唐志书 , 张娱 , 宋忠兴 , 崔春利 , 许洪波 , 刘红波 , 张军武 , 王少程
2019(3):28-3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05
摘要:目的研究大枣花酒蒸前后主要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总三萜、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情况,为大枣花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大枣花生品用黄酒闷润90 min后蒸制30 min得到酒蒸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枣花蒸制前后总酚、总黄酮、总三萜、总生物碱含量变化。结果 大枣花经过酒蒸后,其总酚、总黄酮、总三萜、总生物碱含量均增加。结论 本次试验为大枣花的深入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19(3):32-3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06
摘要:目的对标准进行临床应用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对新修标准临床适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分层调查本科室医生,填写小儿《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适用性调查问卷》10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50份,并应用本标准评价70例哮喘患儿发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 适用性调查问卷评分基本集中在5分和6分,且以6分居多,对标准的赞成率100%。应用性评价中,疾病、证候诊断及分证诊断要点符合度评分以6分居多,疗效评价指标符合度评分集中在5、6分,对标准总体评分以6分居多。7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临床疗效评价,西医组有效率95%,中医组98%,2组比较,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喘(修订)》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适用于临床工作。
2019(3):37-4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07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使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临床中常用中、英文7个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linical trials.gov、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收录的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文献发表选取区间为从建库起至2019年3月。将检索出的相关文献按照本次研究所设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等进行筛选,得到最终纳入文献。由3名资深研究者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其评估标准参照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同时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检索标准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58篇,其中中文数据库检索出文献152篇,英文数据库英文文献6篇,按照要求最终纳入文献7篇。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示[OR=3.56,95%CI (2.22,5.71),P<0.000 01];关节疼痛改善情况Meta分析结果示[MD=-1.14,95%CI(-1.83,-0.46),P=0.001];WOMAC评分改善情况Meta分析结果示[MD=-19.26,95%CI (-21.45,-17.07),P<0.000 01];肿胀度改善情况Meta分析结果示[MD=-0.30,95%CI (-0.40, -0.21),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Meta分析结果示[OR=0.09,95%CI (0.03,0.31),P=0.000 1]。结论 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有效率、缓解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肿胀度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值得推广。但其临床效果是否优于单一运用独活寄生汤或针灸方面证据不足,需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来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9(3):44-4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8
摘要:目的观察李琦教授运用银蒲八正散加减联合头孢克洛治疗女性湿热下注型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RUTI的女性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药敏试验,予敏感抗生素治疗2周至尿常规转阴,再口服头孢克洛胶囊以维持治疗6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银蒲八正散口服,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和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中医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好转,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CD8+、CD4+ /CD8+ 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蒲八正散加减结合抗生素治疗女性湿热下注型复发性尿路感染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2019(3):49-5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09
摘要:目的观察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予以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肝脏弹性值。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肝功能指标、肝脏弹性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徐连杰 , 张霞辉 , 普天强 , 罗树华 , 罗凌 , 黄丽君 , 施静
2019(3):53-6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1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从建库以来至2018年12月发表的关于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 Cochrane 手册 5.1.0 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利用Jadad 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5. 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2篇,累积患者1 998例。