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6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理论探讨
    • 从脾虚湿盛论治中枢疲劳的理论探讨

      2023, 46(2):1-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01

      摘要 (107) HTML (0) PDF 964.96 K (455) 收藏

      摘要:中枢疲劳属于疲劳的亚型之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从而导致躯体、神经、心理等系列的疲劳样反应。近年来,中枢疲劳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现代医学概念及特征阐述中枢疲劳的中医理论内涵及辨证思路,从病因、病机、症状等方面进行探析论述,认为中枢疲劳的中医药内涵为“神劳”“神疲”,其病位在“脾”,病性属“湿”,从脾虚湿盛论治中枢疲劳更符合现代人的疲劳状态。

    • >临床研究
    • 傣医“咱雅”护理在23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2023, 46(2):6-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02

      摘要 (74) HTML (0) PDF 556.70 K (469)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傣医“咱雅”(药物拖擦疗法)护理在23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推拿康复科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237例,按住院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19人,试验组118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傣医“咱雅”护理。每日于患者腰部用傣医拖擦药包进行拖擦1次,每次30 min,3 d为1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两组干预前后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干预后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咱雅”护理后试验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9.2%)高于对照组(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咱雅”护理在减轻患者腰椎疼痛以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操作简便,无创、无痛,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养血清脑颗粒干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虚肝亢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3, 46(2):10-13, 1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03

      摘要 (53) HTML (0) PDF 563.53 K (434)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 养血清脑颗粒干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虚肝亢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西医诊断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且中医辨证属血虚肝亢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口服降压药,治疗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疗程为4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及安全性等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4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虚肝亢证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和高血压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治疗组在降低患者诊室收缩压、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理化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中药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常规西药可有效改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诊室血压,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张良英教授经验方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3, 46(2):14-18.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04

      摘要 (68) HTML (0) PDF 630.76 K (438)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收集病例资料分析以张良英教授创立调经I、II号方为基础的中医序贯疗法对肾虚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改善情况。方法 利用调经系列方的中医序贯疗法对肾虚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性激素、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等进行分析,观察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0%。结论 调经系列方的中医序贯疗法和黄体酮软胶囊均可改善青春期多囊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BMI值,缩小卵巢体积和改善卵泡数,且调经系列方的中医序贯疗法临床综合疗效更优。

    • >民族医药
    • 傣医肝病治疗特色撷微

      2023, 46(2):19-23, 4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05

      摘要 (55) HTML (0) PDF 782.71 K (445)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从傣医肝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肝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整理及阐述。傣医肝病是因多种内、外因导致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失调,水、血运行不畅,引起肝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变。傣医治疗肝病治则上以调平四塔五蕴,未病先解、先解后治,通利三盘为要;治法上以内治法为主,外治法为辅;用药上善用解药方药,辨塔论治用方,并多用入土塔类药物。

    • 彝医药适宜技术发展历史与基本特点研究

      2023, 46(2):24-3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06

      摘要 (128) HTML (0) PDF 960.33 K (479) 收藏

      摘要:彝医药适宜技术在彝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彝医药发展史料和彝医药病症用药类古籍,对彝医药适宜技术历史发展、变化进程、临床应用、基本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彝医药适宜技术由彝医诊疗技术发展而来,其形成发展分为4个时期:原始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和近现代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彝医特色,其种类丰富,应用广泛。随着彝医学者们对适宜技术认识的不断发展与积累,适宜技术概念逐渐明确,筛选方式趋于统一,推广模式逐渐趋于规范。

    • >专家经验
    •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

      2023, 46(2):31-34.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07

      摘要 (89) HTML (0) PDF 626.20 K (420) 收藏

      摘要:脂溢性脱发为皮肤科常见病与难治病,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有改善脱发情况、减少复发的优势。国医大师张震认为,肝肾为脂溢性脱发发病的根源,气血为发病之本,伏邪为反复发作创造内在环境。治疗时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提高治疗针对性。通过肝肾同治,平调肝肾阴阳,固护其根;疏调气机以调气治血,标本同治;补先天不足,助正气内守,驱散伏邪,正本澄源。用药重视中药法象理论的运用,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附验案2则。

