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1(2):1-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01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皂苷II(Astragaloside II,ASI II)调控CD45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CD45 PTPase)诱导抗肿瘤免疫效应,为黄芪临床应用于抗肿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复制H22 荷瘤肿瘤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ASI II组和ASI II + 抗CD45抗体组。药物干预21d后,测定瘤重和瘤径;MTT法测定模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力;qPCR评价各组脾淋巴细胞Th1细胞相关因子的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Th1(CD4+ IFN- γ+ T)细胞和Treg(CD4+ Foxp3+ )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ASI II组瘤径、瘤重和瘤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ASI II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力(OD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ASI II组小鼠脾淋巴细胞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及特异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因子(IL-4)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均为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SI II组脾淋巴细胞CD4+ IFN- γ+(Th1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CD4+ Foxp3+ (Treg细胞)比例低于模型组(P<0.05)。ASI II+CD45抗体组抗肿瘤效应、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力、细胞因子L-2、IFN-γ和 IL-4 mRNA表达均高于ASI II组;CD45抗体干预,减少了黄芪皂苷II促IFN-γ细胞比例升高(P<0.05),对ASI II诱导Treg细胞下调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黄芪皂苷II可能激活CD45 PTPase,诱导Th1细胞反应,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吕静 , , 李具宝 , , 廖建青 , , 何渝煦 , , 王琦 , △ , 李波
2021(2):7-1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02
摘要:目的 观察以活血通络为治法的骨痹合剂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Bcl-2相关凋亡启动子(Bad)、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和9(Caspase-3和Caspase-9)、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 KOA小鼠模型由Hulth法制备,造模成功后分为3组,分别予骨痹合剂、氨糖美辛溶于等体积的蒸馏水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持续灌胃8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关节软骨组织Bad、Caspase-3、Caspase-9、NF-κB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关节软骨组织Bad、Caspase-3、Caspase-9、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生理盐水组中软骨表面可见缺损且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软骨表面粗糙;与生理盐水组比,骨痹合剂组和氨糖美辛组软骨组织有明显改善,软骨表面细微裂隙减少,软骨细胞数目增加。生理盐水组中软骨表面Bad、Caspase-3、Caspase-9、NF-κB蛋白mRNA均高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骨痹合剂组Bad、Caspase-3、Caspase-9、NF-κB 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骨痹合剂通过下调软骨组织表面Bad、Caspase-3、Caspase-9、NF-κB 蛋白和基因表达,从而有效延缓KOA小鼠关节软骨退变病理进程。
李菊 , 赵荣华 , 陈鑫 , 何玉潇 , 牛璐璐 , 孙瑞芬△
2021(2):14-2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03
摘要:目的 探讨砂仁复方对5-FU所致大鼠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组、模型组、砂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粪便细菌16S rRNA 测序,i-Singer云平台数据分析,对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不同分类学水平菌群丰度进行分析。结果 砂仁复方可以增加模型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科等的丰度;降低普雷沃氏菌科等的丰度,并以低剂量效果最佳。结论 砂仁复方可以通过平衡肠道菌群,增加菌群多样性,并在不同分类水平下调节肠道菌群稳态来发挥肠道保护作用。
张敏 , 陈兴龙 , 李兰 , 龙俊君 , 罗永谋 , 唐丽萍 , 李勇△
2021(2):21-2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04
摘要:目的 研究泽泻95%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抑制CYP1B1酶的活性。方法 采用酶孵育反应实验测定泽泻醇提取物对CYP1B1酶的抑制活性,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PLC-IT-TOF/MS)技术,使用ESI离子源,Shimadzu Composition Formula Predictor软件定性分析活性物质。结果 泽泻醇提取物具有显著抑制CYP1B1酶的活性,抑制率为93.96%。通过多级质谱数据分析,结合氮规则和Scifinder数据库检索,从泽泻醇提取物中鉴定了25个原萜烷型三萜类成分,可能是抑制CYP1B1酶的主要成分之一。结论 本研究快速、准确分析了泽泻醇提取物中原萜烷型三萜类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杨艳 , 洪力 , 韦姗姗 , 姚政 , 季能博 , 徐寻 , 吕一航 , 王维 , , △
2021(2):30-3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05
摘要: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脂肪肝(FLD)患者糖脂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探究该地区脂肪肝痰瘀证候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从基因层面优化ZJU指数,并将其应用于FLD临床辨证分型的可能性。方法 以40例FLD痰瘀证型患者为病例组,无脂肪肝者40例为对照组,对总共80例样本测量身高、体质量,检测肝功能、血糖、血脂等血生化指标;同时进行肝脏B超检查,后期检测APN rs2241766、APN rs1501299、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PNPLA3 rs738409 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结果 本次调查的ZJU指数显示对照组(33.26 ± 2.83)与病例组(37.82 ± 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基因SNP位点进行检测后发现,LEPR rs1137100(K109R)和PNPLA3 rs738409(I148M)基因多态性位点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其余基因多态性位点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LEPR rs1137100(K109R)和PNPLA3 rs738409(I148M)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差异可能在FLD痰瘀证型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两个基因可能是中医痰瘀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魏云强 , 李灵颖 , 魏艾玲 , 王孝林 , 王明 , 杜君 , 李程鹏 , 何荣平 , 吕静 , 何渝煦△
