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Nrf2通路研究二仙解毒方对弱精子症大鼠精子微环境的影响*

      2021(3):1-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01

      摘要 (274) HTML (0) PDF 1.05 M (199)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Nrf2信号通路研究二仙解毒方对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精子微环境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奥硝唑法构建成熟雄性大鼠弱精子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仙解毒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左卡尼汀组,每组各12只,连续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精子浓度、精子活动力、相关氧化应激指标、大鼠睾丸及附睾中基于Nrf2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结果 二仙解毒方可增强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精子活动力,剂量越高,氧化应激指标改变越显著,二仙解毒方高剂量组可将模型组大鼠的精液抗氧化能力恢复至正常大鼠水平;二仙解毒方可促进大鼠附睾、睾丸组织Nrf2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结论 二仙解毒方确有提高精子活动力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通过诱导上调生殖细胞内Nrf2 mRNA和蛋白表达,以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精液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提高精子活动力。

    • 益肾化浊方对快速老化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精神行为影响*

      2021(3):6-1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02

      摘要 (314) HTML (0) PDF 678.42 K (15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益肾化浊方对快速老化P8(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只3月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SAMP8)组和益肾化浊方(YSHZ)组,每组10只,并选用10只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作为对照。YSHZ组予益肾化浊方按生药6.24g/(kg·d)进行灌胃,其他两组予以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持续1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评价其精神行为情况。结果 水迷宫实验显示,各组小鼠平均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AMR1组相比,SAMP8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SAMP8组相比,YSHZ组小鼠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结果显示,与SAMR1组相比,SAMP8组小鼠总运动距离、进入中心区域次数及在开放臂停留的时间比例均显著减少(P<0.05);与SAMP8组相比,YSHZ组小鼠总运动距离和进入中心区域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在开放臂停留的时间比例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 益肾化浊方可有效改善SAMP8小鼠早期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及精神行为异常。

    • 参地颗粒对C-BSA大鼠肾组织miRNA-193a和WT-1 mRNA表达的干预作用*

      2021(3):11-1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03

      摘要 (317) HTML (0) PDF 4.69 M (195)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C-BSA大鼠肾组织中miRNA-193a和WT-1 mRNA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各10只。参地颗粒组给予参地颗粒水溶液4.0 g/(kg·d)灌胃,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混悬液20 mg/(kg·d)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次3 mL,每天1次,连续给药8周后处理动物、留取尿液和肾脏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白蛋白和尿肌酐浓度、尿Nephrin和Podocalyxin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中 WT-1及miRNA-193a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图,并计算肾小球基底膜(GBM)平均厚度(TGBM)。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尿Nephrin和Podocalyxin含量、肾组织miR-193a mRNA表达量、TGBM均显著升高,而WT-1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大鼠的UACR、尿Nephrin和Podocalyxin含量、肾组织miR-193a mRNA表达量、TGBM均显著下降,WT-1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且参地颗粒组的UACR、尿Podocalyxin、miR-193a和WT-1 mRNA表达量、TGBM变化均显著优于缬沙坦组(P<0.05)。正常组肾小球足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足突可见大部分融合或消失,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上皮下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的足细胞结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结论 参地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BSA大鼠肾组织中miR-193a表达,并上调WT-1表达,进而减轻足细胞损伤,发挥降低尿蛋白作用。

    • 胃复春胶囊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2021(3):17-2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04

      摘要 (329) HTML (0) PDF 2.20 M (197)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胃复春胶囊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MGC-803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胃复春胶囊提取物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 胃复春胶囊提取物(浓度为0~100 μg·mL-1)可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降低MGC-803细胞的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胃复春胶囊提取物处理后的MGC-803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胃复春胶囊提取物作用于MGC-803细胞后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4 ± 2.7)%(25 μg·mL-1)、(41.3 ± 6.2)%(50 μg·mL-1)、(68.8 ± 5.8)%(100 μg·mL-1),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8 ± 1.6)%(0 μg·mL-1)(P<0.05)。MGC-803细胞经过不同浓度胃复春胶囊提取物处理24 h后,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而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下降;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胃复春胶囊提取物(浓度为25,50,100 μg·mL-1)处理组 MGC-803 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表达量升高,而Bcl-2表达量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胃复春胶囊提取物能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以及增加Caspases活性有关。

