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薏苡附子败酱散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9(5):1-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1

      摘要 (1182) HTML (0) PDF 1.91 M (174)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凋亡机制。方法 应用C57BL/6荷瘤小鼠模型考察薏苡附子败酱散动物体内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24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顺铂阳性药物组(5 mg/kg)、薏苡附子败酱散低、高剂量组(7.735、15.47 g/kg),灌胃14 d。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研究薏苡附子败酱散不同生药浓度(10、20、30、40、50 mg/mL)及不同处理时间(24、48、72 h)对Hepa1-6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蛋白水平。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组、薏苡附子败酱散不同剂量组均可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药组、薏苡附子败酱散组均能够明显抑制 Hepa1-6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薏苡附子败酱散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可使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薏苡附子败酱散具有抗肝癌效应,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调控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有关。

    •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2019(5):7-1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2

      摘要 (1038) HTML (0) PDF 1.77 M (174)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心肌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四君子膏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饮食失节+耗气破气+劳倦过度的方法复合因素造模,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隔日进食,每日上午灌服大黄溶液,下午强迫负重游泳至力竭;边造模边给药,每日下午分别给大鼠灌喂等量生理盐水、四君子汤(2.95 g/kg)及四君子膏低、中、高剂量(1.8、3.6、5.4 g/kg)溶液,连续给药28 d。实验第29天取材,高倍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变化,心肌匀浆测定SOD、MDA水平。结果 空白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排列整齐有序;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排列紊乱,水肿严重;给药组大鼠心肌结构损伤均较模型组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力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各组大鼠相较于模型组心肌SOD活力均有所升高,MDA含量均降低(P<0.05),其中四君子汤与四君子膏低剂量溶液作用效果相当,四君子膏高剂量溶液作用效果最好。结论 颗粒剂四君子膏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能减轻心肌结构损伤,提高组织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保护心肌。颗粒剂膏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颗粒剂可运用于膏剂的制作。

    •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2019(5):12-1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3

      摘要 (1034) HTML (0) PDF 636.90 K (183)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乳果糖治疗,试验组则判断患者的中医证型,予以采用相应的中药汤剂联合中医特色疗法,疗程为8周;剔除脱落的病例,最终试验组完成70例,对照组69例。采用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量表、用药安全性情况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1)试验组可显著改善便秘患者的相关症状,在大便性状、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排便频率、下坠、排便时间、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口渴喜饮、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疲乏、失眠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2)试验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身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焦虑和担心、满意度4个维度方面,其疗效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亚组4个证型通过中医辨证,分别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济川煎加减、增液汤合润肠丸加减及芪榔合剂4种汤剂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后,疗效相当。(4)临床使用安全,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咳嗽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019(5):17-2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4

      摘要 (1161) HTML (0) PDF 1.50 M (194)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有关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单纯中医药治疗为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治疗过敏性咳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文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计1 223例患者,其中,单纯中医药治疗组610例,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6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6,1.29),P<0.000 01],按年龄段进行亚组分析的总有效率亦是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效应Z=2.01,P<0.000 01,MD=-2.23,95%CI(-4.41,-0.06)],治疗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总效应Z=1.66,P<0.000 01,SMD=-3.37,95%CI(-7.34,0.61)]。结论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安全性高。但因受限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和数量偏低,使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故仍需开展更高质量RCT来进一步证实。

    •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体质及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2019(5):23-2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5

      摘要 (948) HTML (0) PDF 612.04 K (194)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体质及证候学规律。方法 选定本院男科门诊及住院部中680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年龄分布在45~70岁之间,对每位患者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及症状评分,对诊断伴有前列腺炎的患者均纳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中医证候学及体质问卷调查。全部结束调查后,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对象的证候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82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实性体质居多,其中血瘀质最多(47.12%);中医证型以肾虚夹杂血瘀最常见271例(70.94%)。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瘀血体质较多,单纯证型较少,虚实夹杂较多,以肾虚血瘀为主。

    • 从“痰”论治心系病

      2019(5):28-3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6

      摘要 (992) HTML (0) PDF 692.39 K (206) 收藏

      摘要:由于心的病理生理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病与"痰"的关系密切相关。眩晕多痰浊上蒙清窍,胸痹心痛、心悸多痰瘀互结心胸,心衰多痰饮阻于心肺。临床运用燥湿祛痰、通阳泄浊、豁痰开结、化痰逐饮、健脾化痰等法治疗心病收效显著。

    • 丹蛭降糖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2019(5):33-3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7