2021(2):36-4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06
摘要:目的 了解研究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及相关性规律,探索改善研究生体质的方法和途径,针对性给予中医药调养方法与健康干预、管理方案,以期提高研究生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发放《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调查分析600名研究生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从BMI指数、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睡眠作息4个方面进行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研究人群以平和质为主,病理体质以阳虚质和气虚质为主,BMI指数高与痰湿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饮食辛辣与痰湿、湿热、阴虚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运动缺乏与气虚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睡眠作息不规律与阳虚、痰湿、气虚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了研究生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BMI指数、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从而为该人群制定中医药调养方法与健康干预、管理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1(2):41-4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07
摘要:目的 了解邢台地区部分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全年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 038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和部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文中1 038例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57.4%。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绝经和是否患脂肪肝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年龄分级在55~60岁组别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最高;绝经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于未绝经人群;脂肪肝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于非脂肪肝人群。甲状腺结节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龄增高是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关键因素。结论 邢台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围绝经期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高危因素,建议该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同时加强围绝经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力度与管理力度。
夏叶婉 , 曹洋 , 方闯 , 谭艳 , 柯超 , 魏歆然 , 章薇△
2021(2):46-5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08
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腧穴、经脉进行频数统计,并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经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82篇文献,包括308个针灸处方、9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为1 928次。其中,主要选取的经脉为督脉及足三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下肢和上肢;累计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腧穴配伍以大椎→百会最为常见。结论 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重视督脉及足三阳经的使用;取穴以近部取穴及远近配穴为主;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张雪莲 , , 罗琳 , 胡杨 , 王金红 , 张君斌 , 方卉萍 , 刘蜀冰 , 徐红 , 李瑾 , 杨雄科 , 杨元松 , 施静 , △
2021(2):53-5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09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不同参数下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提供临床电针早期介入治疗面瘫的最佳参数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33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组(2Hz<疏密波≤5Hz组);B组(1Hz<疏密波≤2Hz组);C组(2Hz<连续波≤5Hz组);D组(1Hz<连续波≤2Hz组);E组(普通针刺组)5个治疗组。并在入组前、治疗2疗程、治疗4疗程后采用House-Brackmann局部量化评分量表、中医症状积分量表以及总有效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H-B局部量化评分量表及中医症状积分量表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100%、B组95.7%、C组92.9%、D组94.8%、E组100%,5种治疗方案疗效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治疗方案均为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优势治疗方案;电针早期介入治疗有效。提示可能在临床上应用低频的电刺激也可促使面神经麻痹患者具有较良好的愈后。
朱小香 , 萨喆燕 , 许金森△ , 周丽莉 , 兰彩莲 , 叶笑然 , 周旋
2021(2):58-6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10
