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PET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肝阳上亢证模型脑功能变化*

      2019(6):1-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01

      摘要 (1233) HTML (0) PDF 6.39 M (193)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技术,探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肝阳上亢证脑功能成像的改变。方法 取8只SHRs作为模型组,10只正常清洁级SD大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给予附子汤灌服28 d造模后,将两组大鼠分别进行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脑功能成像扫描,应用SPM2图像分析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双样本t检验,得到SHRs肝阳上亢证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区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有右侧间脑、中脑顶盖、丘脑、基底核、两侧大脑半球、尾状核、纹状体、屏状核、尾状核(P<0.05);而葡萄糖代谢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大脑半球、联合纤维、胼胝体(P<0.05)。结论 PET可以直观显示自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功能改变的特定脑区,为临床早期诊断,防治高血压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可靠依据。

    • 小红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NO、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2019(6):9-1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02

      摘要 (1123) HTML (0) PDF 606.06 K (189)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小红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O、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片组(300 mg/kg)、小红参低、中、高剂量组(56.7、170、280 mg/kg)。各组预防性给药14 d,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使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NO含量、eNOS活性和心肌组织中ROS、CAT、T-AOC、ATP的含量及心肌细胞线粒体ATP酶和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NO、CAT、T-AOC的含量和eNOS的活性,线粒体能量代谢ATP酶及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心肌组织中ROS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红参低剂量组对Na+-K+-ATP酶和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方丹参片组和其它小红参剂量组均能提高NO、CAT、T-AOC的含量和eNOS的活性及线粒体能量代谢ATP酶和心肌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同时降低心肌组织中ROS水平(P<0.05)。结论 小红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中NO水平、抗氧化及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

    • HPLC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余甘子中4种成分的含量变化*

      2019(6):14-1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03

      摘要 (1011) HTML (0) PDF 1.10 M (19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余甘子中4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并研究在不同pH条件下4种成分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余甘子中焦性没食子酸(Pyrogallic acid,PA)、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1, 3,6-O-三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3,6-tri-O-galloyl-β-D-glucose,TGG)和1, 2, 3, 4, 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 2,3, 4, 6-penta-O-galloyl-β-D-glucose,β-PGG)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键合硅胶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0 μL,测定不同pH条件下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PA、GA、TGG和β-PGG分别在0.0229~0.2290mg/mL(r=0.9996,n=6),0.0148~0.1480 mg/mL(r=0.9991,n=6),0.0018~0.0180 mg/mL(r=0.9998,n=6),0.0031~0.0310 mg/mL(r=0.9993,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余甘子中的PA在pH为2时含量最高;GA在pH为5时含量最高;TGG在pH为4时含量最多;β-PGG在pH为3时含量最高。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余甘子中PA、GA、TGG和β-PGG 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研究不同pH条件下余甘子中的PA、GA、TGG和β-PGG的含量变化,可为余甘子中相关成分的质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基于现代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规

      2019(6):20-2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04

      摘要 (1121) HTML (0) PDF 642.80 K (226)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现代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代谢综合征(Met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所收录的MetS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MetS总体证型、证素分布以及不同地区、性别条件下证型分布进行频数统计或构成比分析。结果 从34篇文献中得到 32个证型和16个证素,痰热蕴结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是主要证型;病性证素依次以痰、火(热)、阴虚、气虚、湿、血瘀为主;病位证素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肝、肾、胃;不同地区、性别条件下证型分布存在差别。结论 各文献研究中MetS主要中医证型基本保持一致,但仍需应充分考虑地区、性别、合并疾病、年龄、病程等可能影响辨证偏倚的因素。

    • 煨脓长肉中医外治法促进伤口愈合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2019(6):26-3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05

      摘要 (1096) HTML (0) PDF 2.49 M (176)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国内煨脓长肉理论下中医外治法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收集煨脓长肉外治法促进伤口愈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中医与西医常规促进伤口愈合外治法的临床有效率,以及有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煨脓长肉理论下中医外治法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优于常规西医外治法,如凡士林油纱条、康复新液、0.1%利凡诺纱条等;但本文遗憾点在于纳入的研究大部分并未报道复发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无法对这些指标进一步分析。结论 本研究显示,与常规促进伤口愈合的西医外治法相比,煨脓长肉中医外治法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更好的疗效;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所以日后需要设计严谨、合理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疏肝法治疗癫痫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019(6):33-3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06

      摘要 (1017) HTML (0) PDF 2.53 M (204) 收藏

      摘要:目的该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疏肝法治疗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CNKI)中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获得相关数据后,通过使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文纳入随机对照试验8项,共67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41例,对照组329例。疏肝法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抗癫痫药物,脑电图改善率、发作频次、QOL-31(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等结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比于西医常规治疗癫痫,疏肝法治疗癫痫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疏肝法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但由于目前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此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 虞坚尔教授辨治小儿重度胆汁淤积性黄疸经验*

      2019(6):39-4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07

      摘要 (1141) HTML (0) PDF 816.05 K (199) 收藏

      摘要:虞坚尔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小儿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小儿难治性疾病中,特别是重度胆汁淤积性黄疸,虞教授提倡中西医结合,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标本兼顾,各取所长。在中医治疗方面,虞教授专注于“利胆退黄、调脾疏肝、活血祛瘀、扶正固本”四个方面,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祛邪并举,正气复而黄自去。

    • 5种针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性网状Meta分析*

      2019(6):45-5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08

      摘要 (1153) HTML (0) PDF 3.43 M (197)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比较5种针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0日之前,搜集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电针、针刺、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由2名评价者单独提取,并相互核对,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名再次核对并讨论解决。数据处理采用Stata 14.0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 4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示: 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热敏灸、穴位贴敷均优于西药,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疗效排序方面热敏灸最优、其余依次为穴位贴敷、埋线、针刺、电针、西药。结论 5种不同针灸相关疗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率方面,热敏灸效果最佳。