    • 赵玉庸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证经验浅析

      2023, 46(2):35-3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08

      摘要 (78) HTML (0) PDF 794.77 K (433) 收藏

      摘要:赵玉庸教授是首届河北十二大名中医,从事肾脏病研究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风、湿、热、瘀、毒互结为要。从肾脏病理形态学角度论证“肾络瘀阻”的客观性,提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关键为“肾络瘀阻”;从“微观辨证”立论,认为膜攻击复合物致足细胞损伤而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膜攻击复合物与中医“邪气凝聚”相通,确立“扶助正气,祛邪通络”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高凝、易栓状态及大量蛋白尿方面,遣方用药,独辟蹊径,并擅用“取类比象”之法。现将赵玉庸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证经验进行浅析,以飨同道。

    • 基于“两态三三构型规律”理论浅析疏调气机汤加减降低CA724体会

      2023, 46(2):40-4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09

      摘要 (114) HTML (0) PDF 557.59 K (435) 收藏

      摘要:“两态三三构型规律”是国医大师张震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证型的拓展,亦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运用“两态三三构型规律”,掌握临床思维,更加快捷简便准确确定证型,依据证型确定治法方药,提高了治病的准确性及效率。我们通过一则临床病案来阐述如何运用“两态三三构型规律”分析疏调气机汤加减降低CA724的理论及思维过程。

    • 王祖红主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经验撷菁

      2023, 46(2):44-4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0

      摘要 (89) HTML (0) PDF 462.58 K (415) 收藏

      摘要:中风后失语症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采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优势显著。本文重点介绍王祖红教授以肾-脾-心经络诊察,结合管氏舌针及廉泉齐刺法整体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经验。

    • >针灸研究
    • 圭亚那针灸病种分析及实践创新

      2023, 46(2):47-51.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1

      摘要 (43) HTML (0) PDF 753.19 K (454) 收藏

      摘要:介绍圭亚那针灸病种现况,剖析典型病案,阐释实践创新之路。近5年数据表明脊柱脊髓和四肢关节病是主要病种,脊柱脊髓类疾病中腰痛占比71.8%,明显高于颈椎病的28.2%,四肢关节疾病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比例最高,占比45.6%。重症KOA病案,提出研判膝外因素,关注腰臀部足少阳经筋“筋挛”“聚结”等病灶点,采用芒针雀啄恢刺臀中肌激痛点,减轻KOA疼痛,改善异常步态。顽固性偏头痛病案,从颈论治,采用项针透刺枕下激痛点结合微调上颈椎,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程度。久病偏瘫病案,采用林氏头皮针配合运动想象训练,激发大脑相应功能区神经元活性,实现偏瘫功能质的提升。圭亚那实践提示立足临床,针对性解决病症难题,可助力海外拓展针灸更上一层楼。

    • 基于神经电生理与调控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规律

      2023, 46(2):52-5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2

      摘要 (54) HTML (0) PDF 1.62 M (442)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神经电生理与调控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及梳理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4个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VIP、CBM)中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相关文献,建立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SPSS 21.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规律。结果 经过筛选共有1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统计出200条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共涉及穴位88个,总频次1 143次,穴位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内关、足三里、中脘,选穴位置以胸腹部为主,任脉穴位使用次数最多。通过关联规则技术得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内关-中脘-足三里。结论 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组方具有规律性,且与单纯性呃逆的选穴规律的差别体现在选穴部位和穴位配伍上,中风后呃逆更注重脑腑协同作用及神经功能的调节,本研究为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 >实验研究
    • 云南山橙果实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2023, 46(2):58-66.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3

      摘要 (126) HTML (0) PDF 2.04 M (428)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夹竹桃科云南山橙(Melodinus yunnanensis)果实的生物碱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及薄层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云南山橙果实中分离获得21个生物碱类成分,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meloyunnanine D (1),化合物1-21分别鉴定为:meloyunnanine D (1), scandine (2), scandine N-oxide (3), 10-hydroxyscandine (4), tabersonine (5), 11-methoxytabersonine (6), 11-hydroxytabersonine (7), lochnericine (8), pachysiphine(9), 11-hydroxylochnericine(10), 19R-hydroxytabersonine(11), 19R-acetoxytabersonine(12), voaphylline (13), 19S-vindolinine (14), 19R-vindolinine (15), venalstonidine (16), 17α-hydroxyvenalstonine (17), 19R-methoxytubotaiwine(18), kopsiyunnanines F1(19), stemmadenine-N-oxide(20), stemmadenine(21)。结论 系统地认识了云南山橙果实中的生物碱成分,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属于单萜喹啉型生物碱,化合物5-19属于白坚木碱型生物碱,化合物20-21属于士的宁碱型生物碱。其中3-4, 7-12, 14-2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LncRNA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中的表达研究