    • 桂枝调和营卫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及骨破坏的影响*

      2021(3):23-2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05

      摘要 (257) HTML (0) PDF 2.08 M (187)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调和营卫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及踝关节骨质破坏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制备CIA大鼠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白芍组、桂枝赤芍组、桂枝当归组、桂枝熟地组,甲氨喋呤组,各组10只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1 d。观察大鼠关节炎指数(AI)、足爪容积及踝关节病理变化情况,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桂枝白芍组、桂枝赤芍组、桂枝当归组及甲氨喋呤组对关节炎大鼠AI明显改善(P<0.05);各给药组大鼠足爪容积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对踝关节破坏有改善。结论 桂枝调和营卫配伍对RA大鼠关节炎症和骨破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是治疗RA的有效配伍。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2021(3):28-3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06

      摘要 (289) HTML (0) PDF 1008.59 K (182)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文献,制定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调查表,调查分析126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对其中医症状、电子胃镜、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查结果等数据进行采集。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归类分析,归纳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胃虚弱型(44例,34.9%)、胃络瘀阻型(14例,11.1%)、脾胃湿热型(26例,20.6%)、肝胃郁热型(10例,7.9%)、肝胃气滞型(32例,25.4%)。中医证候虚证以脾胃虚弱为主,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呈强阳性的患者多为脾胃虚弱型,胃黏膜重度萎缩患者也是多为脾胃虚弱型。结论 脾胃虚弱证为胃癌前病变患者最为多见中医证型,也是临床癌变高危证候类型。

    • 降逆通腑方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疗效评价*

      2021(3):33-3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07

      摘要 (244) HTML (0) PDF 870.63 K (222)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降逆通腑方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脾胃湿热型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NER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降逆通腑方颗粒剂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疗程8周;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mg,1次/d ,晨起口服,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RDQ量表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食管24h pH值测定。结果 2组患者RDQ量表积分都有明显改善,治疗组RDQ量表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均能提高NERD患者的食管末端括约肌压力(LESP),而治疗组在提高患者LESP方面优于对照组。对食管24 h动态pH检查测量值所得DeMeester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2组DeMeester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逆通腑方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能改善NER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LESP,改善食管运动障碍同时可加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从而起到抗食管反流及抑酸作用。

    • 730例难治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和临床特征分析*

      2021(3):39-4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08

      摘要 (245) HTML (0) PDF 800.64 K (229)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病史情况、用药情况等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难治性痛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因、病程、合并症分布情况,并记录不同患者既往及院内用药情况,分析院内最常用药组合。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730例患者,其中男性696例,女性34例,年龄40~80岁,证候以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寒湿痹阻证为主。急性期多见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间歇期以脾虚湿阻证为主,慢性期则以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为主;常合并高血压、脂肪肝、骨关节炎等病,治疗上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急性期多使用抗炎止痛药物,间歇期及慢性期以降尿酸药物为主。结论 难治性痛风患者以男性为主,具有年龄大、病程长等特点,同时容易合并其它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脂肪肝、骨关节炎,“痰瘀”是发病的关键病机。

    • 中药联合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Meta分析*

      2021(3):44-5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09

      摘要 (291) HTML (0) PDF 2.09 M (191)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中药联合冲击波与单纯中药两种治疗手段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明确此两类方法是否存在疗效差异,进一步为指导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本着查全的原则,在7个电子文献数据库中分别检索符合主题的临床原始研究文献,时间限制为从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4月,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的过程均采用盲法且分别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工具为Review Manager 5.4软件。结果 最终获得6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包括334例早期ONFH患者,就临床有效率而言,其RR值为1.11,95%CI为1.01~1.22,P=0.04;Harris评分,SMD值为1.12,95%CI为0.88~1.3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联合冲击波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但文献质量不高,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RCT试验进一步证实该结论,患者群体的异质性也需进一步降低,随访时间也应该更长。

    • 傅青主带下病诊治学术思想分析*

      2021(3):52-5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10

      摘要 (311) HTML (0) PDF 599.70 K (193) 收藏

      摘要:《傅青主女科》是中医文化宝库中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妇产科专著之一,带下病作为《傅青主女科》中首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傅氏带下病治疗思想、辨证、用药特色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更好地辨证应用提供思路。

    •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受限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021(3):56-6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11

