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段金连 , 李月 , 张路梅 , 董鲜祥 , 杨榕 , 殷华 , 郭良 , 段为钢
2019(4):1-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01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药材的沾染性微生物及其去除的可行性,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药用部位为地下部分的丹参和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红花。模拟注射剂的生产步骤检测主要步骤药材沾染的微生物杂质。通过洗涤和冷冻干燥收集药材沾染的微生物,通过16S rRNA(细菌)和18S rRNA(真菌)高通量测序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通过鲎试剂检测各步骤样品中的脂多糖(LPS)的量。结果 2种中药材均沾染有高丰度的细菌和真菌,其中真菌沾染更为严重;相比之下,红花的微生物沾染比丹参严重。且沾染的LPS很大程度上可被洗除。结论 中药材的微生物及大分子沾染不容忽视,但可被洗涤进行大部分去除。
2019(4):9-1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02
摘要:目的观察宁肾祛湿化瘀汤对狼疮肾炎小鼠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方法复制狼疮肾炎(LN)小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宁肾祛湿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为无造模及生理盐水干预,模型组生理盐水干预,宁肾祛湿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19.5、39、78 g/kg浓度灌胃干预。干预8周后,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肾,采用qPCR检测肾组织中AT1R、HIF-1α、HO-1 mRNA表达。结果 造模后第8周,空白组蛋白尿发生率0%,模型组小鼠蛋白尿发生率100%;宁肾祛湿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蛋白尿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存在剂量趋势;肝、肾、肠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均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ELISA显示血清中IgG、IgG1、IgG2含量明显增加(P<0.05),提示狼疮肾炎小鼠造模成功。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中AT1R、HIF-1α、HO-1 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宁肾祛湿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AT1R、HIF-1α、HO-1 mRNA表达降低(P<0.05),且存在剂量趋势。结论 宁肾祛湿化瘀汤可改善狼疮肾炎小鼠模型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肾脏中AT1R、HIF-1α、HO-1 mRNA表达有关。
2019(4):15-2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03
摘要:目的考察天麻80%乙醇提取物(以下简称“天麻醇提物”)对小鼠下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天麻醇提物组不同处理时间组,采用阻断股动脉法复制小鼠下肢缺血模型,造模后连续给予天麻醇提物(0.94 g/kg),分别于给予受试物后第1、3、7、14天,采用激光散斑扫描仪检测血流量,观察血流恢复情况;q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pt2)mRNA的表达;术后7、14 d采用免疫荧光三标法(Ki67/Tomato-Lectin/DAPI)标记腓肠肌组织新生血管。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天麻醇提物组术后3、7 d,缺血侧血流增加(P<0.001)、Ki67阳性表达增多;术后1、3 d,缺血侧VEGF-A、Angpt2 mRNA的表达上调(P<0.01、P<0.05);术后7 d,VEGFR-2和Angpt2 mRNA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天麻醇提物能够促进小鼠下肢缺血模型的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A及其受体VEGFR-2、Angpt2的表达相关。
白方会 , 李慧 , 徐茜 , 贾东佩 , 郭力硕 , 郭跃 , 陈宝田 , 张保朝
2019(4):21-2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04
摘要:目的探究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中脑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偏头痛组、正天丸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7 d后硝酸甘油皮下注射造模。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痛觉阈值变化,免疫荧光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测各组大鼠中脑内P2X3受体的表达。结果 正天丸组耳红和挠头持续时间均较偏头痛组缩短(P<0.001)。造模后偏头痛组疼痛阈值较造模前及同期空白组均明显下降(P<0.05);正天丸组造模后1.5 h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头痛组P2X3受体在中脑内多数神经核团均呈明显高表达状态,正天丸组表达强度较偏头痛组降低。偏头痛组和正天丸组P2X3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升高(P<0.001);正天丸组P2X3蛋白表达较偏头痛组降低(P<0.001)。结论 中脑内P2X3受体的活化介导了偏头痛的痛觉信息传递,正天丸的抗偏头痛作用与其抑制中脑内P2X3受体过表达有关。
2019(4):26-3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05
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对小柴胡汤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 WDKSP),查阅并选定小柴胡汤治疗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对选定的文献进行筛选和信息提取,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共选入7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68, 95%CI(2.98,-7.33)],治疗组可以降低空腹血糖(MD=-1.14,P<0.01)、餐后2h血糖(MD=-1.88, P<0.01)、糖化血红蛋白(MD=-1.05, P<0.01)、甘油三酯(MD=-1.29,P<0.01)水平,但在降低胆固醇方面2组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MD=-2.26,P=0.17)。结论 小柴胡汤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邓超胜 , 张超源 , 吴晋芳 , 罗菁 , 崔韶阳 , 梁文坚 , 王曙辉
