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理论探讨
    • 简论男科“对病”辨证论治的同与异

      2023, 46(6):1-4.

      摘要 (90) HTML (0) PDF 540.26 K (177) 收藏

      摘要:文章首次提出男科“对病”概念,指出阳痿与阳强、早泄与精闭、性欲低下与性欲亢进是男科3对典型的“对病”,各对疾病的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等有同有异。男科临床中如能把握男科“对病”论治的同与异,既能拓展男科疾病诊治思维,又能提高男科临床疗效。

    • 基于王祖龙教授“督统宗筋”理论谈从督脉论治阳痿

      2023, 46(6):5-9, 23.

      摘要 (54) HTML (0) PDF 1.92 M (158) 收藏

      摘要:本文立足于阳痿患者“督脉寒凉、督脉不通”的红外热图特点,通过对督脉功能、督脉与阳痿关系的阐释,论述了督脉在温养宗筋、促进性欲、维持勃起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阳痿的核心病因病机是以督脉阳虚为本、寒凝为标,经脉阻滞为结果,制定了“温阳通督”的治法治则及方药,初步形成了理法方药完备的“督统宗筋”学术观点,为治疗阳痿提供了新的思路。

    • 阳起石在中医男科疾病治疗中的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结合探讨

      2023, 46(6):10-12.

      摘要 (60) HTML (0) PDF 411.22 K (171) 收藏

      摘要:本文将结合阳起石在中医男科疾病治疗中的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探讨其对男科疾病的治疗作用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参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古医籍及现代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分析探讨。发现阳起石具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调节激素分泌及激素受体表达、抗肿瘤、提升雄性大鼠血清睾酮含量,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在安全剂量下,阳起石可以显著改善中医男科相关疾病的症状。

    • “治未病”理论在前列腺增生防治中的应用

      2023, 46(6):13-17.

      摘要 (35) HTML (0) PDF 731.49 K (134) 收藏

      摘要:前列腺增生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常见、多发,因其起病缓、病程长且易复发的特点,临床疗效往往不甚满意,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早期的防治对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论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前列腺增生的防治作用。

    • 基于重振雄阳法探讨天雄散治疗特发性少弱精症并见昼夜节律紊乱

      2023, 46(6):18-23.

      摘要 (59) HTML (0) PDF 800.68 K (151) 收藏

      摘要:少弱精症有过半原因不能明确,而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其中一大原因。基于中医理论,探讨特发性少弱精子并见昼夜节律紊乱的病机和治法特点。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肾主生殖”的功能失职,阴阳失于调摄,具体为阳不入阴,初阳不生,在精液病机表现为“精气清冷”。从而提出“重振雄阳法”,意在调节肾之阴阳,助阳初生,重振雄风。作为重振雄阳的经典代表方,天雄散有温振肾阳,镇阴潜阳,助阳初生之功,符合特发性少弱精症并见昼夜节律紊乱的治疗要求。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和方药分析,该方可能会在调节昼夜节律和改善少弱精症等方面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因此,提出天雄散运用于特发性少弱精症并见昼夜节律紊乱的治疗,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与骨骼肌质量相关性探究

      2023, 46(6):24-29.

      摘要 (25) HTML (0) PDF 724.20 K (153) 收藏

      摘要:男性更年期综合征(MCS)发生于男性的中老年过渡阶段,由于年老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使男性在生命中后阶段的生活质量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骨骼肌质量下降与MCS具有一定关联,然而目前对于其相关性的探讨略显不足。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与骨骼肌质量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将为今后MCS的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 袁少英教授基于“和、守、调、融”理念论治阳痿经验

      2023, 46(6):30-33.

      摘要 (58) HTML (0) PDF 583.91 K (140) 收藏

      摘要:本文总结了袁少英教授基于“和、守、调、融”理念论治阳痿的经验。“和”指运用调气、调血、调心法,使人体保持气和、血和、心和。“守”指守护人体之本,以肾为本,脾胃同调。“调”体现出治疗上的灵活变通。“融”,充分融合针灸特色治疗、西医学治疗以提高疗效。

    • 从血瘀论辨治男科疾病及临床意义

      2023, 46(6):34-37.

      摘要 (65) HTML (0) PDF 627.21 K (150) 收藏

      摘要:葛建立教授在男科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当代男科疾病具有多瘀多滞的基本特点,临证中主张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引起血瘀的基本病因入手治疗男科疾患,以“久病入络、络脉瘀阻”为切入点,以“瘀血、浊毒”为关键病机,制定“活血化瘀、化浊解毒”为基本大法,基于此而遣方用药取得满意疗效。文章总结葛建立教授从血瘀论辨治男科疾病临证经验,以期其能为今后临床治疗男科疾病提供思路和参考。

    • 基于气血理论辨治少弱精症的思路与实践

      2023, 46(6):38-42.

