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夏恒 , 段金连 , 李月 , 邱玲 , 韩依伦 , 陈欢 , 黎勇坤 , 段为钢
2021(1):1-1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01
摘要:目的发现并证明大分子杂质是影响注射用聚山梨酯80安全性的因素,测定去大分子聚山梨酯80的主要物理常数。方法 理论分子量为1 310 Da的注射用聚山梨酯80原液用超滤膜得到组分A(>100 kDa)、组分B(10~100 kDa)和组分C(<10 kDa)。各组分冷冻干燥后获得各组分在原液中的比例。各组分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0%浓度,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进行豚鼠过敏和类过敏反应检查,同时用昆明种小鼠进行静脉注射的5 d毒性检查,并观察5 d恢复期。按照《中国药典》方法检测各组分的物理常数。结果 分子量大于10 kDa的组分占85%以上,聚山梨酯80原液、组分A和组分B能诱发过敏和类过敏反应,而组分C反应阴性。组分A和B能在5 d恢复期减慢体重恢复;根据器官指数变化,聚山梨酯80原液能导致小鼠肝脏、肾脏、脾脏和肺轻度损伤,5 d后仍不能完全恢复;其中肝肾损伤得到了显微病理支持。其中组分C对各器官的影响最小,且容易恢复。去大分子后(组分C),其增溶能力、粘度、密度、吸收光谱、pH和颗粒大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注射用聚山梨酯80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杂质,这些杂质是导致器官毒性、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去除大分子杂质能提高其安全性。
周薏 , 葛冰景 , 肖铁刚 , 曹红燕 , 戴彦成 , 阙任烨
2021(1):17-2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02
摘要:目的通过制作慢性铁过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逍遥散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对体内铁代谢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功效拆方研究,探索逍遥散中疏肝药、健脾药、养血药在整方疗效中的作用及地位。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50 mg/kg/d,连续7周制作慢性铁过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药物干预在造模同时每日通过灌胃的方式给予逍遥散全方、逍遥散去疏肝药、逍遥散去健脾药、逍遥散去养血药、去铁胺(DFO)。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铁(SI)、铁蛋白(SF)水平;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等;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蛋白(COL-1)的表达水平;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大鼠肝组织铁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功能ALT、AST明显升高,病理切片HE染色符合肝纤维化镜下表现,Ishak纤维化评分显著升高,Masson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肝组织内α-SMA、COL-1表达显著上升,血清铁、铁蛋白、肝脏总铁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全方及各功效拆方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肝功能ALT、AST,改善病理过程如Ishak评分及胶原染色半定量等均显著下降,肝组织α-SMA、COL-1表达显著降低,血清铁、铁蛋白、肝脏总铁含量亦明显下降,阳性对照药物去铁胺结果与逍遥散全方相仿。与逍遥散全方相比,逍遥散各功效拆方组均较整方疗效有显著降低。结论 逍遥散可显著改善慢性铁过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方中疏肝药、健脾药、养血药均对改善铁过载及纤维化有一定作用。推测逍遥散抑制铁过载维持铁稳态的作用可能是其疏肝、健脾、养血功效的核心机制。
黎晓菊 , 张晓梅 , 庹呈杰 , 张科涛 , 秦杰琛 , 张冰 , 黄之镨 , 赵庆
2021(1):24-2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03
摘要:目的研究生姜提取物在姜黄素催化下的光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试光照后的生姜提取液,加入姜黄素、未光照的生姜提取液,加姜黄素并经过光照的生姜提取液,对23种病原菌的抗菌活性。采用薄层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加入姜黄素的生姜提取液光照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 加入姜黄素的生姜提取液经光照处理后,对大多数菌株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尤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耻垢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增强显著。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显示加入姜黄素的生姜提取液在光照后,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 在姜黄素的催化下,生姜的化学成分在光照时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了抗菌活性更高的产物。
2021(1):30-4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0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血必净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血必净联合西医疗法对比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1项研究,4 8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必净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较单用西医疗法的总有效率更高[RR=1.20,95%CI(1.17,1.24)],腹痛缓解时间[MD=-1.64,95%CI (-1.87,-1.40)]、腹胀缓解时间[MD=-1.48,95%CI (-1.78,-1.18)]、住院时间[MD=-4.84,95% CI(-6.78,-2.90)]更短,降低血淀粉酶[MD=-112.45,95% CI (-152.24,-72.67)]、白细胞[MD=-2.44,95%CI(-3.13,-1.76)]、CRP [SMD=-2.12,95%CI(-2.51, -1.72)]、IL-6 [SMD=-2.11,95% CI (-2.54,-1.69)]、IL-8 [SMD=-1.98,95%CI(-2.57,-1.40)]、TNF-α [SMD=-2.06, 95% CI (-2.43,-1.68)]的作用更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必净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良好,值得推广。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小、文献质量低、异质性高、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2021(1):42-4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05
摘要: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痹证用药特点。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 筛选出83首处方,共涉及中药125味,使用频次前5位依次为桂枝、茯苓、白术、当归、苦杏仁,功效类别以补虚药为主,性味以甘温最多,归经主要涉及肺、脾、肝、心、肾、胃;关联规则得到10对常见组合,高频中药聚为4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个核心组合。结论 叶氏常从络病角度治痹,或通、或补、或通补皆施,重视肺脾,注重调和气血营卫,擅长通补奇经治法。
2021(1):47-5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06
摘要:目的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其中的三阴三阳与六气相结合,更是三阴三阳理论发展的新的模式。三阴三阳六气具有阴阳属性和五行属性,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贯穿始终。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对三阴三阳六气的相关记载,以及对三阴三阳、六气的追根溯源,分别从三阴三阳六气的概念、阴阳属性、五行属性、致病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三阴三阳六气的根源,而五行学说又是三阴三阳六气致病的核心思想,其致病特点分为单独致病和相兼为病,复杂而多样,熟练运用三阴三阳六气致病特点,并对司天、在泉、胜气、复气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能为临床辨证论治及治未病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视角。