    • 针灸治疗耳鸣的现状及文献质量评价*

      2019(6):53-5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09

      摘要 (1255) HTML (0) PDF 1.97 M (188)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近30年来针灸治疗耳鸣的临床文献,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检索维普数据网(VIP)、中国知网(CNKI)1989~2018年间涉及针灸治疗耳鸣的临床文献,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临床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SPSS Clementine 软件中Apriori算法等进行信息挖掘。结果 经统计发现纳入的175篇文献中,虽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耳鸣的主穴主要为听会、翳风、听宫,但是只有54.15%的支持度;Jadad分析统计高质量文献仅有13篇(7.43%);有明确诊断标准的文献103篇(58.86%);明确提出疗效判定标准的文献63篇(36%);随机对照文献117篇(66.86%)。结论 近30年来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组方有一定规律可循,但由于高质量文献数量较少,不能完全客观、透明的反映临床研究,所以只能一定程度上说明针灸治疗耳鸣采用听会、翳风、听宫较多。故临床需要设计更为严谨的试验方案,为今后临床治疗与试验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 穴位贴敷联合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9(6):59-6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10

      摘要 (1115) HTML (0) PDF 568.16 K (175)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乳癖消口服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探讨中医药干预治疗该病的优势。方法 将6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乳癖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以及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临床证候积分也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血清雌二醇(E2)、垂体泌乳素(PRL)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升高(P<0.05), 且观察组FSH上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中药穴位贴联合乳癖消可调节激素水平改善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杜仲-续断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2019(6):63-7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11

      摘要 (1119) HTML (0) PDF 4.57 M (201)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杜仲-续断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网络数据库对杜仲-续断2味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筛选和挖掘,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以 GeneCards 及 OMIM 在线分析平台挖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作用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杜仲-续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蛋白互作网络图(PPI),然后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杜仲-续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利用 David 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生物通路及富集分析。结果 杜仲-续断药对成分-靶点网络图包含36个有效成分,相对应靶点1 785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靶点366个。其中β-谷甾醇、槲皮素和山柰酚可能是杜仲-续断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成分。核心靶点涉及 PTGS2、MMP3、TNF、IL-6、IL-1B等2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这些靶点参与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23条通路。结论 杜仲-续断药对中的β-谷甾醇、槲皮素和山奈酚等有效成分可能通过IL-6、IL-1B、TNF、MMP3、PTGS2等靶点作用于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为进一步分子生物学验证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含木香中成药的证治及配伍规律*

      2019(6):72-7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12

      摘要 (1086) HTML (0) PDF 2.79 M (225)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所有含木香中成药处方的证治及配伍规律,为木香的临床运用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和改进的互信息法对含有木香中成药处方中的药物分布、性味归经、主治证候及疾病进行统计,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和证治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含木香中成药处方451首,主治证候106种,主治疾病128种,核心药对7对。其中,高频主治证候为食积证、气滞血瘀证,其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木香顺气散和香附四物汤;高频主治疾病为积滞和腹痛,其对应的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木香顺气散和香砂六君子汤。结论 《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木香的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上的运用最为广泛,于其他方面的应用较少;其治疗食积证和积滞病均以木香顺气散为基本方;治疗气滞血瘀证和腹痛病,分别以香附四物汤和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木香在抗炎、抗菌及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新药研发仍需进一步研究。

    • 基于芳香温通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

      2019(6):79-8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13

      摘要 (1088) HTML (0) PDF 1.03 M (175) 收藏

      摘要:使用国家专利网、中国知网(CNKI)筛选出基于芳香温通法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及中医处方56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通过无监督熵层次聚类、软件集成改进互信息法、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基于芳香温通法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方规律。其中,用药频率≥10以上的中药有9味,处于前5位中药分别为冰片(28)、麝香(17)、苏合香(17)、川芎(15)、三七(13),将支持度个数及置信度分别设置为10、0.7,得到前3位药对频次是冰片、麝香(14),冰片、苏合香(14),苏合香、麝香(12),演化出核心药物组合14个,新处方7个。从中可以看出中医药基于芳香温通法治疗冠心病的同时兼以活血、行气化瘀,数据挖掘结果可为指导临床及开发新药提供参考。

    •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用药规律*

      2019(6):84-8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14

      摘要 (1058) HTML (0) PDF 1.61 M (173)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方式,收集近20年文献中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中药复方,探讨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将收集所得83个处方,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潜在的用药规律。结果 频数分析显示共涉及药物140味,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29味;聚类分析反映了清肺祛痰消痈、祛瘀止血、益气养阴的治疗方法;关联规则体现清热补虚为本病的基本方法,重视消痈排脓。结论 支气管扩张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在清热祛痰排脓的同时,要兼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 风邪入侵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

      2019(6):90-9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15

      摘要 (978) HTML (0) PDF 497.59 K (206)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从词源角度得出“六淫”具有无形侵入性,分析出六淫之首的风邪的病因学基础是“虫”。继而结合现代认识,得出风邪之“虫”主要包含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和大分子颗粒物。而大分子颗粒物存在中药注射剂中,继而通过比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得出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具有风邪属性,致病原为大分子杂质。本文还对风邪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防治提出参考意见。

    •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9(6):94-9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19.06.016

      摘要 (1361) HTML (0) PDF 646.99 K (214) 收藏

      摘要: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黄芩汤及其加减方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关于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多与免疫、信号通路、肠道菌群、氧化应激等途径有关。现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就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以下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