      摘要 (59) HTML (0) PDF 635.53 K (168) 收藏

      摘要:少弱精症是男性不育症常见病因之一,而导致少弱精症的因素较多,本文主要基于“气血理论”分析气、血、神与精的关系,并探析少、弱精子症的基本病机。结合名老中医及张春和老师临床经验分析人参、黄芪、白术、当归、三棱、莪术、桃仁、牛膝等药物治疗少、弱精子症作用机理,并指出益气养血、补肾生精、行气活血可能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 基于“土壤学说”探讨少精子症的论治思路及经验

      2023, 46(6):43-46.

      摘要 (66) HTML (0) PDF 561.56 K (147) 收藏

      摘要:少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主要病因之一,但本病发生发展机制尚有待阐明,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多采用经验治疗。而中医学在治疗少精子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李曰庆教授、李海松教授总结古籍记载,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睾丸生精的土壤学说,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少精子症获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李曰庆教授、李海松教授基于“土壤学说”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经验和思路,举验案一则,以供探讨。

    • 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症理论体系浅析

      2023, 46(6):47-52.

      摘要 (37) HTML (0) PDF 814.28 K (168) 收藏

      摘要:弱精子症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男性生殖健康。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症特色明显,疗效显著。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症的理论基础扎实,同时结合现代病因病机变化特点,形成了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症的文献,总结归纳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症的理论体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景岳全书》论治阳痿学术思想探析

      2023, 46(6):53-56.

      摘要 (70) HTML (0) PDF 593.63 K (138) 收藏

      摘要:张景岳是我国明代著名温补学派医家,《景岳全书》是其代表性医著,全书内容详实,层次分明,是重要的中医临床专著。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详细阐释了阳痿病机,提出了著名的阳痿命门火衰理论。在治疗上,张氏力主温补命门,提倡阴阳互根,同时注重补益心脾,清火坚阴,并在阳痿的治疗中强调情志疏导,饮食调护,夫妻配合的作用。张景岳完善和发扬了中医学治疗阳痿的学术思想,为后世认识本病产生深远影响。

    • 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睡前尿频症状的经验探讨

      2023, 46(6):57-60, 65.

      摘要 (24) HTML (0) PDF 783.14 K (166) 收藏

      摘要:睡前尿频症状是男科患者常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易令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进入种“焦虑-尿频-焦虑”的恶性循环。在临床实践中,基于肝郁痰阻病机,使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该症状取得了较好疗效。

    • >临床研究
    • 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联合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临床观察

      2023, 46(6):61-65.

      摘要 (49) HTML (0) PDF 675.20 K (147)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联合中医药在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患者分成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联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单纯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6个月精液参数(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正常形态精子、精子DNA碎片指数),以及性激素水平、配偶自然怀孕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正常形态精子、精子DNA碎片率均较前改善,且改善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血清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且观察组自然妊娠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手术联合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疗效满意,精液参数改善明显,临床值得推广。

    • 艾灸联合五子衍宗丸治疗肾阳亏虚型弱精子症的临床观察

      2023, 46(6):66-71.

      摘要 (79) HTML (0) PDF 758.73 K (179)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五子衍宗丸(下文简称“联合组”)治疗肾阳亏虚型男子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符合标准的男性弱精子不育症患者70例,随机分到联合组35例(最终统计分析29例)和对照组35例(最终统计分析33例)。对照组口服五子衍宗丸,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以精液常规分析(前向运动精子活力与精子活率)、中医临床证候量表作为观察指标,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的前向运动精子[A级与(A+B)级]占比与精子活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量表总分以及性欲淡漠、射精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分项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总分以及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两个分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61%,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艾灸联合五子衍宗丸治疗男性弱精子不育症明显优于单纯口服五子衍宗丸治疗,可有效改善精子活力与活率,改善各中医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 复方三黄汤中药溻渍疗法治疗火毒壅盛型附睾炎疗效分析

      2023, 46(6):72-76.

      摘要 (57) HTML (0) PDF 1.24 M (178)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三黄汤中药溻渍疗法治疗火毒壅盛型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7 d,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加硫酸镁纱布阴囊局部湿敷,试验组予静滴头孢曲松加复方三黄汤局部溻渍阴囊。对比组内及组间疗效。结果 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2组组间对比,治疗7 d后炎症指标(血常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均有所下降,其中试验组白细胞总数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后复查阴囊B超显示患侧附睾肿胀消退明显。结论 复方三黄汤中药溻渍疗法治疗火毒壅盛型附睾炎疗效显著,可快速消除疼痛不适,改善炎症指标,操作便捷,无不良反应。

    • >民族医药
    • 基于壮医“道”“路”学说论治男性不育症

      2023, 46(6):77-80.