2021(1):51-5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07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近6年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整理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2015年3月到2021年1月。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0标准对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研究,合计1 4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组对照西医组临床症状改善[总体有效率RR=1.23,95%CI(1.17,1.29),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针刺、电针、温针灸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且最佳干预可能性大小为电针(1.30)>温针(1.28)>针刺(1.2);症状积分的可信区间较窄,效应方向一致均指向针灸组且和无效线不相交;小钡条胃内残留量少[WMD=-3.11, 95%CI(-3.43,-2.80),P<0.000 01];针灸组降低血中胃泌素和胃动素的效果更明显[WMD=-28,95%CI (-45.92, -10.07),P<0.000 01]、[WMD=-82.66,95%CI(-115.78,-49.55),P<0.000 01]。有5篇文章涉及到39例不良反应的出现,其中针灸组18例,西医组21例。结论 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动力。亟待高质量、大样本RCT进一步的验证。
颜晓霞 , 周锐 , 姜淑云 , 李阳 , 俞艳 , 鲁潇莹
2021(1):60-6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08
摘要:目的析针灸推拿联合功能性训练和单纯功能性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5-2020年发表的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RCT,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 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onMed)全面检索,根据既定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通过I2检验评估研究间的异质性以选择拟合模型后,以儿童神经发育中期(3周岁)为界分亚组进行Meta分析;采用Egger检验检测发表偏倚,运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并评价结局指标的质量等级。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样本1 812例。联合治疗组为针灸推拿联合功能性训练,训练组为单纯功能性训练。结局指标显示联合治疗组疗效更优。主要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为89.19%,训练组为69.38%,其OR为3.75,95%CI为(2.86,4.92),且两个年龄段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Barthel指数:SMD=3.16,95%CI(2.91,3.40),P<0.000 1;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SMD=1.40,95%CI(1.08,1.73),P<0.000 1,3岁以内联合治疗的康复速度高于3~6岁联合治疗;综合功能评定(FCA):SMD=0.53,95%CI(0.35,0.71),P<0.000 1。Egger检验提示3个结局指标不存在发表偏倚。GRADE证据质量分级显示: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和FCA为中等级别,GMFM为低级别。结论 针灸推拿联合功能性训练能够提高小儿脑瘫运动障碍治疗疗效,加快康复进程。
朱文豪 , 周青 , 童东昌 , 张振 , 郭垠梅 , 宁迪敏 , 黄振 , 郑飘 , 田雪飞
2021(1):68-7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09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对雷公藤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预测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中筛选肝癌相关靶点;通过R语言软件映射得到雷公藤治疗肝癌靶点,并绘制韦恩图;在STRING网站构建治疗靶点PPI网络图;应用Cytoscape 软件构建"雷公藤-活性成分-靶点-肝癌"互作网络图;通过R语言软件对治疗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PubChem、RCSB PDB数据库,AutoDock、PyMOL软件对药物潜在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活性成分51个和潜在治疗靶点120个,靶点主要涉及酰胺结合、肽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乙型肝炎、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中。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对接得分大于-5kcal/mol占100%,即所有靶点与成分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证实了雷公藤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预测了雷公藤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任思思 , 范妤 , 郭东艳 , 李倩 , 陈阳 , 翟秉涛 , 史晓燕 , 段丽芳
2021(1):76-8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10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 TCMSP、Drugbank、Uniprot等数据库及参考文献获取中药柴胡-丹参的有效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平台检索有关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相关的靶标,并借助Venny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平台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R语言对其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预测“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在关键成分与作用靶标,进一步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其有效成分与慢性乙型肝炎HBcAg、HBeAg、HBsAg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其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可行性。结果 获得“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挥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73个,疾病潜在靶点985个。对其“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共有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可知,有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丹参酮等67个有效活性成分,PTGS2、ADRB2、HSP90AA1、ESR1等88个共有靶点。通过GO和KEGG分析可知,参与了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及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发挥其治疗作用。运用核心成分与靶蛋白对接可知,槲皮素、木樨草素与HBcAg、HBeAg、HBsAg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充分体现了“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复杂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方向。
2021(1):88-9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11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益气活血药对黄芪-川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TCMSP数据库筛选黄芪、川芎活性化合物及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转化为基因靶点,通过Cytoscape 3.8.0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在OMIM、DisGeNET、TTD数据库及文献报道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靶点,构建疾病-靶点网络。将化合物-靶点网络与疾病-靶点网络结合,筛选黄芪-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潜在核心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获得核心靶点PPI网络。将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黄芪-川芎药对的活性化合物17个,潜在核心靶点18个,包括IL-1β、NOS3、CASP3、BDNF等,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参与调节NO生物合成、细胞凋亡、炎症及免疫反应、血管生成及器官再生等机制,从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损伤。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揭示了益气活血药对黄芪-川芎"多组分、多靶点、多机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特点,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1(1):98-10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1.012
摘要:霍山石斛位于“九大仙草”之首,临床疗效显著,被收载于2020版《中国药典》中。其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和其它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本文对霍山石斛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为霍山石斛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