      摘要 (1048) HTML (0) PDF 465.86 K (161)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午5月安徽省中医院内分泌科80例确诊的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病人均按标准进行常规血糖控制、饮食和血压控制等生活习惯方面的指导。对照组采用单一的缬沙坦(80 mg/d)治疗,观察组则施用丹蛭降糖胶囊(5.25 g/d)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SCr)等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在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FPG、2hPG、UAER、NAG、mALB、BUN、SCr等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都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PG、2hPG、UAER、NAG、mALB、BUN、SCr等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在病理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提升,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较好。

    • 麻杏咳宁汤加减方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2019(5):37-4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8

      摘要 (926) HTML (0) PDF 501.27 K (16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麻杏咳宁汤加减方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麻杏咳宁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2组治疗后,患者咽痒、咳嗽、咽干等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杏咳宁汤加减方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穴规律*

      2019(5):41-4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9

      摘要 (1131) HTML (0) PDF 629.41 K (203)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文文献,探求其选穴规律,冀为临床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 检索CNKI、万方、维普3大中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15年文献,合并重复文献,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有效文献,对最终纳入文献中腧穴名称出现频次进行排序,分析排序前20位的腧穴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 758篇,最终有效文献472篇,涉及腧穴名称144种,腧穴的总使用频次为1 664次。排序前20位的腧穴依次为颈夹脊穴、风池、曲池、合谷、外关、肩井、大椎、手三里、后溪、天宗、阿是穴、天柱、肩髃、肩中俞、大杼、肩外俞、肩贞、风府、列缺、百会。结论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主要以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督脉腧穴为主,以手太阴经和阿是穴为辅;选穴部位主要集中于颈肩部和上肢部,其次为背部和颠顶部。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选穴规律*

      2019(5):46-5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010

      摘要 (1039) HTML (0) PDF 1.16 M (173)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古今临床文献中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选穴规律。方法 全面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WF)、维普等数据库系统中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以腧穴为主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选腧穴、穴位归经及特定穴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高频腧穴进行二阶、三阶关联规则分析,制作相关的网络图。结果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主要选穴特点是远近配合、循经取穴。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是翳风、听宫,本次研究所选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手少阳三焦经,特定穴中则常选用五腧穴。结论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多依证型不同而辨证选穴取经,以局部选穴和远端配穴相结合,临床上选用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交替使用,可改善局部耳内循环, 恢复听力;选用太溪、太冲、中渚、三阴交、丰隆等穴可起到补肾益精,疏肝泄火,健脾化痰等作用。

    • 腕踝针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观察*

      2019(5):51-5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11

      摘要 (1033) HTML (0) PDF 507.67 K (231)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腕踝针治疗组与常规西医治疗组各28例。常规西医治疗组: 给予双氯芬酸钠栓一枚(50 mg)纳肛,出现严重疼痛的患者给予曲马多注射液一支(100 mg)肌肉注射镇痛,并配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10 mg静脉输液治疗; 腕踝针治疗组: 选取下2、下5的方位腕踝针进针镇痛治疗,留针时间为1.5 h。比较2组病人的肾绞痛的疼痛缓解程度及其临床疗效;两组病人都予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后5、10、15、30、45、60 min的疼痛缓解程度评估。结果 2组患者肾绞痛治疗后5 min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min 腕踝针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后15、30、45、60 min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腕踝针治疗组的肾绞痛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腕踝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85.7%(24/28),较常规西医治疗组的75.0%(21/28)(P<0.05)疗效更具优势。结论 腕踝针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

      2019(5):55-6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12

      摘要 (1220) HTML (0) PDF 2.22 M (193)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银翘散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URTI疾病相关靶点,继而获取银翘散和URTI的交集靶点,结合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实现“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可视化,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银翘散共有150个活性成分和117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了连翘脂、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连翘醇、豆甾醇等,关键靶点主要涉及IL-6、TP53、MAPK1、APP、VEGFA、TNF等基因。靶点富集分析结果表明,GO功能相关条目479个,主要涉及炎症、应激反应、免疫应答、信号传导等方面;KEGG相关通路121条,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银翘散主要作用于IL-6、TP53、MAPK1、TNF等核心靶点,通过抗炎、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相关通路来发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 基于SREBPs靶点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治疗作用Meta分析*

      2019(5):62-6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13

      摘要 (1007) HTML (0) PDF 1.83 M (183) 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观察中药是否可以通过调控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S)相关靶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方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治疗组可以明显减少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P<0.000 1),总胆固醇(TC)(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LDL-C)(P<0.000 01),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0.000 01),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00 01),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P<0.000 01),抑制SREBP-1c mRNA(P<0.000 01),对高密度脂蛋白(HDL-C)(P=0.06)无明显作用。结论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发现中药可以通过调节SREBP-1c相关靶点降低NAFLD大鼠的血脂,改善其肝功能,进而治疗NAFLD,为指导临床用药和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药理学依据。