      摘要 (314) HTML (0) PDF 5.32 M (189)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针刀疗法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关节活动受限的有效性。目方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5月发表的关于针刀医学治疗A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和质量分级,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18篇,样本量共计1 252例。研究结果显示针刀治疗组在改善AS总体有效率[OR=6.80,95%CI(4.29,10.77),P<0.000 01]、BASDAI评分[MD=-1.06,95%CI(-1.49,-0.63),P<0.000 01]、BASFI评分[MD=-0.92,95%CI(-1.27, -0.56),P<0.000 01]、Schober试验[MD=1.20,95%CI(0.70,1.70),P<0.0001]、晨僵时间[MD=-18.05, 95%CI(-20.78, -15.31),P<0.000 1]、胸廓扩张度[MD=1.20,95%CI(1.07,1.34),P<0.000 1]、指地距{病程2年内组[MD=-3.81, 95%CI(-5.39,-2.23),P<0.000 01],病程2年以上组[MD=-11.12,95%CI(-13.22, -9.01),P<0.000 01]}、枕墙距[MD=-1.79,95%CI(-2.63,-0.95),P<0.000 1],颌胸距[MD=-1.56,95%CI(-2.08,-1.04),P<0.000 01]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刀疗法在上述与活动受限有关的9项指标中,对AS的治疗有临床意义,但需要更多高质量RCT的进一步验证。

    •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古籍中支沟穴病证谱和应用规律*

      2021(3):65-6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12

      摘要 (290) HTML (0) PDF 717.12 K (206)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古籍中支沟穴针灸病证谱,总结支沟穴临床应用规律,以期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遴选出支沟单穴及配伍运用的针灸病证谱,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支沟穴单穴主治病证8种,配伍主治病证29种,尤以在脾系病证及肝胆系病证中运用最为广泛,其中胁痛、便秘、痹证是支沟穴运用的优势病证。支沟穴配穴以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其中常见的配穴依次为足三里、章门、大陵、合谷、间使、曲池。结论 支沟穴临床运用广泛,具有“调气”之特性,可用于气机不调诸证的治疗。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凉血生肌方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复发心绞痛机制*

      2021(3):70-7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13

      摘要 (349) HTML (0) PDF 7.31 M (194)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益气凉血生肌方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复发心绞痛药效机制。方法 通过TCMSP,获取该方各药有效成分及各个成分对应的靶点,并对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结果进行可视化,“心绞痛”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获取;通过VENN图取药物与疾病靶点交集,将交集靶点提交至String获取PPI图以及相关文件,进一步通过CytoNCA插件获得核心靶点。运用Metascape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最后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挖掘到药物和疾病相关靶点分别为252个和1 740个,交集靶点166个、核心靶点26个。其中槲皮素、山奈酚与木犀草素等异黄酮成分排名靠前,可能通过RELA、MAPK14、MAPK1等靶点作用于TNF、IL-17以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 揭示了益气凉血生肌方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预防PCI术后复发心绞痛。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金银花-黄芪药对治疗骨髓炎的分子机制*

      2021(3):79-8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14

      摘要 (261) HTML (0) PDF 9.28 M (192)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索金银花-黄芪药对治疗骨髓炎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TCMSP平台内检索金银花、黄芪的生物活性成分并进行筛选,同时在蛋白质数据库和相关基因数据库中检索骨髓炎的潜在靶点,构建Venny图寻找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关系图,通过Bisogenet软件、CytoNCA软件和Metascape数据库等进行蛋白互作关系分析、靶点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并使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将核心靶点与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使用绘图软件Pymol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金银花的有效成分236种,黄芪有效成分87种,预测出可能的共同靶点21种。通过富集分析,显示金银花-黄芪药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影响多种蛋白质的表达,这些蛋白质又与骨髓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银花-黄芪药对的有效成分和靶点蛋白能够自发结合。结论 金银花-黄芪药对可从抗氧化应激、提高免疫力、减少细胞凋亡、抗炎抗菌4个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治疗骨髓炎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2021(3):89-9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15

      摘要 (343) HTML (0) PDF 1.04 M (21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电针治疗脊髓损伤(SCI)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5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及PubMed、Web of Science中发表的有关单纯电针为主要治疗方案的文献,对其中治疗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面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通过23篇相关文献,发现电针治疗SCI的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促进营养因子分泌、抑制细胞凋亡等。结论 电针可以从SCI发病的多个病理机制方面阻断SCI继发性损伤加剧,但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下丘脑室旁核在针刺改善心脏功能中的作用*

      2021(3):98-102.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1.03.016

      摘要 (305) HTML (0) PDF 694.39 K (192) 收藏

      摘要:经脉脏腑与脑之间的联系近年来被广泛关注。既往研究已经证实,针刺可明显调节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神经系统的调控密切相关。下丘脑室旁核(PVN)是参与内脏功能调节的重要神经核团,学者们围绕针刺调节心脏功能的神经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文中从针刺调节PVN神经元活动、神经递质释放、减少PVN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降低应激反应、调控自主神经活动等方面探讨PVN在针刺调节心脏功能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针刺效应的神经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