      2023, 46(2):67-7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4

      摘要 (88) HTML (0) PDF 6.51 M (443)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LncRNA表型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按病例纳入标准,研究选择AGA(湿热蕴结型)患者5例,予清热通络方配方颗粒治疗5 d;选择5例非痛风性关节炎健康人(healthy control,HC)不予任何处理;AGA服药后转为NAGA(non-acute gouty arthritis)组。采集AGA组、HC组、NAGA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LncRNA,利用Arraystar LncRNA Microarray芯片技术,观察3组LncRNA的表型差异。结果 和HC组比较,AGA组具有表型差异的LncRNA共有2 364条,其中1 174条表达上调,1 190条表达下调(Fold Change>2,P<0.05);和HC组比较,NAGA组具有表型差异的LncRNA共有802条,其中147条表达上调,655条表达下调(Fold Change>2,P<0.05);和AGA组比较,NAGA组具有表型差异的LncRNA共有171条,其中30条表达上调,141条表达下调(Fold Change>2,P<0.05);AGA组、NAGA组和HC组3组间有关联的LncRNA共有79条,其中68条LncRNA在AGA组表达上调、NAGA组表达下调,11条LncRNA在AGA组表达下调、在NAGA组表达上调。结论 LncRNA的表型差异可能和痛风的急性发作有关。

    • 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对系统性硬化症胞葬功能的调控机制研究

      2023, 46(2):74-7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5

      摘要 (102) HTML (0) PDF 2.34 M (432)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巨噬细胞表型转换调控胞葬功能对系统性硬化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BALB/c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0只)、系统性硬化症模型组(40只)。空白对照组背部注射生理盐水0.1 mL/(200 g·d),系统性硬化症模型组背部注射博来霉素0.1 mL/(200 g·d),取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评价病情进展,流式细胞术检测鼠心包血细胞表面B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1,SR-B1)、A1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A1,SR-A1)和整合素β5(Integrin beta-5,ITGβ5)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因子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mRN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及胞葬桥连分子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6,GAS6)、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结合因子8(Milk fat globule-EGF factor 8,MFG-E8)的表达。提取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胞葬能力(phagocytosis index,PI)。结果 注药后第7、14、21、28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E染色显示系统性硬化症模型组小鼠背部表皮厚度明显增加(P<0.05),且模型组的皮脂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明显减少,脂肪层被纤维组织包绕;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皮肤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iNOS的mRNA表达上调、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Arg-1的mRNA表达下调,血清IL-17、IL-6、TNF-α、MMP-9、TGF-β1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上调(P<0.05),胞葬桥连分子(GAS6、MFG-E8)表达下调(P<0.05),清道夫受体(SR-B1、SR-A1、ITGβ5)及PI表达下调。结论 巨噬细胞向M1型表型转换与巨噬细胞胞葬功能下降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导致了系统性硬化症的炎症反应和疾病进展。

    • 益气养阴方对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实验大鼠的保护作用

      2023, 46(2):80-8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6

      摘要 (68) HTML (0) PDF 2.20 M (428)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方对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大鼠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大鼠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损伤组、阿司匹林对照组、中药组,通过生化、流式细胞仪(PI)测定等方法检测大鼠脑内微小病变的变化;通过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测定HIF-1α的变化。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及流式细胞结果提示,与高糖损伤组相比,阿司匹林组、中药组糖化血红蛋白、凋亡率都有所减少,且各组之间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糖化血红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早期凋亡率所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晚期凋亡率所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测定HIF-1α的变化发现,与高糖损伤组相比,阿司匹林、中药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量都有所减少(P<0.05),且各组之间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结论 益气养阴方对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吸光度,降低脑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HIF-1α的表达,相对于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有一定差别。

    •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颠茄片中2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2023, 46(2):86-89.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7