      摘要 (28) HTML (0) PDF 508.26 K (152) 收藏

      摘要:目的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门诊常见疾病,此病病因复杂,困扰着全球大约15%的育龄夫妇。宾彬教授为广西省名中医,从事男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载,对男性不育症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及独到心得,倡导从“脾肾两虚兼湿、热、瘀、毒、虫”论治少弱精子症,并借鉴壮医药“三道两路”等学说提出“精道(子道)以通为用”,创新发展为“四道两路”学说,认为男性不育症的治疗要着眼“精道”的通畅,男性疾病治疗亦应以通为用、以通为顺、以通为要。

    • >实验研究
    • 从对PKC与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麝香-乳香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机制

      2023, 46(6):81-86.

      摘要 (60) HTML (0) PDF 2.37 M (166) 收藏

      摘要:目的 设计实验从麝香配伍乳香对蛋白激酶-C(PK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来探讨其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D大鼠4只,用于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的制备;48只6周龄雄性NoD小鼠,除去空白对照组外的所有NoD小鼠均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再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佛波酯(PMA)、高剂量麝香-乳香组、麝香-乳香组、低剂量麝香-乳香组、麝香组、乳香组。灌胃后脱颈处死,分离出前列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前列腺组织中PKC、VEGF的表达情况。以病理学检查、PKA、VEGF水平变化等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探讨麝香+乳香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结果 各组炎症浸润程度比较从高到低依次为模型组>PMA组>麝香、乳香组>低剂量麝香-乳香组>麝香-乳香组>高剂量麝香-乳香组>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PKC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PMA组<空白组<模型组<麝香、乳香组<低剂量麝香-乳香组<麝香-乳香组<高剂量麝香-乳香组(P<0.05);VEGF的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空白组<模型组<麝香、乳香组<低剂量麝香-乳香组<麝香-乳香组<高剂量麝香-乳香组(P<0.05)<PMA组(P<0.05)。结论 非细菌性慢性炎症病理状态下,麝香+乳香可通过上调PKC表达水平,起到治疗作用;虽然其对下游VEGF表达水平有影响,但并未在治疗起到调控作用,相关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芪蛭通窍胶囊“异病同治”前列腺增生症和慢性前列腺炎的网络药理作用机制及分子对接

      2023, 46(6):87-97.

      摘要 (104) HTML (0) PDF 13.18 M (163)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蛭通窍胶囊(QTC)异病同治前列腺增生症(BPH)和慢性前列腺炎(CP)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BATMAN、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搜集、获取QTC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GeneCards数据库预测BPH和CP靶点基因,利用Venny 2.1.0获取交集靶点、Cytoscape 3.10.1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后导入Cytoscape输出核心靶点、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测试。结果 共获得QTC活性成分70个,包括槲皮素等;“药物-疾病”交集靶点214个。QTC可能作用于前列腺组织缺氧和炎症微环境,干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细胞介素-6(IL-6)等多个靶点,调控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HIF-1α等多条相关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8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QTC可能通过多靶点、多信号途径改善前列腺组织缺氧、炎症微环境而对BPH和CP发挥异病同治作用,但尚需在进一步研究中予以验证。

    • >综述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西医临床研究现状

      2023, 46(6):98-102.

      摘要 (54) HTML (0) PDF 676.99 K (149) 收藏

      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作为中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近年来已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但BPH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式多样。因此,本文将从BPH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现状,并提出问题与展望,为临床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提供参考。

    •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补肾功效中药成方制剂数据挖掘分析

      2023, 46(6):103-112.

      摘要 (96) HTML (0) PDF 2.26 M (157)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具有“补肾”功效的中药成方制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为进一步规范其中药成方制剂提供参考,揭示其用药规律并发现潜在新方。方法 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为数据来源,筛选具有补肾功效的相关中药成方制剂,收集处方、剂型、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信息,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对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对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收录中药成方制剂192个,涉及308味中药。发现存在相关禁忌不明、疗程未明确等不足。剂型以丸剂最多,主要治疗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相关疾病,肝肾不足是最常见的证型,补肾气是最常用的治法;熟地黄、茯苓、当归是出现频次最高的3种药物,性味以甘、温多见,肝经频次最高,补虚药运用最广;熟地黄-山茱萸、熟地黄-山药+茯苓是置信度或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提取了9个公因子,发现了5个聚类新方,构建了核心药物网络。结论 研究发现了其制剂基本规范中的不足,发掘了常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合及聚类新方,为进一步规范其中药成方制剂说明提供参考,并为中医临床治疗用药、新药研发提供文献依据。

主编:丁中涛

创刊:197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4299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41/R

国内邮发代号:64-4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温馨提示

关闭