Meta分析结果示,醒脑开窍针刺法或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其他辅助疗法治疗优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痊愈率、洼田饮水试验(WST)、藤岛一郎吞咽评分(FIRS)、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指标比较,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质量偏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试验来验证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2019(3):61-6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1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2019年6月1日前在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Pubmed、Google Schalo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 Data)发表的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项RCT研究,共1 3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电针治疗后,2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RR=1.38,95%CI(1.22,1.56),P<0.000 01]、最大膀胱容量[MD=-41.86, 95%CI(25.07, 64.53),P<0.000 0]、最大尿流率[MD=1.15, 95%CI(0.40, 1.89),P=0.002]、最大尿道闭合压[MD=5.86, 95%CI(2.41, 9.32),P=0.000 9]、日平均排尿次数[MD=0.71, 95%CI(0.22, 2.31),P=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尿失禁时,结果显示电针组对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善较为明显[MD=-14.32,95%CI(-23.56,-5.07),P=0.002];电针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1,95%CI(0.22,2.31),P=0.57]。结论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有效,包括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日平均排尿次数,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伍先明 , 莫倩 , 黄宇 , 漆双进 , 申苗衔 , 杨硕
2019(3):69-7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12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实验研究的文献特征及研究现状。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中文数据库中近30年公开发表的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文献,分析其文献特点及实验特征。结果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4篇文献,其文献基本特征: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始于21世纪,从2006年开始有少量的实验研究文献报道,其中硕士论文10篇(66.67%),博士论文3篇(20%),核心期刊、期刊文献各1篇(6.7%)。实验特征为:1.常用的实验动物为SD(86.67%)雄性(73.33%)大鼠;2.以高脂饲料(80%)诱导单纯性肥胖动物模型为主;3.造模成功的评价标准为体重大于同期普通饲料喂养大鼠平均体重20%以上(86.67%);4.常采取脂肪组织、脑组织为指标检测材料,各项相关的肥胖指标、减肥机制、脂肪细胞形态学为主要观察指标;5.穴位频次选用较高的依次为足(后)三里(80%)、天枢(53.33%)、中脘(40%)。结论 通过分析近30年来实验研究文献,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近年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模型以高脂饲料诱导SD雄性大鼠为主,以足(后)三里、天枢、中脘最为常用,观察各项相关的肥胖指标变化。
2019(3):74-8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13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与六味地黄丸中6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运用 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筛选冠心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将冠心病靶点与药物靶点进行Venn分析,筛选出二者的共同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通过DAVID (Version 6.8)数据库对疾病与药物共同靶点进行 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六味地黄丸的43种主要成分及与治疗冠心病相关的关键靶点85个,靶点主要涉及调节脂多糖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分裂、细胞因子活性、DNA复制及其转录等生物过程,通过参与TNF、HIF-1、PI3K/Akt、Estrogen、TLRs、NF-κB、cGMP-PKG、cAMP等信号通路治疗冠心病。结论 本研究从多角度探索了六味地黄丸治疗冠心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六味地黄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治疗疾病的特点,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其药效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周小英 , 苗大兴 , 符中柱 , 龚超超 , 袁盛兰 , 熊浩
2019(3):83-9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014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获取人参-茯苓药对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基因,挖掘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基因数据芯片,预测人参、茯苓药对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128449基因芯片,使用GEO2R在线分析软件设置P<0.01,log2FC>1.5,得出差异基因。从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A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设置预测候选目标积分>20,P<0.05,获得人参-茯苓药对的化合物和可能干预的靶基因数,两者取交集获得药对治疗结直肠癌的靶点基因。使用PPI分析数据库STRING构建靶点互作(PPI)网络模型,采用Cyotoscape作图软件构建网络,利用CytoHubba插件进行Hub(核心)基因网络分析,采用R语言的Bioconductor包进行通路富集(KEGG)分析和生物过程(GO)分析。结果 本实验从GEO2R中共获得CRC显著性高的基因890个(P<0.05),从BATMAN-TCM数据库中获得人参(Ginseng)293个化合物(其中138个化合物无结构信息),可能干预的靶基因1338个。茯苓(Indian Bread)共54个化合物(其中33个化合物无结构信息),可能干预的靶基因503个。两者交集共获得23个基因,分别为LEP、APOE、HTR3A、NPPA、TNF、PTGS2、 HMBS、CREB1、AKR1C1、NFKB1、COX5A、RXRA、CAMK2D、PPARG、 HDAC9、GABRA2、IL6、MAOB、NFIB、RAB3B、GRIN1、ADK、RRM2B。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代谢过程的积极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死亡、细胞增殖的负调节等GO生物过程。主要调控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途径等。结论 人参-茯苓可能通过干预TNF、NFKB1、IL6、PTSG2等调控癌症相关和炎症相关途径来防治结直肠癌。
2019(3):93-9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3.015
摘要:目的对扶阳法干预阳虚质的可能机理进行探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建议。方法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阐述阳虚质的形成机制及扶阳法干预阳虚质的作用机理。结果 温阳药物能够上调血清LDH、T3、T4、IgM、IgG、C3水平,提高NK细胞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下调TSH水平,干预调控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信号传导等方面的基因表达结果。结论 扶阳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内分泌、免疫系统的部分指标,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来改善阳虚质人群的体质状态。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