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神阙和关元对阳虚体质者任脉及其旁开组织皮肤温度的影响,探讨艾灸对阳虚体质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1名阳虚体质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艾灸组(n=16),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艾灸组进行健康宣教和艾灸神阙、关元穴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运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任脉穴位、任脉(胸腹段)及其左右旁开1.5寸非经对照线的体表温度。结果 1. 与干预前比较,艾灸组受试者任脉及其左右旁开1.5寸非经对照线体表平均温度均升高,其中任脉及其左旁开呈明显升高(P<0.05,P<0.05),任脉线上体表平均温度高于其左右旁开非经对照线(P<0.05,P<0.01),左旁开对照线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右旁开对照线(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2. 与干预前比较,艾灸组受试者任脉线上天突穴(P<0.05)、膻中穴(P<0.05)体表温度均明显升高,中脘穴和气海穴体表温度升高,但尚未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任脉线上穴位体表温度均无统计学差异。3.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任脉线上穴位温度均呈自上而下逐渐降低趋势,干预后艾灸组各穴位温度均上升,胸段穴位升高较为显著,总体上仍呈上热下寒趋势。结论 艾灸神阙和关元可以升高任脉经穴及其旁开组织体表温度,对机体起整体性调节作用,但短期内尚未改变其上热下寒的温度趋势;艾灸神阙和关元对任脉经穴及其旁开部位的升温程度差异可能与各部位的相对阴阳属性有一定关系。
2021(2):62-6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11
摘要:卒中后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改善便秘,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理论依据,并对循经配穴、局部取穴、辨证取穴及特定穴应用等四种配穴方式进行探讨,总结出常规治疗便秘的穴位,在临床实践中,以更好地发挥针灸临床治疗优势。
2021(2):65-7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12
摘要: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TCMSP数据库中检索葛根芩连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收集DrugBank、DisGeNET、TTD数据库中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应用Pubchem、Chem3D、PyMOL进行对接配体的构建,Autodock对受体蛋白处理,利用命令符(CMD vina)进行分子对接。应用DAVID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葛根芩连汤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114个核心靶点,其中 MAPK3、MAPK1、STAT3、FOS、MAPK14等蛋白是重要作用靶点。橡黄素、山柰酚、汉黄芩素、柚皮素、黄芩素、甘草查尔酮A等是葛根芩连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可能作用于Cancer、PI3K-Akt、TNF、HIF-1、MAPK、Toll-like receptor、FoxO、Ras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抗氧化损伤、控制细胞凋亡、抑制免疫、延缓肿瘤进展等作用。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网络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抗炎、抗氧化损伤、延缓肿瘤进展等作用。
2021(2):75-8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13
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用药规律,探讨核心药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第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药处方,建立处方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利用相关数据库及软件分析药对-疾病共同靶点、相互作用关系及富集通路。结果 筛选出中药处方238首,共涉及164味中药,频次最高的药物为柴胡,得到置信度最高的核心药对柴胡-黄芩-大黄,检索柴胡、黄芩、大黄共得到49种活性成分及185个靶基因,检索急性胰腺炎的靶点为576个,药对-疾病共同靶点为71个。根据Degree值得出核心靶点为AKT1、TNF、IL-6、MAPK1等。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得出核心药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凋亡过程的负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柴胡-黄芩-大黄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新思路。
邓银河 , 刘城鑫 , 李铨江 , 贺雅琪 , 刘小虹 , 刘琼△
2021(2):83-8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14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复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对所收集专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录入86首中药专利复方,包含313味中药。其中高频药物有黄芪、杏仁、贝母等;高频药对组合多以益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痰止咳为主要配伍模式;获得5首新方组合。结论 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从肺脾肾论治,益肺健脾以止咳化痰,活血化瘀、通络平喘、补肾益精;主要病机为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本研究为慢阻肺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2021(2):90-9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15
摘要:目的 查询《中华医典》癫痫方剂的载录情况,总结癫痫的选方用药特点。方法 电子检索《中华医典》中关于历代中医著作治疗癫痫的方剂,使用Excel Office 2019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治疗癫痫的组方规律、核心药对、新处方。结果 共涉及中药150味,频次≥8次药物22味,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肝、脾、心、肺经,高频中药类别为平肝息风药、解表药、补虚药,获得高频药物组合22组,核心药物8组,新方4个。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对治疗癫痫用药规律和新处方分析,能够为癫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考。
孙忠人 , , 胡其回 , 郭峥 , 孙志新 , 卢英琦 , 马瑀彤 , 刘征 , 尹洪娜 , △
2021(2):98-10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2.016
摘要:电项针是将传统针刺手法与电刺激相结合运用的一种针灸方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五官科等疾病中运用广泛且疗效显著。本文对近年来电项针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详细阐述了电项针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电项针的运用基础,同时总结众多医家临床选穴经验,分别从失眠、延髓麻痹、突发性耳聋、声带麻痹等疾病分析电项针的临床运用,以期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