2019(4):31-3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0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23日,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1 436名患者。Meta分析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0,95%CI(1.15,1.25),P<0.000 01],减轻患者腹痛症状[RR=-1.65,95%CI(-2.10,-1.20),P<0.000 01]及压痛症状持续时间[RR=-2.03,95%CI(-2.75,-1.31), P<0.000 01],促使体温尽早恢复正常[RR=-2.14,95%CI(-2.45,-1.83),P<0.000 01],降低患者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数[RR=-1.58,95%CI(-2.43,-0.73),P<0.000 3]、中性粒细胞比值[RR=-4.50,95%CI(-5.95,-3.05),P<0.000 01]及血清CRP[RR=-2.17,95%CI(-2.53,-1.81),P<0.000 01]。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局部(腹痛和压痛症状)及全身(体温)持续时间,降低炎症指标,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参差不齐,上述结论仍需更高质量文献支持。
范美玲 , 崔晓萍 , 王海静 , 杨攀 , 刘露 , 吴小燕
2019(4):39-4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07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base)、维普数据库(VIP Datebase)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语种为中文或英文,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5月17日,按照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法进行检索。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检索,提取结局指标,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1 04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文献23篇,2 01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 054例,对照组9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克罗米芬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OR=1.77, 95%CI(1.34,2.21)]、妊娠率 [OR=1.82, 95%CI(1.64,2.02)]、流产率[OR=0.19, 95%CI(0.09,0.41)]方面,较单纯应用克罗米芬效果好;在提高排卵率[OR=0.04, 95%CI(-0.09,0.17)]方面,与克罗米芬疗效相当;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健。结论 中药联合克罗米芬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2019(4):46-5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0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对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CNKI、CBM、WanFang、VIP、PUBMED数据库,纳入数据库内2018年10月前有关中药内服对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FD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8篇文献,试验组1 074例,对照组1 069例,共2 14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胃肠促动力药比较,中药内服在提高有效率[RR=1.25,95%CI(1.20,1.30),P<0.000 01]、改善中医症状[MD=-3.29,95%CI(-4.17,-1.87),P<0.000 01]和西医症状(P<0.000 01)等方面有优势;但未能降低不良反应[RR=0.71,95%CI(0.35,1.43),P=0.33]。结论 中药内服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FD更有效,2种治疗方案安全性相当。
吴晶晶 , 程亦勤 , 陈红风 , 胡升芳 , 叶媚娜 , 王冰 , 孟畑 , 殷玉莲 , 周悦 , 仲芫沅
2019(4):52-5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09
摘要:目的探讨粉刺性乳痈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依据设计好的问卷,对270例粉刺性乳痈患者进行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粉刺性乳痈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按在本研究患者群中出现的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以下5方面:乳络(乳腺导管)不通畅,局部外伤,饮食不节,月经周期和产后哺乳状态,其他相关因素有高泌乳素血症、精神类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病史,还有压力、劳累等。结论 粉刺性乳痈发病相关因素包括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2个方面,致病因素当属乳络内分泌物(似粉刺样分泌物)的积聚,诱病因素以乳络不通畅、外伤、饮食不节最常见。
2019(4):57-6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10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和Embase 1959年8月-2019年2月国内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全部相关文献,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1篇文献,共使用腧穴72个,涉及的穴位总频次865次。腧穴运用频次较高的是膻中、乳根、少泽;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任脉应用频率较高;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胸腹部,而特定穴的用穴频次和用穴个数最高的均为五输穴。结论 临床上针刺治疗产后缺乳以选用膻中、乳根、少泽最为常见,常用经脉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局部选穴以胸腹部为主,并重视五输穴和募穴的临床运用。
2019(4):62-6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11
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临床文献的取穴规律进行归纳分析。方法 参考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WanFang Data,WF)、维普(China Se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VIP)、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并从中摘取2000年1月-2019年6月以来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类文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临床取穴规律特点。结果 共纳入32篇文献,涉及腧穴25个:①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会阳、次髎、中髎、中极;②腧穴关联度:会阳-中膂俞、次髎-三阴交(会阳)、大赫-委中;③涉及到的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占总频次的81.2%;④腰骶部选穴部位频次最高,占选穴部位总频次的53.4%。结论 以数据挖掘技术的方式总结出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腧穴和经脉的内在规律,以会阳、次髎、中髎、中极最为常用,电针为主,采用局部(病位)(腰骶部)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则相结合的取穴方式,为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选穴依据提供循证依据。