      摘要 (69) HTML (0) PDF 712.42 K (447)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颠茄片中硫酸天仙子胺、东莨菪内酯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色谱柱(2.1 mm × 100 mm,1.8 μm),用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 min, 10% B; 1~4 min, 10% B→90% B; 4~6 min, 90% B; 6~6.2 min, 90% B→10% B; 6.2~8 min, 10% B),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40 ℃,进样量4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扫描。结果 硫酸天仙子胺、东莨菪内酯分别在193.6~968.0 ng·mL-1(r=0.9996)、1.00~50.00 ng·mL-1(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4.3%,98.0%,RSD分别为1.18%,2.2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高效,可用于颠茄片的质量控制。

    • 热毒宁直肠给药对幼年大鼠的急性毒性及直肠黏膜刺激实验研究

      2023, 46(2):90-93.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8

      摘要 (44) HTML (0) PDF 2.16 M (438) 收藏

      摘要:目的 对热毒宁注射液直肠给药的急性毒性及直肠黏膜刺激性进行实验研究,为临床热毒宁灌肠使用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将40只幼鼠随机分为急性毒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直肠黏膜刺激对照组及实验组,急性毒性实验组每次直肠给药20 mL/kg,间隔2 h重复给药共3次,对照组以等量0.9%生理盐水灌肠,观察7 d后幼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及死亡幼鼠数。直肠黏膜刺激实验组根据临床用药量每天予直肠给药2 mL/kg,每日1次,直肠黏膜刺激对照组以等量0.9%生理盐水灌肠,每日1次。两组连续给药7 d后观察对直肠黏膜刺激情况。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组幼鼠灌肠后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后7 d幼鼠无中毒症状、无死亡。直肠黏膜刺激实验组幼鼠直肠黏膜刺激性与对照组刺激性水平相当,黏膜未见损伤及分泌物,部分可见轻中度充血。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直肠给药安全无毒性反应,对直肠黏膜有轻度刺激而无损伤。

    • >教学研究
    • 中医药院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特色教学实践

      2023, 46(2):94-97.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19

      摘要 (110) HTML (0) PDF 634.68 K (396) 收藏

      摘要:物理化学实验是药学、食品、化工等各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数据处理、知识应用、技术创新、思维训练等方面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对照本校药学类各专业培养目标、梳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融合课程思政实施教学,充分吸纳借鉴其它课程有益改革经验,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制定具有“融合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指标的形成性评价量性控制评分表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较好地解决了包含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反馈与教学评价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 >综述
    • 佤族医药治疗脾胃系疾病用药规律分析及现代研究进展

      2023, 46(2):98-105.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20

      摘要 (61) HTML (0) PDF 3.90 M (429) 收藏

      摘要:佤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因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及饮食习惯,胃痛、痢疾、泄泻等脾胃系疾病在佤族聚居地发病率较高,佤族医药在脾胃系统相关疾病中具有独到用药经验。然而因其传承方式的落后,目前部分用药经验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这份民族瑰宝,笔者通过整合当地文献,同时走访国内两个佤族自治县(西盟、澜沧),并拜访当地佤医,最终总结出佤族医药治疗脾胃系疾病单验方218首,筛选出对脾胃系疾病起到关键作用的“药对”3组,发现“山茨菇-重楼”相配散寒行气,清热止痛,可用于治疗寒邪客胃、肝胃郁热所致寒热错杂型胃痛;“草血竭-翻白叶”相伍,清热止痛,调气和血,适用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导致的湿热痢疾;“金花果-土茯苓”合用清热燥湿,消食止泻,可应用于湿热中阻、食滞肠胃所致的泄泻。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云南地区应用的高频次药物功效及在脾胃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了论述。

    • 国内癌因性疲劳中医药相关临床试验注册现状分析

      2023, 46(2):106-110. DO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23.02.021

      摘要 (81) HTML (0) PDF 1.67 M (469)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ChiCTR)注册的与中医药干预癌因性疲劳(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相关的临床试验,探讨其试验注册现状。方法 检索ChiCTR数据库收录的从建库至2022年6月2日与中医药相关的CRF临床研究注册试验,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并提取所需数据信息,运用WPS Office软件的表格功能对纳入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归纳临床试验特征。结果 最终纳入36项CRF中医药相关临床试验,覆盖全国6个省、3个直辖市,其中包括干预性研究34项,观察性研究2项,招募样本量5 327例,干预措施包括内服药物疗法、中药注射液、外治法和中医传统功法。结论 目前有关CRF中医药临床试验注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试验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研究居多,干预性研究为主,其空间分布欠均衡,且注册信息的严谨性与结局指标的规范性待进一步提高。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