    • 张玉珍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后期的证候用药规律*

      2019(5):70-7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14

      摘要 (1003) HTML (0) PDF 2.83 M (206) 收藏

      摘要: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张玉珍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后期患者门诊初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636首,涉及中药157味,包括6种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型、脾虚痰湿型、肝经郁火型、脾肾两虚型、气滞血瘀型、肝郁脾虚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各个证型的组方规律,得到核心处方。分析结果提示张玉珍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后期用药以补肾健脾疏肝为主,兼顾化湿、清热、活血,体现了“从肝脾肾论治,攻补兼施,调和气血水”的治疗思路。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文岩治疗乳腺癌用药组方规律*

      2019(5):75-8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15

      摘要 (980) HTML (0) PDF 1.31 M (207)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方文岩治疗乳腺癌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方文岩主任治疗女性乳腺癌门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其治疗乳腺癌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184首,涉及中药200味,对处方的用药频次、常用药对、性味归经等进行分析,其中,频次≥35的高频药物有32味,排名前5位中药为柴胡、半夏、牡蛎、黄芪、当归;设置支持度个数50,置信度0.97,频率≥50的药对109个,排名前3位高频药对为半夏-黄芩、半夏-甘草、半夏-当归,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经居多,最终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 方文岩治疗乳腺癌以扶正、疏肝健脾、通络为主,体现其"扶正祛邪通络"的学术思想。

    • 基于文献研究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及遣方用药规律*

      2019(5):81-8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16

      摘要 (1015) HTML (0) PDF 1.01 M (157)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期刊文献,提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分型、方药使用的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证候、证素和方药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 共检出1 518篇文献,纳入研究的文献共81篇;总共获得24种证候,最常见的6种证候为湿热蕴结证、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痹证、寒湿痹阻证和痰浊阻滞证;共得到14种证素,其中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为肾、肝、脾,而湿、热、血瘀、痰为主要的病性证素;共提取出方剂84首,使用最多的前3首方为痛风汤、四妙散和四妙汤;累计使用182味中药,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和祛风湿药最常用。结论 初步总结了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见证候和方药使用情况,为形成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共识提供参考。

    • 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口疮的成方制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2019(5):8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17

      摘要 (1127) HTML (0) PDF 1.19 M (185)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口疮的成方制剂的剂型、功能主治、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组合,为临床治疗口疮的辨证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治疗口疮的成方制剂的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与主治,录入Microsoft 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用药频次;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对处方核心组合进行统计分析(支持度为10%,置信度100%);采用熵聚类算法统计2-3个不同成分间的关联系数(支持度为8,惩罚度为2);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 挖掘得出86种成方制剂及其处方,以丸剂、散剂、片剂等多见,包含药物148味,使用频次较高为冰片、甘草、大黄、黄芩等,药物四气五味以苦寒为主,主要归肺胃心脾经,治疗证型较多为热毒炽盛证、热毒攻喉证等,常用核心配伍包括“黄芩-大黄”“黄连-甘草”等,挖掘得出新方组合“珍珠-川贝母-灯心草-天花粉-没药”等4首。结论 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治疗口疮的成方制剂的组方规律,由核心药物组合成新方,可为临床辨证使用及研发治疗口疮成方制剂、新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 ADAM17对血小板GPIbα 受体的切割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的一个作用靶点?*

      2019(5):91-9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18

      摘要 (1066) HTML (0) PDF 726.80 K (174) 收藏

      摘要:GPIbα(glycoprotein Ibα) 是血小板表面重要的黏附受体GPIb-IX-V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其细胞外配体结合片段可在基质金属蛋白酶ADAM17/TACE的作用下发生剪切脱落,削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配体与血小板的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血小板功能调控机制。笔者前期研究发现中药赤芍、红花和黄芪中的活性成分芍药苷(PF)、羟基红花黄色素(HSYA)和某些黄芪皂苷单体(AS-III),以及复方活血胶囊均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中的ADAM17,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多种炎症相关蛋白(如TNFR1和EGFR配体)的胞外片段脱落,调控炎症过程、激活保护性信号通路。本文通过综述血小板膜受体GPIbα的功能、ADAM17的激活机制及其对血小板GPIbα受体的切割作用,推测血小板ADAM17可能是中药活血化瘀作用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为研究和阐明中药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 艾烟的芳香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9(5):98-10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5.019

      摘要 (1318) HTML (0) PDF 615.03 K (163) 收藏

      摘要: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重要组成部分,艾草性苦味温,气味芳香,温通作用显著。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点燃后熏灸人体穴位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等功效。目前对于艾灸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现代研究多认为是综合效应产生作用,如艾灸过程中的温热效应、艾的药性作用等。 在艾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并伴随有独特的芳香气味,有学者认为艾烟与灸法有着密切关系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与芳香疗法有关。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艾烟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从芳香气味角度为深入开展艾烟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