2019(4):69-7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12
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丹栀逍遥散各药物活性成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靶点,探讨丹栀逍遥散(DZXYP)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丹栀逍遥散中各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和 SwissTarget Prediction预测相关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挖掘已知的PCOS基因靶点。结合药物的预测靶点及疾病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疾病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最后采用 DAVID数据库和Cytoscape对关键节点进行生物功能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丹栀逍遥散8味药共筛选出142个活性成分,预测出483个相关靶点;经过数据检索得到PCOS相关靶点3 619个,与药物有140个交集。对核心靶点共富集出286个生物学过程(BP)、81个分子功能(MF)和34个细胞成分(CC),以及83条KEGG通路。结论 丹栀逍遥散可能是通过对多个靶点作用,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PI3K/Akt)、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胰岛素抵抗(IR)等多个信号通路,改善PCOS的炎症状态、恢复胰岛素敏感性以及降低雄激素的合成起到治疗PCOS的作用,为丹栀逍遥散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阐释以及为进一步开展其药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2019(4):76-8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13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来探索杜仲干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内检索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生物活性成分并进行筛选,并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筛选出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的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的作用靶点。利用PPI数据库构建杜仲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作用的交互靶标;并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关系图,通过STRING数据库、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和KEGG Pathway数据库等进行蛋白互作关系分析、靶点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出杜仲生物活性成分147个,预测出杜仲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相关的靶点42个。富集分析显示,杜仲干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关键靶点主要与骨代谢平衡、血管新生和炎症反应有关。结论 杜仲可以多靶点、多途径的来防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叶艳玲 , 廖建青 , 袁少蕾 , 姚小燕 , 许晓风 , 熊倩倩 , 钟东昇 , 吴净
2019(4):82-8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14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外治法的用药、功效和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建库至2019年8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将纳入文献中的中药、功效和证型用Excel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运用频数、百分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共纳入文献216篇,通过整理得出20个中医证型,其中瘀毒互结、气阴两虚、浊毒内蕴、瘀血阻络、脾肾亏虚等为主要证型;统计的方剂功效25个,主要是应用泻法(活血化瘀、化瘀解毒、化瘀泄浊、活血利水、利湿降浊),补法(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温肾健脾、滋阴补肾)和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补肾活血、养阴活血);使用频率最高的30味中药依次是: 大黄、牡蛎、丹参、蒲公英、黄芪、附子、当归、川芎、茯苓、槐花、牡丹皮、赤芍、龙骨、地榆、红花、泽泻、白花蛇舌草、六月雪、甘草、桂枝、肉桂、土茯苓、山药、益母草、黄连、白术、桃仁、牛膝、黄柏、麻黄。结论 应用文献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目前文献中报道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证候、功效及用药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为临床辨证施治和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019(4):88-9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15
摘要: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有效医案348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和提取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 348张初诊处方中涉及66味中药,以垂宁方为化痰祛瘀法基本方,通过辨证配伍分析产生潜在新处方7张。结论 通过TCMISS初步揭示了化痰祛瘀法为基本大法基础下,随证配伍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处方用药规律,为总结课题组中医药临床用药经验提供客观方法,有助于为中医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提供新的思路。
2019(4):94-9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16
摘要: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且易反复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而p38MAPK信号通路作为生物体内细胞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p38MAPK信号通路与哮喘的关系,以及中药基于p38MAPK通路作用于哮喘的机制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19(4):99-10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4.017
摘要:查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显示,含黄芩抗抑郁方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含黄芩抗抑郁方主要为柴胡类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临床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主要的抗抑郁机制涉及调节HPA轴、脑内单胺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